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广州报道
12月12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以“信心与底气——生产力向‘新’,资本焕‘新’”为主题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在广州举办。
本届年会立足于海内外资本市场发展趋势议题,围绕“更具开放性、更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更聚焦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模式”“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更精准、更有序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等展开探讨。
会上,神州数码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冰峰发表了题为《关于技术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一些思考》的演讲,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以及当前科技发展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目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尚处在落地早期,需要耐心资本的加持。
王冰峰提到,2024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词中,“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位居前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他回顾1993年中国首次连入互联网,当时使用64K专线发邮件都是值得炫耀之事,而如今手机算力远超当年NASA超级计算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已成为热门话题,数字科技呈指数级发展。
然而,虽然近十年数字技术创新加快,却未大幅提升整体生产效率。王冰峰分析,一方面可能是技术成熟度及技术融合需时间。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需算力、数据、算法、连接等基础元素协同发展、重新组合与共振,才能产生价值飞轮效应。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成功还需构建适配的产业融合场景、企业应用与商业模式。历史上,蒸汽机、铁路铁轨及互联网技术均在找到跨界融合商业场景后才引发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性技术,正重塑人机关系,其学习、压缩、泛化创造与推理能力虽被寄予厚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市场来看,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尚处落地应用早期,企业渗透率不足10%。企业在应用时面临技术与业务如何有效融合、大模型部署成本高、人工智能自身缺陷(如幻觉、能耗、可靠性等)以及难以跟上其迭代速度等问题。同时,市场上90%的收入和利润集中于基础架构硬件层面,基础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应用工具企业多依赖融资性现金流,缺乏稳定盈利模式与销售收入。
尽管如此,人工智能技术迭代迅速,如李飞飞团队推出世界模型、轻量化模型兴起、OE融合、快思考与慢思考、训练方法创新、智能体发展以及在硬件和软件上的突破等,已在科学和研发领域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但中美在投资融资规模、二级市场表现及人才和芯片资源方面均存在差距。
王冰峰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推动,历史上技术革命离不开资本培育,当前中国企业和资本投入需平衡短期与长期,从成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借鉴美国硅谷企业投资并购获取新技术经验,如微软投资OpenAI、谷歌收购Character AI核心团队等。
此外,王冰峰还指出多元文化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OpenAI、谷歌等AI团队成员文化和专业背景多元,促进了观点与认知多样化,而中国企业团队背景相对单一,需以更开放包容心态引进人才、建立开放市场。
最后,王冰峰回顾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如今进入新常态,全球治理结构、国际贸易规则和全球化秩序改变,企业面临存量竞争、行业变化、科技发展、人口老龄化与经济放缓等多重压力,当代企业家缺乏在经济增速放缓下管理企业的经验,迫切希望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临界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经济腾飞。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