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欧雪、张晓慧、曹媛 深圳报道
12月23日,越疆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1年前的12月29日,同样是港交所,“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成功上市。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深圳机器人企业,巧合的背后是深圳飞速发展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
2024年,深圳依旧是中国经济发展最“热”的区域。目前已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深圳GDP以5.6%的增速在一线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
在波诡云谲的全球经济形势之下,深圳何以保持自身的平稳增长?或许从深圳2024年的发展“印记”中,可窥一二。
深圳2024年,有比亚迪在深汕合作区下线第1000万新能源汽车,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和纯血鸿蒙的“制造之迹”;有发布机器人、低空、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支持政策,掀起“机器人总动员”、竞逐“低空之城”“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创新之迹”;有深中通道单日12万辆车次、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130%、边检年出入境人数2亿人次的“澎湃之迹”;有推出鼓励金融支持实体,落地系列产业基金、“耐心资本”,并于全国第一个喊出“大胆资本”的“雄心之迹”……
回望一年,深圳这座“奇迹之城”仍在续写自己的传奇故事,沿着这些“印记”,我们也看到了深圳“向前”的方向。
全力抢占产业“新机遇”
从优必选到越疆科技,近两年,深圳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
《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8.7%。
而2024年1-10月,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实现43.0%的高增长。日前闭幕的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各类机器人更是成为会场明星,上可进车间,下可泡咖啡,在工业场景与生活场景间自由切换。
机器人不仅在产业端“出圈”,在政策端也首次“进群”。3月,深圳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迭代推出2.0版“20+8”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入选未来产业。
“20+8”的迭代不止于此。在2.0版战新产业分类中,最受关注的是新增了“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并将软件与信息服务中的“人工智能”升格单列为一个产业集群,与“低空经济第一城”“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长远目标一一对应。
目前,深圳在低空领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大疆、道通、科卫泰、联合飞机、峰飞航空、德国百合花、卓翼智能、沃兰特等头部企业均选择深圳。
截至6月,深圳已开通无人机航线207条、建成低空起降点249个,并在宝安、龙岗、坪山等区建成占地超50万平方米的无人机测试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全国领先,约20分钟的平均配送时长较传统配送提效近四成。
12月,集聚超2200家AI企业的深圳又放出一个“王炸”。《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明确,每年将发放最高5亿元“训力券”、最高5000万元“语料券”,切实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
在中国AI下半场的竞逐中,跑通场景应用是关键。同步印发的《“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第四批)》包括50个政务领域场景、50个国企领域场景,涵盖经济运行、公共服务、城市安全、金融等多个领域,鼓励AI企业将场景触角延伸至全市每一个角落。
“20+8”产业政策持续迭代、力度不断加大,对深圳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2022年、2023年,深圳战新产业增加值分别达1.33万亿元、1.45万亿元,占GDP比重从41.1%提至41.9%。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战新产业增加值达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占GDP比重接近45%,愈发成为支撑深圳工业乃至整体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梳理近期举办的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也能发现,“20+8”产业赛道的龙头企业、优质项目加速“抢滩”深圳,发展“后劲”充足。
例如,世界500强瑞士ABB集团将在南山区投资布局充电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法雷奥在宝安区投资布局全球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绿叶医疗集团则计划在深圳试点建设首家外商独资医院。
将目光转向“全球南方”
12月12日,一列满载笔记本电脑、扫拖机器人、激光清洗机等633吨家用电器商品的中欧班列(深圳)从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缓缓驶出,这是中欧班列(深圳)今年的第47趟俄罗斯精品班列。
早些12月5日,一架装载着服饰、电子产品等跨境电商货物的波音777全货机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这是深圳机场今年新增的第6条国际货运航线,全货机国际通航点达到42个。
作为国际贸易重要枢纽,深圳今年以来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今年前11个月,深圳市进出口4.11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7.4%,增速快于全国、全省水平,为同期历史新高。
其中,出口和进口均实现显著增长,出口2.59万亿元,增长16%;进口1.52万亿元,增长19.8%,均为同期历史新高。
实际上,今年外贸整体形势复杂,利好与利空不断交织。在此情况下,深圳外贸却一路领先、屡创新高,关键因素有哪些?
作为外贸强市,深圳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实现了惊人的130%增长。在深圳机场口岸这一关键枢纽上,今年前11个月,深圳机场进出境货运航班达1.73万架次,货邮吞吐量超86.8万吨,分别增长23.4%、25.4%,其中货邮吞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跨境电商平台巨头今年更是宣布加码深圳。11月8日,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在深圳正式启用。接着一个月后,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深圳)又于12月10日落地深圳前海。
“深圳拥有强大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和创新氛围,前海更是在营商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谷歌合作伙伴电商业务总经理刘步驰向记者强调。
依托跨境电商助力,今年以来,深圳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东盟等“全球南方”市场的商机,东盟一跃成为深圳最大的贸易伙伴。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前11个月,深圳对东盟进出口额第一,达6840亿元,增长24%。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告诉记者,以深圳为支点,大湾区可以有效地促进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及人文交流。
在产业方面,大湾区与东盟之间有极强的经济互补性。大湾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电子、汽车、通信、机械等领域具备优势,东盟各国则以农业、矿产资源、能源、轻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为主。
在深圳举行的2024年大湾区-东盟经贸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企业、商会代表完成了15个项目的签约,签约金额共299.9亿元。
硬核城市发展起科技文旅
2024年,深圳是热闹的,无论是深圳文旅还是零售消费市场,都可谓是“群星璀璨”。
不仅是周杰伦、刘德华、陈奕迅、张惠妹、凤凰传奇等歌迷众多的歌手纷纷在深圳举办演唱会,亦有CBA联赛、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等全国高级别赛事携“自带流量”的体育明星亮相深圳。
国庆期间,深圳更是凭万架无人机表演的“赛博烟花”坐实了科技之城的位置,也明确地将“科技文旅”的名片亮了出来。
不只是表面上的“星光熠熠”,在 “巨星”、入境游热潮的加持下,深圳迎来了滔滔“人流”。今年前9个月,深圳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4.8%,旅游总花费1959.67亿元,同比增长17.5%。
入境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海外视频平台搜索“Shenzhen travel”,外国游客发布的深圳旅游视频琳琅满目,视频里出镜率最高的是无人机外卖配送和充满未来感的岗厦北地铁站,评论中出现最多的则是“the most futuristic”。深圳凭借满满的科技感成为外国游客的“心头好”。
深圳边检数据显示,2024年6月,深圳边检总站查验出入境人数突破1亿人次,比去年提前3个月迎来出入境人员“亿级”流量;9月,深圳边检总站今年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超过2023年全年总量;11月,深圳边检总站2024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2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3.2%。
而日均出入境流量屡屡突破新高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2024年1-9月,深圳国际旅游收入400.50亿元,同比增长148.3%。
零售消费方面,深圳亦凭借着较好的商业基础和不断迭代的“首店”站上消费的高点。
在此基础上,深圳的零售业态也在不断“更新”,以追上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喜好。截至今年9月末,深圳已累计新开336家首店,较2023年同比增长26%,其中有47家为品牌全国首店,108家为华南地区首店。
有意思的是,这些“首店”虽然是刚刚加入深圳消费市场的“新秀”,却总能踩准深圳消费者的喜好,激起其购买欲。比如,2024年年初Costco开市客华南首店开业当天即开通了超过14万张会员卡,刷新了中国开市客开业当天销售额数据;全球第三家HAUS NOWHERE则凭借“巨人展”一举出圈,开业当天,其所在的深圳万象天地即迎来27万客流量。
在主要核心城市消费数据普遍表现平平之时,刚刚成为“万亿级消费城市”的深圳,凭借一系列创新之举,稳住了消费的基本盘。
以“大胆资本”培育明日之星
临近年末,深圳再一次凭借“大胆资本”出圈。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以培育引导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服务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为主线。
“加快壮大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基金体系,加快基金投资进度,提升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的使用效能,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
这是“大胆资本”一词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也意味着在中央正式“定调”后,深圳国资基金容错机制正加速建立。与“耐心资本”呼应,“大胆资本”既是对“大胆试错”提法的积极响应,又在此基础上具有“先行先试”的深圳特色。
今年以来,中央层面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深圳作为我国创投重镇之一,“产融结合”也是深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优势之一。
截至2023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深圳在投项目6184个,其中投向深圳“20+8”新兴产业集群的在投项目4792个。在投项目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为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设备、半导体、机械制造及医疗器械。
无论是“耐心资本”,还是“大胆资本”,都是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解决“钱在哪里”“投向哪里”“如何退出”的难题。今年以来深圳相关探索颇多,首先在募资创新上,深圳持续在以市场化方式招引长线资金拓宽募资渠道。
从2023年起,深圳陆续引导“村企”(股份合作公司)开展股权创业投资,今年多只“村企基金”已开始正式投资,截至2023年末,共有62家股份合作公司参与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出资,认缴金额5.9亿元,实缴金额4.2亿元。
但“村企”资金体量尚小,今年深圳还引入了全国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这类长期限、大体量的“耐心资本”。目前,全国社保基金会已在深圳市设立规模50亿元的专项基金;今年,平安人寿与深圳市财政局日前达成合作,拟设立“平安创赢-深圳市平安重大项目投资基金”,规模100亿元;“太平保险基金”也正式签约落地,是深圳市引导基金公司与太平保险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合作共设的股权投资基金。
银行系“长钱”也正加速进入深圳市场。今年随着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扩大,截至今年10月,深圳已有约6支AIC股权投资基金陆续落地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市试点基金总规模达420亿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直投业务试点的扩大有利于大行丰富其业务板块,全面服务科技企业。”相关人士表示。
其次,“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的探索,还体现在深圳持续推动政府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近年最具特色的便是深圳推动基金从“天使期”向“种子期”前移,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该基金降低了“逐利性”,延长基金存续期至15年,投资项目限定为“极早期项目”并优化了回购机制。日前,种子基金首批投资项目落地,均为“硬科技”项目。
此外,为破解一级市场退出难题,深圳今年也在探索多元退出渠道。12月,深圳福田引导基金支持延长在管子基金存续期2年。近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随着政府引导基金出资陆续到期,大多“退出难”的子基金主动要求LP延长存续期,但LP主动延长在管子基金存续期尚属少数。
深圳也在引导通过并购重组助力产业补链强链。11月,深圳市委金融办公开征求《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强调到2027年底,推动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质量全面提升、总市值突破15万亿元;推动并购重组市场持续活跃,完成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突破100单、交易总价值突破300亿元。
据深圳市委金融办资本市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深圳上市公司首次公告的并购重组项目累计90余单,完成项目的交易总价值超百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深圳着力打通“募投管退”循环梗阻,在吸引“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注入实体经济方面探索、创新颇多,股权投资市场的壮大也将持续加速深圳产业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向全球科技和创新高地迈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