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郭聪聪 北京报道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科技企业通过“商业秘密”作为质押物的贷款实务案例不断涌现,多家银行纷纷将商业秘密纳入质押物范畴,其中企业最高获批的授信额度高达1000万元。
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之一,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设计资料、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
“知产变资产”是金融市场的重要趋势,商业秘密就是创新变革的映照之一。在多地、多家银行扩容知识产权质押物范畴的背后,实则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硬科技、缺传统抵押”这一共性特征的精准应对与必然选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知识产权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徐美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商业秘密本身具备可质押性,但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模式,商业秘密质押在评估与登记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在质押流程中如何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也成了一大难题。这是由商业秘密的保密性与质权设立的公开性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一位资深金融法律专家还告诉记者,因商业秘密无形性、保密性与缺乏流通性等特点,在涉及质押清偿的环节中,金融机构如何实现有效受偿,也是尚待填补的空白领域。
多地企业凭借商业秘密成功获得贷款
近日,专注于心脏植入类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嘉齐扬帆公司,凭借其商业秘密的质押,成功获得了120万元的贷款。当公司在研发的关键阶段遭遇资金瓶颈时,武汉硚口区市场监管局及时伸出援手,针对企业的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了商业秘密质押的融资方案。经过银行的全面评估与审核,嘉齐扬帆最终从交通银行获得了这笔信用贷款,这也成为了湖北武汉首笔以商业秘密作为质押物落地的贷款。
无独有偶,此前已有多地涌现了凭借商业秘密质押获贷的成功案例。
2024年,浙江锦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凭借其商业秘密,成功从兴业银行获取了高达1000万元的银行授信额度;2023年,宜昌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以“数控双金属旋压复合生产线”这一商业秘密作为质押,顺利从三峡农商行伍家支行获得了100万元的贷款;此外,福茶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通过数据资产融资的方式,成功从福建海峡银行取得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华北某商业银行信贷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银行将商业秘密质押贷款视作信用贷款的一种,主要依据贷款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来进行评估。本报记者致电交通银行硚口支行获悉,嘉齐扬帆所获得的贷款正是交通银行的标准化信用贷款之一。
徐美玲指出,当前国内商业秘密质押贷款多数以信用贷款的形式存在,银行在审批无形抵质押物贷款时,核心关注点依然是企业自身的信用资质。若银行专门设立了“商业秘密”这一押品类别,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通常会按照知识产权的处理方式来对待;并且,若主要担保形式为信用担保,那么“商业秘密”便无需经历繁琐的认定与评估流程。
在知识产权质押物范畴持续扩容的背后,是不断推动“知产”向“资产”转身,其背后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国家的政策支持。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了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等措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浙江、深圳、湖北、上海等地陆续也出台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与服务的地方标准,在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提高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能力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数量及资产的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达到四成以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凭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也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三是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拥有优质知识产权的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用。在上述商业秘密成功作为质押物获得贷款的案例中,多家银行就已经走在了前列,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知识产权质押物品。为有效把控金融风险,金融机构会对知识产权做出综合评估。
北京某银行科技金融部人士曾向记者透露,银行在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时,还会考量知识产权估值在申请公司总资产中的占比情况,以及质押知识产权所具备的独创性和先进性。
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攀升以及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之下,我国多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在快速增长。比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的浙江省,在2024年上半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就高达1373.19亿元。
商业秘密作为质押物,面临评估、登记与保护的难题
徐美玲告诉记者,作为一种新兴的质押方式,商业秘密质押过程中还存在着评估、登记与保护等操作性难题。
她介绍道,知识产权的财产价值并非直观可见,而是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后确定,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但使用这三种方法对商业秘密进行评估均存在一定缺陷,这也令银行在面对商业秘密质押融资时保持谨慎态度。
在谈及商业秘密的评估作价流程时,徐美玲提到,与一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类似,商业秘密质押融资主要包括提交申请、评估作价、银行审核、签订合同、质权登记、放款等主要步骤,其中值得强调的是,商业秘密质押的设立也应该由当事人订立书面合同并进行一定的公示。
此外,作为需登记方生效的质押权,商业秘密质押还面临着登记管理机关缺失的操作难题。
徐美玲直言:“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财产质押登记机关,而是由众多登记机关分别履行相应职能。在知识产权领域,根据知识产权类型的不同分别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版权局、商标局负责质押登记。由于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均未明确规定商业秘密质押的登记机关,导致商业秘密的质押登记处于无专门独立机关管理的状态,在实践中难以很好的操作。”
在质押过程中,商业秘密还会面临泄漏的风险。
据已经开启商业秘密质押探索的武汉市场监管介绍,目前商业秘密质押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与金融机构直接对接,不引入第三方,以降低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另一种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无需中心化机构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特点,在不泄密的前提下,实现商业秘密的确权、原始性认定及保密措施留痕,为商业秘密打上“时间戳”。金融机构则通过调查企业经营状况,根据商业秘密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等确定贷款金额。
徐美玲指出,质押过程中,评估机构、公证机构、政府部门以及法律顾问等第三方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确保这些多方主体明确并履行其保密义务显得极为重要。
除质押操作仍面临重重挑战之外,商业秘密的清偿问题同样亟待解决。一位资深金融律师向记者透露,当前,关于商业秘密如何质押登记与实现的具体规范尚处于空白状态。鉴于商业秘密的无形性、高度保密性以及缺乏流通性的特点,一旦进入质押清偿环节,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实现其受偿权益,无疑成为了一个棘手且复杂的难题。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