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北京报道
在流浪狗“子满”身上看见流浪动物的可能性;在实验犬“靓靓”的故事中反思实验动物的伦理问题;在“河狸军团”和长江豚保护协会的守护行动中看见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硕果累累,也任重道远;在珍·古道尔的娓娓道来中重温传奇,也见证“根”与“芽”的感召和传承……
爱及生灵,共护生态。2024年12月1日,由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下称“它基金”)主办的第八届“爱它暖冬会”在北京举行。
“为无声者发声,给坚守者鼓励。”它基金理事长张越在致辞中阐述了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基金在推动动物保护事业上的坚定决心。她强调,暖冬会不仅是爱的汇聚,更是责任的传递,呼吁更多人身体力行,倡行爱与责任担当。
张越在发布它基金会全新的品牌理念标识“@它”时介绍称,“@”是“爱”,是连接,是人与动物、人与生态之间的纽带。“@”与“它”连在一起,“@它”就是“爱它”。“人和万物生灵连接在一起。这一切连接的基础,就是我们的爱。‘爱及生灵,共护生态’,为每一个‘它’发声,为我们的动物保护倡行事业——汇聚爱它的力量!”
“上岗”的流浪狗和“退役”的工作犬
在一片欢呼声中,记者看到一只身穿黑色“制服”的金毛亮相舞台——它叫“子满”,一只从流浪狗成功变身搜救犬的“逆袭者”。
从第一次听懂口令,到无数次的搜救训练,再到通过考核,第一次外出执行任务……CRO应急搜救犬中心理事长钟鸣讲述了子满的故事。子满的逆袭源于它基金联合名创优品MINISO启动的“流浪狗变身搜救犬”公益项目——这也是国内首个将动物保护与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开创性公益项目。子满作为首只接受该项目资助的流浪狗,在经历严格的专业训练后,成功通过“全球标准搜救犬认证”,正式成为一只具备专业搜救技能、能够执行搜救任务的合格搜救犬。
子满的华丽变身,让更多人看到了生命的潜力与奇迹,也进一步证实,流浪狗和工作犬其实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在人类的善念和努力下,流浪动物本身所具备的可能性可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激发和释放。
“万物有灵,潜力无限。工作犬并没有‘高狗一等’,流浪动物的结局从来都不应‘被注定’,更不该只有流浪这一条‘死胡同’。我们期盼着真正有一天,生命不再被人扣上‘高低贵贱’的帽子,期盼着每一个生命都可以获得真正的平等和尊重。希望‘小流浪们’也可以拥有更多的‘狗生选择’。这一切,仍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它基金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除了子满的华丽“上岗”,还有“靓靓”的退役之旅。
靓靓是一只实验犬,退役后,因心理创伤较大,当时比格公社(救助比格实验犬的公益机构)并未即刻为它发布领养信息。后来,这只被“剩下”的小狗,遇到了演员袁姗姗。袁姗姗将之称为“命运的安排”,她说自己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才作出领养的决定,并用她当时正在饰演的角色名“靓靓”来称呼这位新朋友。爱的力量,能让自闭的心重新绽放笑容,脱离紧张可怕的实验环境后,靓靓不用再背负“被实验”的安排,像一只普通小狗一样拥有了欢腾的生活。
活动现场,当被问及“靓靓现在过得好吗”?袁姗姗笑着回答:“它幸福得都开始调皮了。”
关于实验动物的伦理问题也被再次提起,它基金理事、兽医学博士刘朗强调了实验动物伦理道德的3R原则:Replacement(代替)、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优化)。“或许实验动物的‘牺牲’仍不可或缺,但若我们能做到真正珍视、尊重关怀实验动物的付出,在过程中努力提升动物福利,才是人道主义精神的真正体现。”刘朗说道。
是不抛弃,也是不放弃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河狸,其中,蒙新河狸——一个和恐龙同一时代的孑遗物种,更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濒危物种。幸运的是,它们有“河狸军团”的守护。
“90后”的初雯雯是“河狸军团”的创始人,生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她也曾在毕业后面临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是选择都市按部就班的光鲜生活,还是将野生动物保护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从小与野生动物结缘的她,最终选择坚守初心,回到她所热爱的大自然。
据初雯雯介绍,河狸是除了人类以外,唯一一个会通过改善自身所处环境去提高大环境质量的物种。每一个河狸水坝,都会为周围的物种提供更多生境,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水平。
从2018年开始,为了河狸采食、筑坝而预计种下的41万棵灌木柳,到今年的100万棵灌木柳,从团队居住毛坯房,到搬到宽敞的救助中心,初雯雯和她的团队用辛勤和汗水,书写着一段段“传奇”。5年间,蒙新河狸的种群数量从500只,上升到去年的750只,虽然总体绝对值数量仍然很少,但50%的种群增幅和增长态势,依旧令人鼓舞振奋。
救河狸也救狐狸——现场,初雯雯还分享了另一个小生命的奇迹。
4个月前,“河狸军团”遇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赤狐。面对这个似乎毫无生还希望的小生命,所有人都说它“没救了”。但是“爱它的力量,是不抛弃也是不放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河狸军团”选择救。打针、吃药、清创、喂食……从瘦骨嶙峋到长出毛发,焕发新的光彩,他们陪小赤狐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初雯雯深知,真正的爱是放手,野生动物必须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它们不用依附任何人存在。小赤狐又重归于山野。
“河狸军团”正在救治奄奄一息的赤狐。
“我们给了江豚时间,江豚也给了我们时间。”——和“河狸军团”一样为野生动物撑起一片天空的还有长江豚保护协会。
长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张明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在经历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等问题后,随着“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豚的微笑再次绽放。
“目前的江豚保护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张明浩称,自己在江边工作时,每天都能见到江豚朋友们。他强调,野生动物怕不怕人,取决于人类如何对待它们。当人类友善,能够还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和空间,慢慢地,它们或许就不会再惧怕人类。
但较于江豚,另一物种白鳍豚在国内的处境已至“功能性灭绝”,即极度濒危,其种群数量已经不足以支撑物种繁衍。
“灭绝或许是这个物种‘迟早’要面临的,但如果在它真正灭绝前,我们能够重视和加大保护力度,就像保护江豚一样,再尝试和努力一把,也许它们还能有一线生机。”张明浩深知,“它们”的故事,需要更多“爱它”的人书写。
根与芽,现在与未来
“如果我们这个星球面临的各种问题像一堵堵坚硬的城墙,那么成年人就是坚实的‘根’,年轻人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芽’,‘根’与‘芽’携起手来就能够冲破墙的阻碍,改变世界!”在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官网上,写着英国动物学家、人类学家珍·古道尔的这么一段话。
而现场,处处可见“根”与“芽”。
从2004年的《可可西里》到2024年的《西野》,导演陆川用镜头语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动物保护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与标准。这20年间参与的动物电影,是机缘巧合,也是福分。”这些年,陆川看到了巨大的文明进步,也意识到能做的还有很多。
设计师、南极大使“水哥”王昱珩则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见闻的动物:蹄兔。这种长相与兔子极为相似的动物,其祖先竟与大象同根同源。令人惊喜的是,在互动问答时现场一个“小芽”真的答对了蹄兔与大象同源的问题,小朋友还热情分享了切叶蚁的知识趣闻。王昱珩有感而发“先观世界,后有世界观”。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沈志军园长讲述了“黑鸢5号”今年的最新迁徙动况。这只黑鸢曾因病弱落水获救,于去年4月佩戴卫星定位器后被成功放归自然。放归后,它北上3000多公里远赴俄罗斯远东度夏,去年10月又长途飞回南京安然过冬。今年4月,它再度北上,然而在10月的返程途中,当飞越中朝俄边界时,它的信号突然中断,让无数人心急如焚。令人欣慰的是,失联13天后,“黑鸢5号”奇迹般地重新出现,并已安全返回南京——这段壮丽动人的迁徙旅程是生命的坚韧,也是自然的奇迹,是对城市生态保护、迁徙途中每一个歇脚地和补给站的检阅与考验。
而“黑鸢5号”只是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众多救助案例的一个缩影,野鸟补给站、蚯蚓廊道、黑猩猩一家……“红山”用一个个故事告诉更多的“根”与“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才是真正的爱它。
事实上,“根与芽”(Roots&Shoots)是目前全球最活跃的面向青少年的环境教育计划之一,其创始人珍·古道尔——这位影响了几代人、被写进课本的“传奇”女性也来到现场。年逾九十高龄的珍·古道尔第17次到访中国大陆,热情不减。
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珍·古道尔始终致力于研究野生黑猩猩族群。但她直言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狗,“狗是人类的朋友,它知道我们的开心与悲伤,陪伴温暖着我们。狗能被训练成工作犬去帮助更多的人,导盲、搜救、疗愈和陪伴……”
珍还讲述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她曾遇到一只非常漂亮的纯种柯利犬,并尝试教它握手。许多柯利犬都非常聪明,但这只看起来似乎有点傻,只是坐着望向她,丝毫没有握手回应的意愿,但她依然给予了狗狗奖励。在她回家的路上,一只之前不曾留意的小黑狗默默跟在她身后。她从未教过这只小黑狗握手技巧,但小黑狗仿佛“无师自通”,主动向她伸出手爪,希望获得奖励。后来,珍给这只小黑狗起名Rusty,Rusty也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我不仅深爱黑猩猩,也爱那些被我和家人救助收养过的流浪狗,我对这些小动物们满怀深情。”
崎岖之路,终抵群星。珍·古道尔的人生故事,她所传递的对动物的热爱与执着,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她表示,自己非常开心看到有如此多的人受到感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孩子们也如此。现场,“小芽”们满怀敬意地为她送上礼物,讲述其中细节。
在“根”与“芽”的传承和感召中,一幅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美好图景徐徐展开。爱它,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