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量质齐升 现代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巴彦淖尔:量质齐升 现代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4年12月24日 09:39 巴彦淖尔日报

我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拥有1000多万亩耕地,被誉为“塞外粮仓”“草原上的菜篮子”。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让“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河套肉、河套果蔬,努力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力量。

机收小麦 (资料图)记者 丁宁/摄机收小麦 (资料图)记者 丁宁/摄

现代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在杭锦后旗陕坝镇帐房村1.6万亩高标准农田综合科技示范园区,过去盐碱化严重的“巴掌田”已经变成稳产高产的大块田。“以前这里只能种植单一的耐盐碱作物,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现在全部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帐房村党支部书记刘三换说。

杭锦后旗陕坝镇帐房村1.6万亩高标准农田综合科技示范园区(资料图) 记者 张蒙/摄杭锦后旗陕坝镇帐房村1.6万亩高标准农田综合科技示范园区(资料图) 记者 张蒙/摄

走进临河区白脑包镇鞋工厂村的田地里,远远望去,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这里已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盐渍降、土肥沃。“以前,我们这儿的土地盐碱化严重,出苗率不高。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后,效果非常显著,增产又增收。”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鞋工厂村党支部书记牛喜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建设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为了建好建优高标准农田,让以往不宜耕作的“巴掌田”“花花田”变成宜机宜耕、稳产高产的“整片田”,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零乱分布的散田变成集中连片的良田,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21.19万亩,亩均节水20立方米以上,新增耕地1.5%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1.35%,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土地流转收入每亩提高500元以上,亩均节约成本90多元,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我市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综合利用、高效节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见效,形成“高标准农田+N”整合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20.3万亩,累计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433.45万亩。在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里,我市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和技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今年,全市粮食产量达58.7亿斤,小麦、玉米、向日葵、马铃薯均创自治区最高单产纪录。

今年,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园区小麦喜获丰收。园区种植小麦1.04万亩,辐射周边村组种植小麦5万亩,统一种植“巴麦13号”品种。“今年我家种了65亩‘巴麦13号’,这个品种的小麦颗粒饱满、产量高。”光明村村民李新明说。

“巴麦13号”(资料图) 记者 齐鸿雁/摄“巴麦13号”(资料图) 记者 齐鸿雁/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也是建设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的合作,通过院地校地、院企校企联合共建模式,创建小麦、肉羊、玉米、向日葵、果蔬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小麦、玉米、向日葵三大农作物开展育种联合攻关。近3年,全市累计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01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有6个、通过自治区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有20个,登记新品种75个;培育的肉羊新品种“华蒙肉羊”通过国家审定。我市还高度重视地方特色品种选育工作,“巴麦13号”连续两年创自治区小麦高产纪录,目前已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超25万亩。为了筛选优良种子,推出一批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农作物品种,更好地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我市科技、农牧部门抓好“看禾选种”平台建设,平均每年建设“看禾选种”平台6个,围绕小麦、玉米、向日葵等主要农作物品种,累计展示面积达3164亩,展示新品种716个,筛选出适宜全区推广种植的农作物优良品种6个、适宜我市种植的农作物优良品种19个。

“看禾选种”平台(资料图) 签约摄影师 郑慧晶/摄“看禾选种”平台(资料图) 签约摄影师 郑慧晶/摄

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更加充足

走进三胖蛋(内蒙古)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8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加足马力有序生产。经过筛选、炒制、降温、去杂、去石、AI智能色选等工序层层把关,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瓜子“奔赴”全国各地。

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去年,我市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转化率达75%,全产业链产值达980.5亿元;累计创建向日葵、羊绒、奶业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79家,发展农民合作社6281家、家庭农牧场3万个,认定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67家,收集登录名特优新农产品116个;肉类、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1.04万吨、134.95万吨,农畜产品供给更加充足。

向日葵产业链(资料图) 通讯员 刘九维/摄向日葵产业链(资料图) 通讯员 刘九维/摄

近日,记者走进乌拉特中旗草原恒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牛羊屠宰、冲洗、分割等作业。草原恒通是一家集牛羊养殖、收购及肉食产品研发、速冻牛羊肉制品精深加工、冷鲜配送、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牧业生产龙头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牛羊肉,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地。目前,日屠宰加工生产肉羊800只、肉牛50头。”公司总经理任军说。

为做大做强牛羊肉精深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近年来,乌拉特中旗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做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文章”,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畜产品由“初字号”转向“精字号”,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我市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牢固树立链式思维,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牧业发展,全力建设奶业、肉羊、向日葵、玉米百亿级产业,小麦、羊绒等30亿级产业,推动肉牛、西甜瓜等10亿级产业结构性升级、集群式发展;持续抓好绒山羊、奶业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小麦、肉羊、玉米等优势产业积极争取产业集群项目;力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企业达到340家,紧密型联结机制比例达到65%,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8%以上。

农牧业绿色底色更加鲜亮

“灌区在取水口安装了在线计量装置,水费由过去按亩粗放计收改为按实际用水量精准计收,农民自觉监测用水量,预计每亩地全年可节水约160立方米。”在磴口县渡口镇东地村,水量监督员何银飞说。

从过去的大水漫灌、人工测量,到如今的精准灌溉、在线控制,离不开河套灌区的数字化建设。“以前河套灌区耕地以渠道漫灌为主,在7级渠系运送过程中,渗漏、蒸发等损失较重。去年以来,灌区对461公里骨干渠道进行衬砌,衬砌率提高到50%以上,改善灌溉面积超400万亩。”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玉米生长期浇一次水需要12天日夜不间断灌溉,而今年仅需5至7天日间灌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22年的0.478提高到目前的0.527。”

节水灌溉(资料图) 通讯员 季敏/摄节水灌溉(资料图) 通讯员 季敏/摄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去年以来,我市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发放引黄灌溉用水证2761个,实现灌区农业引黄供水直口渠全覆盖。出台《关于加强群管水利工程管理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各旗县区运行不规范的群管组织依法依规进行整改、撤销、重组,成立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362个;加快推进农艺节水,全面推广引黄澄清滴灌、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机电井滴灌3种高效节水技术;建设7个农业节水科技示范园区,实现节水技术应用率100%、农业生产“四控”技术全覆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特色农作物灌溉技术集成体系。去年,全市实现农业节水1.43亿立方米,河套灌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示范灌区。今年,我市持续深化农业节水增效改革,在工程管理农艺节水、水权水价水组织改革等方面发力,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节水1亿立方米以上,节约农业灌溉成本1540万元,让农牧业绿色底色更加鲜亮。

文字:记者 黄景莲

编辑:杨岚凯

校对:崔瑨

编审:吕珂慧

审核:王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12-23 黄山谷捷 301581 27.5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12.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