当前国内仍面临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供需失衡问题
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经达到15%~20%?这一网络传言并不靠谱。但国内包括青少年人群在内的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值得重视。
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状”都属于医学抑郁症。“根据权威机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其实我国的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大概为2%左右。”12月25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表示。
谢斌说,有报道提到抑郁的检出率,但检出的并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或抑郁障碍,而是常见的负性情绪。可能这些负性情绪是跟压力过大或长期睡眠不好、熬夜、内分泌失调等有关,它其实就是一过性的状态。而抑郁症是需要专科医生依据诊断标准来进行综合的专业性判断的。
针对前述网络传言,谢斌称,需要了解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首先要了解数据的来源。专业机构牵头组织开展全国性或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筛查、疾病登记报告,这些是严格进行代表性抽样的。而一些在网络上自行收集的数据,来源仅仅是对一些自觉有症状的或寻求帮助的人群,这就会带来数据的偏倚,不能代表普通人群当中真实存在的情况。
其次是了解调查的方法。专业机构开展的流调采用的是科学设计的样本计算,要根据患病率情况来计算需要抽多少样,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等科学方法。
再者是要了解结果指标。有的研究指标是调查“终生患病率”,针对的是在调查时间节点以前,人群里曾经患过某种疾病的个体比例,这叫“终生患病率”。其中一些患者其实病已经好了,不再是患者了。
“但是网络上有些数据,可能仅仅通过简单的自行设计的问卷或量表调查,未使用科学的流调方法,也未使用真正有效的工具。甚至有一些调查连相关的概念都存在混淆。不同的指标含义是不同的,反映的疾病患病情况也是不同的,所以数据是否可信,要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此,我们也呼吁,有关的调查要按科学规范的方法来开展,发布结果更要向公众负责,不能进行夸大的宣传,传递焦虑情绪。”谢斌表示。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确实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低收入群体和乡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风险较高,需要引起重视和干预。
“尽管民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在提高,但很多人对心理健康和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认知率仍比较低,缺乏防治知识。我国仍面临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供需失衡的问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医疗资源不足。中国精神心理疾病临床诊疗面临患病率高、患病人群庞大的挑战,但就诊率低,抑郁症的就诊率仅9.5%,仅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专科治疗。中国平均每十万人精神科医生数不足4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更为不足。”一位精神疾病领域的专家表示。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2021年2月已在医政司新设置了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处,来加强专业规划协调指导的职能,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专业作用,为公众提供方便可及、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表示。
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并于2021年3月18日,与教育部、财政部、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文件在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一项中提出:辖区100%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 (心理) 科门诊。后一数字相比2020年翻了一倍。
此外,上述专家还表示,当前国内对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和新型治疗技术开发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尤其对一些被低估或被忽视的难治性精神疾病,研究投入更加不足。这方面也亟待加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