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于嘉懿、兰洋)
1. 2020-2024 年稀土价格复盘:需求为锚,供给增速决 定弹性
2020-2024年稀土需求核心驱动来自于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锚定价格方向, 而供给增速决定阶段性的价格弹性。2020 年以来稀土价格与相关股票价格 均经历大幅波动,氧化镨钕、氧化铽商品价格最大涨幅分别在 295%、327%, 稀土板块龙头股票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原五矿稀土)最大涨幅分别达到 451%、336%。复盘这一阶段商品及股票价格表现来看,由于近年磁材为稀 土下游需求的核心增长来源,磁材的增速最大需求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表现 成为稀土需求端的锚点,终端需求的增速与价格表现呈现明显一致性。而在 需求锚定的情况下,供给端约束决定阶段性的价格弹性。 2020-2021 年:供给增速持稳,需求爆发大幅推涨价格。2020 年国内轻稀土 矿配额增速仅 7%(中重稀土配额稳定),2021 年增速升至 23%,2019-2021 年 复合增速也仅有 15%左右,但三年间新能源汽车终端复合增速达到 72%。需 求端爆发与供给端的刚性形成巨大矛盾,也促成了 2020-2021 年稀土价格的 大幅上涨。2020H1 受疫情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下滑较严重,但由于 供给端增速收缩,叠加国内外呵护政策支持,稀土价格逐步企稳反弹;2020 年 7 月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转正且逐月上行,稀土价格及股价持续 大涨;2021 年 3 至 5 月,国内出台第一批稀土配额增速 27%,超出市场预 期,稀土价格下跌幅度较大;2021 年 6 月开始,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继续 爆发,稀土价格大幅提振,7-9 月稀土板块股票迎来主升浪,氧化镨钕/氧化 铽价格持续涨至 2022 年 2 月。
2022-2024 年 H1:国内配额大增,需求增速放缓,价格大幅下行。2022 年 2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创下高点 202%,此后增速逐步下滑,而供给 端仍在加速释放,2022/2023 年国内轻稀土矿端配额增速分别达到 28%/21%, 实际增量分别在 4.2/4.5 万吨。需求增速下滑,叠加供给的加速释放导致价 格大幅回调。2022 年 3 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有所下滑,但由于整体 增速绝对值仍较快,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2 月稀土价格高位运行,整体跌 幅不大;但 2023 年 3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下滑至 30%以下,整体增 速较 22 年下台阶,叠加供给配额仍在释放,稀土价格大幅下行,至 2023 年 底氧化镨钕/氧化铽价格分别跌至 42.25/737 万元/吨,较高点跌幅分别达到 80%/68%。 2024 年 H2:年内第二批稀土配额增速放缓,叠加旺季需求好转,价格逐渐 修复。2024 年 8 月 9 日,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发第二批稀土配额,年内 第一批、第二批矿产品配额合计 270,000 吨,同比增速大幅放缓至 5.9%(较 2023 年增速下降 16 个百分点)。供给端配额的超预期收紧,叠加 Q3 正处于 新能源汽车产销旺季,供需边际转好推动稀土价格回暖。6-7 月氧化镨钕/氧 化铽价格最低跌至 36.0/483.0 万元/吨,截至 10 月 10 日,两类稀土产品价格 已经分别回暖至 43.0/609 万元/吨,涨幅分别为 19%/26%。
2. 供给端:国内整合&海外放量缓慢,供给刚性强化
2.1. 国内供给:整合成效显著,供给刚性强化
中国为稀土供给核心国,中重稀土资源优势更为突出。据美国 USGS 数据, 2023 年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约 1.1 亿吨,中国储量 4400 万吨,占比约 40%, 其次为越南、巴西、俄罗斯,占比分别为 20%、19.1%、9.1%。而全球范围 内中重稀土资源分布更为集中,中国占比约 80%。从产量来看,据 USGS 统 计,2023 年全球稀土产量约 35 万吨 REO,中国产量约 24 万吨,占比 69%。
国内稀土产业已经进入供需有序的发展阶段。2009 年以来国内稀土价格经 历了三轮较大的价格波动,也对应着稀土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1)2011 年 以前,稀土资源大量无序开采,价格长期低迷,但 2011 年 2 月开始的首次 收储推动价格暴涨;(2)2012-2019 年:国内经历漫长的稀土产业供给治理 阶段,如收储政策、打击黑稀土等,但此阶段需求波动不明显,稀土价格涨 跌主要由供给端变动引起;(3)2020 年以来:随着稀土供给治理成效显现, 稀土产业进入供需有序的发展阶段,2020-2021 年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 需求爆发,推动价格大幅上涨,但 2022 年以来,受疫情、美联储大幅加息 影响,需求端下滑导致稀土价格大幅下跌。
国内稀土资源整合持续推进,供给集中度提高。2011 年第一轮开始第一轮 资源整合,构建“5+1”的南北稀土格局,至 2015 年底北方稀土、南方稀土、 中铝公司、厦门钨业、中国钨矿、广东稀土六大稀土集团基本整合完毕。2021年开始第二轮行业整合,12 月南方稀土、中国中稀、五矿稀土合并重组为中 国稀土集团,六大稀土集团减少为四家,供给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2 年开 始,中国稀土集团加速进行上游资源整合,先后收购江华稀土矿、控股四川 江铜稀土、与厦门钨业进行战略合作、入主广晟有色等。2023 年中国稀土集 团和北方稀土合计的开采指标占比高达 98%,2024 年第一、二批指标中两 大集团已占据全部开采份额,供给格局进一步优化。
从稀土配额数量来看,中重稀土指标约束持续,供给刚性更强。从近五年的 稀土指标来看,轻稀土数量从 2019 年的 112,850 吨增长至 2024 年的 250,850 吨(2024 年第一、二批合计),5 年间增幅达 122%。而中重稀土指标均维持 在 19150 吨,指标约束性更强。
就 2024 年第一、二批稀土开采指标来看:中重稀土配额维持不变,轻稀土 矿增速放缓,供给集中度继续提升。2024 年 8 月 20 日,工信部、自然资源 部下发年内第二批稀土开采与冶炼分离指标,年内第一批、第二批矿产品配 额合计 270,000 吨,同比增长 5.9%,冶炼分离配额 254,000 吨,同比增长 4.2%,增速分别较 2023 年下降 16/17 个百分点,配额增速大幅放缓。就矿产品而言,2024 年轻稀土配额 250,850 吨,同比增长 6.4%,增速较 2023 年 下降 17 个百分点;中重稀土配额 19,150 吨,继续持平。而且年内指标全部 分配至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集团,分别占轻、重稀土指标的 24%/76%、 100%/0%,供给格局已实现高度集中。
2.2. 海外供给:资源禀赋不差,但实际开发程度较低
海外整体稀土资源禀赋不差,但整体产业链不完备。从储量/产量分布看, 2023 年除中国外的海外国家稀土储量合计约 6600 万吨,越南、巴西、俄罗 斯分别拥有 2200 万吨、2100 万吨和 1000 万吨的稀土储量,美国、澳大利 亚、印度等地亦蕴含着丰富的稀土资源(另外缅甸、马达加斯加等国由于政 治局势和资源禀赋复杂无法统计)。但总体来看,海外 60%的稀土储量却仅 贡献了 30%左右的产量,可见实际开发程度较低。从产业链覆盖来看,中国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缅 甸、越南等国家仅具备部分环节的生产和商业开发能力。
目前海外的在产稀土矿主要为美国 Moutain Pass、澳大利亚 Lynas、缅甸稀 土矿,近年供给基本稳定。USGS 数据显示 2023 年海外稀土矿产量 11 万吨, 占比约 31%,主要由美国(4.3 万吨,12%)、澳大利亚(1.8 万吨、5%)贡 献,其中在产的大型矿山主要为美国的 Moutain Pass 和澳大利亚的 Lynas, 两座矿山 2023 年合计产量约 5.8 万吨。
2023 年以来各国政府对稀土供应链重视程度提高,保障措施频出。中国作 为唯一拥有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目前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话语权。 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加剧,稀土作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 域的关键材料,其战略地位愈发得到重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及发 展中国家对、稀土产业链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纷纷出台措施、法案来保障自身的稀土供应。
海外在建稀土矿山数目多但进展缓慢,预计未来 2-3 年内实际增量仍有限。 我们统计目前海外有多个稀土矿山在建,但多数处于经济评估(PEA)和可 行性报告(PFS、DFS)阶段,可行性研究结束之后的矿山融资、建设也需 要 2-3 年左右,且受到环保、资本开支、政策等不确定性影响非常大,叠加 投产后还有产能爬坡期。我们预计未来 2-3 年内海外矿山实际贡献的增量仍 有限。
3. 需求端:新老动力共振,长期需求持续抬升
全球稀土消费量 35%来自稀土永磁材料,约占 91%的消费价值。稀土永磁 材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工业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在全球稀土消费量中 占比最高,为 35%;催化材料主要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消费占比约 26%;其余主要消费领域有电池合金、陶瓷/颜料/釉料、玻璃抛光粉和添加 剂、荧光粉及其他。
稀土永磁下游需求不断演变,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最大应用领域。作为当前稀 土永磁的主要技术路线,钕铁硼永磁体随着产品技术进步、性能提升以及下 游能效标准提升不断向更多领域渗透。2020 年,风力发电机为全球高性能 钕铁硼最大应用终端,占比达 19.8%,新能源汽车占比约 15.0%;据弗若斯 特沙利文预测,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预计到 2025 年新 能源汽车应用占比将达到 29.1%,成为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最大应 用领域。另外,机器人、工业电机等在政策拉动下需求亦有望快速增长。
3.1. 工业电机:设备更新再焕磁材生机,空间弹性均可期待
稀土永磁电机相对于感应电机等传统电机节能效果明显,具备显著经济效 益。据 IEA 报告,工业领域在全球电力消费结构中电力占比最大(42%),因 此工业用电领域节能得到政策大力支持,根据《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 2023 年)》,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电机保有量约 29.5 亿千瓦,未来存量换新 提供的需求空间广阔。电机分为励磁电机和永磁电机,其中稀土永磁电机节 能优势明显,能够降低电耗 15%以上。交流电机由于感应电流相位与转子线 圈电流相位的差异导致一定功率损耗,且介电材料的损耗也相对较大,因此 整体效率较低、发热较多;稀土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度高、 损耗小及效率高等特点,根据文献《浅谈稀土永磁电机在热电厂的应用》, 以 110kw 循环水泵为例,稀土永磁节电率约 8.21%,具备明显经济效益。
政策鼓励高效工业电机转换将加速钕铁硼电机渗透,预计到 2026 年我国工 业电机能效升级对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需求增长至 1.4 万吨,2023-2026 年复 合增速达 31%。2021 年底工信部发布《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要求到 2023 年我国在役电机中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 20%以上。2020-2021 年国内每年新增工业电机量约为 300GW,假设此后每年增量在 5%,2023- 2026 年当年新增电机中高效电机占比 30%/35%/40%/45%(每年提升 5pct), 根 据 上 述 假 设 可 以 计 算 得 到 2024-2026 年 高 效 节 能 电 机 增 量 为 122/146/172GW。按照其中稀土永磁电机占比分别在 32%/35%/38%/41%,以 及每 GW 稀土永磁电机对应钕铁硼需求量 200 吨计算,到 2026 年我国由电 机能效提升带来的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将达到 1.4 万吨,2023-2026 年 CAGR 约为 31%。
测 算 2024-2027 年 设 备 更 新 政 策 有 望 拉 动 钕 铁 硼 磁 材 需 求 0.25/1.21/1.47/0.74 万吨,四年间合计约 3.7 万吨,空间弹性均可期待。据《电 机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2023 年版)》,截至 2021 年底我国电机 保有量约 30 亿千瓦,其中约 13 亿千瓦使用年限在 8 年以上,假设其中约 80%有更新需求,则 2023 年当年需更新的电机存量在 1040GW 左右。假设 在设备更新政策逐步落地后,2024-2027 年每年需更新的比例分别为 10%/35%/35%/20% , 则 2024-2027 年 当 年 需 更 新 电 机 量 分 别 为 104/399/398/167GW,按照其中高效电机占比 35%/40%/45%/50%(每年提升 5pct),高效电机中稀土永磁电机占比分别为 35%/38%/41%/44%(每年提升 3pct)计算,则 2024-2027 年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对钕铁硼磁材的需求量分别为 0.25/1.21/1.47/0.74 万吨,四年合计约 3.7 万吨需求增量。而且若更新电机中 稀土永磁电机比例更高,则向上弹性更大。
综合能效提升、设备更新对工业电机需求增量测算,预计 2026 年工业电机 对钕铁硼磁材需求量有望达到 3.16 万吨,有望成为除新能源汽车外增量最 大的应用领域。
3.2. 新能源汽车:多电机趋势下,单车磁材用量提升助力需求高 增
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较快增速,但渗透率提升或暂处于瓶颈期。2024 年 1- 9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累计为 831.4/832.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6% 和 33%,9 月渗透率约 51%。从总体渗透率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 达 50%高位,产销量增速均有所放缓。
多电机趋势下,单车磁材用量提升助力需求高增。新能源双电机四驱车的前 后电机独立驱动,动力性强、稳定性高。双电机布局拉大了对传统燃油车的 性能优势,成为高端电动车的必备。2021 年国内双电机车型渗透率约 27%, 目前特斯拉 ModelY、Model3、蔚来 ES8、比亚迪汉、奔驰 EQC、奥迪 e-tron、 小鹏 P7 等高端车型均配置双电机,近期的 U8 仰望直接采用了四台独立的 驱动电机。未来随着双电机甚至四电机车型配套比例提升,即使新能源汽车 增速有所放缓,单车磁材用量有望继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对磁材需求仍有超 预期可能。
3.3. 风电:单耗下降扰动已过,需求有望回暖
半直驱风机优势较为明显,渗透率提升较快,但将导致单机磁材用量下降。 根据 CWP 2020 及 2021 年各厂商发布机型的技术路线统计,半直驱型风 机的占比快速提升,国内各个风机厂商均已有半直驱相关产品发布或在研, 半直驱对钕铁硼的用量较小(200 吨/GW),单耗下降对近年风电磁材需求增 长有所扰动。
半直驱渗透率提升导致单机磁材用量下降,但装机量增长背景下,风电需求 仍有望提升。在大型化、平价降本需求下,半直驱机型受到市场进一步青睐。 与直驱路线相比,半直驱优势较明显:轻量化、发电效率更高、成本更具竞 争优势。据 WoodMac 预测,到 2029 年半直驱(中速传动)机组在全球海陆 风电市场的占有率将分别达到 34%、45%。半直驱对钕铁硼的用量较小(200 吨/GW),但在整体装机量增长背景下,风电对磁材需求仍有望提升。
3.4. 人形机器人:需求蓄势待发,或成为远期需求爆点
人形机器人驱动精确性要求高,对钕铁硼需求单耗可达 4KG。人形机器人 相对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在交互能力、导航能力、精控运动能力方面显著 提升,应用场景可扩展至服务、家用、特种作业等多个领域。特斯拉机器人 全身搭载共 40 台永磁同步电机(其中身体部分 28 个,手指部分 12 个),假 设平均单台电机的钕铁硼用量在100g左右(躯干电机单耗较大假设为0.4KG、 手指电机单耗较小假设为 0.05KG),单台人形机器人钕铁硼磁材需求量约 4KG。人形机器人用途广泛,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按每台人形机器人单耗 4KG 钕铁硼计算,500 万台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量即可达到 2.0 万吨,有望成 为钕铁硼远期的需求爆点。
人形机器人远期需求可观。马斯克在 2024 年 6 月 14 日举行的特斯拉发布 会表示,计划从 2025 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 机器人,“未来人形机器 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达到 100 亿个甚至 200 亿个”,其描述的前景非 常可观。目前包括磁材在内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正在研发过程中,随着 人形机器人开始放量,对磁材需求有望开启快速增长。综合特斯拉发布会透 露的信息和高工机器人的测算,若 2035 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到 400 万台 以上,对应磁材需求有望达到 1.8 万吨。
3.5. 需求总结:新老动力共振,稀土需求有望延续高增
新老动力共振,2024-2026 年稀土需求有望延续高增。市场此前预期未来随 着新能源汽车、风电等核心需求动力增速的放缓,稀土市场需求面临增速下 滑压力。但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单车耗磁材上升、风电需求转暖仍有望支撑 需求增长基本盘,2024 年开始落地的设备更新需求有望成为稀土需求新动 力。我们测算 2024-2026 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速有望达到 18%、18%、 16%,结合中低性能、其他领域对氧化镨钕的需求,综合测算 2024-2026 年 全球氧化镨钕总需求增速仍有望达到 10%、10%、10%,整体需求增速维持 高位。
4. 需求底部渐明,稀土错配反转拉开序幕
4.1. 短周期看,内外供需边际改善,价格有望延续回暖
国内方面,供需边际均改善,价格有望企稳回暖。2022 年,在国内疫情、海 外加息等因素导致的需求下滑背景下,稀土价格加速下跌。跌价预期下,整 体产业链厂商处于缓慢去库状态。但从 2023 年 H2 开始,供需压力因素均 较大程度反应,稀土价格逐渐筑底。2024Q2 开始,由于第一、二批稀土配 额增速逐步放缓,加之前期大幅跌价后厂商挺价意愿较强,供给边际收紧。 而需求端前期下游厂商库存持续去化,临近电动车/风电旺季的集中采购推 动需求边际回暖。整体看供需均边际改善,价格回暖有望延续。
海外方面,美国大选临近,海外或存提前补库需求。美国 11 月大选临近, 特朗普此前竞选时表示,“若当选将对中国商品加征 60%关税”,若大选后海 外加征关税预期升温,海外或提前补库。从出口数据来看,2024 年 1-8 月中 国稀土出口量 3.88 万吨,同比增长 7%,稀土磁性材料出口量合计 3.82 万 吨,同比增长 6%,若 2024Q4 海外稀土、磁材提前补库,将助推稀土需求 边际转好。
4.2. 长周期看,新老动力共振,稀土错配反转拉开序幕
新老需求动力共振拉动下,2024 年开始全球镨钕过剩有望明显缓解,2026 年或进入错配状态。国内供给有序格局已成,海外规划增量多但实际放量缓 慢,供给端约束持续且中重稀土刚性更强;而需求端,新能源车/风电需求延 续增长,工业电机的设备更新需求有效抬升 2025-2026 年需求曲线,或接力 新能源成为稀土的重要需求增长来源。我们测算 2024-2025 全球氧化镨钕过 剩幅度有望收窄至 0.61/0.08 万吨,至 2026 年或进入错配状态。
5. 相关上市公司
5.1. 北方稀土
公司自 1997 年成立以来,以稀土为基,不断向下游拓展产业链。公司始建 于 1961 年,是包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1997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 先后控股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淄博包钢灵芝稀土高科有限公司,进 一步扩大原料版图。公司通过控股包头市京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始发展荧 光级氧化铕材料产业。2022 年,公司对所属磁性材料企业进行整合重组,进 一步做精做强公司磁性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公司控股股东为包钢集团,持股 36.84%。截至 2024 年半年报,包钢集团持 有公司 36.84%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控股参股公司达 29 家,涉 及稀土冶炼、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多个业务板块。
2023 年以来稀土价格下跌,导致业绩承压。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334.97 亿 元,同比下降 10.1%,归母净利润为 23.71 亿元,同比下降 60.38%。2024H1 氧化镨钕均价同比下跌 33%,公司营收同比下滑 21%至 129.9 亿元,归母净 利同比下滑 96%至 0.45 亿元。
24H1 期间费用率延续下行趋势,盈利能力受稀土跌价影响下滑严重。2018- 2023 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占营收比由 0.58%/4.66%/0.38%/2.43%下降至 0.15%/2.97%/0.73%/0.50%,均有较大下降 幅度,24H1 延续下降趋势。同时,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由 2018 年的 15%/4% 提升至 2022 年的 28%/17%,2023 年至 2024H1 年由于稀土价格下跌均有大 幅回落。
依托控股股东资源,稀土储量丰富。公司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坐拥白云鄂博矿 区开采权,白云鄂博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铁和铌等多金属共生矿床。 累计查明稀土资源总储量为 1.8 亿吨,保有资源储量达 1.59 亿吨,约占世界 总储量的 50%,国内稀土资源的 80%。从 2017 年起,公司与包钢股份签署 《稀土精矿供应合同》,每季度确定购买其生产的稀土精矿的交易价格及金 额,控股股东的丰富资源为公司原料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国内轻稀土龙头,公司指标配额持续增长。2020-2024 年(2024 年第一、 二批),公司轻稀土矿配额分别为 73,550/100,350/141,650/178,650/188,650 吨, 占全部轻稀土矿配额比重达 61%/67%/74%/76%/75%,占据国内轻稀土矿的 绝对份额。未来国内总配额随着稀土下游需求继续增长的情况下,公司作为 国内轻稀土龙头,配额增长可期。
公司积极布局稀土磁材业务,向产业链高附加值领域拓展。自 2019 年起, 公司大力开拓稀土磁材业务,磁性材料的产销量明显增长,产量从 1.93 万 吨增加至 5 万吨,销量从 2.04 万吨增加至 5.11 万吨,该板块的营收与毛利 占比同样呈上升趋势。稀土磁材作为稀土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一环,将为公 司的盈利提供有力的支撑。
5.2. 中国稀土
公司是中国稀土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公司为中国稀土集团旗下唯一上市 平台,中国稀土集团直接与间接持有公司股权合计约 40%。公司最终控制人 为国资委,其直接持有中国稀土集团 31.21%股权。公司目前实现控制中稀 (赣州)稀土、中稀(北京)稀土研究院、广州建丰、北京华泰鑫拓四家全 资子公司,涉及地质勘查、稀土分离、稀土产品及稀土氧化物等各方面,技 术水平全面。
稀土价格下行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2 年在下游新能源等需求增长 拉动稀土商品价格上涨下,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全年营业总收入实现 42.16 亿元(调整后),同比增长 27%,实现归母净利润 7.69 亿元,同比增 长 142%。而 2023 年来,受市场需求景气度下滑,供给宽松影响,稀土价格 下行,导致公司 2023 年业绩承压。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39.88 亿元,同 比下降 5%,归母净利润为 4.18 亿元,同比下降 46%。2024H1 由于稀土价 格低位下行,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继续承压。
利润率短期下行,成本管控持续推进。2022 年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毛利率 达到 17.06%,净利率达到 11.24%,主要产品稀土氧化物毛利率为 18.51%, 稀土金属及合金毛利率为 7.86%。而 2023 年受益于自有稀土矿释放,公司 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上升至 22.35%、11.02%.但 24H1 受稀土价格低位下行 影响,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承压。期间费用方面,伴随持续发展与规模提 升,公司不断推进成本管控,2023 年-2024 年 H1 由于资产整合费用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期间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稀土集团拥有稀土资源及冶炼分离产能众多。根据中国稀土集团披露的 2022 年《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代管及整合合作稀土矿山、冶炼分离 企业名单》,名单中共有 72 家稀土矿山企业、33 家冶炼分离企业为集团所 属、代管及整合,其中 17 家矿山企业、29 家冶炼企业下达计划。而根据相 关监管部门要求,集团需按照监管要求在一定时期内解决内部同业竞争问题。
为解决内部同业竞争,集团优质资源有望注入公司。2022 年 12 月中国稀土 集团出具了《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关于避免与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同业竞争的承诺函》。根据承诺函,集团将综合运用委托管理、资 产重组、股权置换/转让、业务调整或其他合法方式,稳妥推进相关业务调整 或整合以解决集团内部同业竞争问题,而公司作为中国稀土集团旗下唯一上 市平台,预期有望持续受益优质稀土资源注入。
5.3. 广晟有色
公司背靠广东稀土集团,不断完善稀土产业链。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始建于 1953 年原广东省冶金厅,2002 年改制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广 州公司,2009 年成功借壳海南兴业聚酯有限公司后于上交所上市。上市后 公司通过多次定增持续拓展稀土产业链:2014 年公司收购德庆兴邦等关联 稀土资产,2016 年开展大埔五丰矿、红岭钨矿扩界项目,2021 年定增募资 建设晟源 8000 吨/年磁材项目。2020 年广东稀土集团通过受让股权划转成 为公司控股股东,2024 年 1 月公司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广晟控股集团 通过国有股权划转将持有的广东稀土集团 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 团,划转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广东省国资委变为中国稀土集团。
广东稀土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为中国稀土集团。2024 年 1 月 1 日, 广晟有色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广晟控股集团通过国有股权划转将持有的 广东稀土集团 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划转完成后,公司控股 股东仍为广东稀土集团(持股 38.45%),实际控制人变为中国稀土集团。
公司纵向完善稀土产业链的同时,横向构筑“稀土、钨、铜”三大产业布局。 公司主要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以及有色金属贸易业务,生产 产品包括稀土精矿、混合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等。 目前公司已经横向构筑“稀土、钨、铜”三大产业布局,纵向打造“矿山开 采、冶炼分离、精深加工、贸易流通与进出口”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形成了 “12345+1”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公司营收、利润均稳步增长,2023 年以来由于稀土价格下跌业绩承 压。2018-2022 年公司营收从 24.11 亿元增长至 228.64 亿元,5 年间 CAGR 达 75%,归母净利由-2.66 亿元增长至 2.32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由-3.19 亿元 增长至 2.47 亿元,经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3 年由于稀土价格下跌,公 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 208.05 亿元、2.03 亿元,同 比减少 9%/12%。2024H1 稀土价格继续低位下跌,公司营收、净利润延续承 压。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24H1 有所回升。2018-2023 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研 发 费 用 / 财 务 费 用 占 营 收 比 由 0.80%/4.49%/0.27%/3.08% 下 降 至 0.16%/0.84%/0.25%/0.33%,均有较大下降幅度。同时,公司毛利率/净利率 分别由 2018 年的 2.16%/-12.25%提升至 2023 年的 3.23%/1.03%。2024H1 年由于稀土价格下跌均有大幅回落。
公司稀土矿资源优势明显,自有矿山进入放量期。目前公司在产的平远仁居、 大埔五丰稀土矿完成扩界后,产量恢复增长,已经达到公司的配额生产能力。 2019-2020 年,平远仁居、大埔五丰稀土矿受扩界项目的影响,产量有明显 下滑。2022 年扩界项目完成后产量开始恢复,2023 年平远仁居、大埔五丰 稀土矿产量分别为 2347/111 吨,总产量同比增长 61%。2022 年 12 月,公司 获得由广东省应急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两座矿山已具备稀土配额 数量全额生产条件(即 2700 吨/年)。若未来公司稀土配额增加,也具备进 一步增产条件。
新丰左坑矿极大增厚公司资源储备,产量规划为 3000 吨/年(92%REO)。 2022 年 7 月新丰广晟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左坑稀土矿采矿权全部办证 手续,并取得自然资源部办法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内(探明+控制+推断)查明的稀土矿资源量为:矿石量 17152 万吨,全相(TREO)资源量 18.56 万吨。其中,探明资源量矿石量 2894.4 万吨,控制资源量矿石量 7483.8 万吨,推断资源量矿石量 6773.6 万吨,南方离子型稀土储量资源为 11.14 万吨,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山,储量是公司 在采稀土矿山合计资源储量的 8 倍,极大增厚公司重稀土资源储备。据《广 东省新丰县左坑矿区稀土矿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左坑矿规划年矿石 生产规模为 540 吨,年产量为 1.7 万吨的稀土富集物(折合 92%REO,3000 吨/年),计划于 2024-2025 年投产。若未来公司配额增长,公司稀土矿总产 能有望达到 5700 吨/年。 公司晟源磁材项目投产落地,订单释放可期。公司目前共布局约 1.3 万吨磁 材产能。2021 年 12 月,晟源公司年产 8000 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项目动工。 2023 年 1 月一期 2000 吨产能已经建设完毕。另外,公司通过参股东电化公 司、福义乐公司布局约 5000 吨产能。东电化公司目前设计产能约 1500 吨, 据公司在投资者问答中披露,东电化公司二期项目已经于 2023 年 10 月奠基 开工,按此前规划,二期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 4000 吨/年。
5.4. 盛和资源
公司前身为乐山盛和,深耕稀土行业二十余年。2001 年公司前身乐山盛和 成立,2013 年乐山盛和借壳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 并改名为盛和资源。公司立足稀土主业,通过多次并购整合资源,实现全产 业链布局。2014 年公司参与组建中铝四川稀土有限公司,分别收购山东微 山钢研、冕里稀土 4.30%、42.35%股权。2016 年成立新加坡盛和,并控股越 南稀土 90%股权、参股澳大利亚格陵兰矿物能源有限公司 12.51%股权。2017 年公司参股组建美国 MPMO 公司,参股公司竞拍取得美国 MP 稀土矿全部 资产并重启生产,同年,公司完成赣州晨光、海南文盛、乐山科百瑞的收购。 2019 年公司与中核华创共同成立中核华盛。2022 年并购 Peak 公司 19.9%股 权,另外成立合资磁材公司拟新建 2 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项目。
公司实控人为财政部,混合所有制的持股结构激发活力。截至 2024 年半年 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持有公司 14.06%股份,为公司控 股股东,财政部持有综合研究所 100%股份,为公司实控人。另外王全根先 生、黄平先生、巨星企业集团、四川地质矿产集团分别持有 6.69%、5.49%、 4.53%、3.15%股权,不同所有制成分的股东以及股东与经营团队之间,经过 多年的持续合作,已经建立起了理念一致、高度信任、紧密合作、共创共赢 共享的协作发展机制,为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公司布局稀土和锆钛两大主业: (一)稀土业务:公司从中游稀土冶炼端起家,逐步形成从上游资源到下游 加工端的一体化布局。(1)上游资源:目前公司在矿端每年通过托管经营+ 包销能够获得约 5 万吨精矿(大陆槽矿 1 万吨+芒廷帕斯 4 万吨),此外还通 过进口海滨砂选出独居石 1 万吨。另外,公司还布局 Peak 稀土矿(19.9%股 权)、格陵兰公司(12.5%股权),未来资源增量继续释放;(2)中游冶炼:公 司冶炼分离产能主要来自乐山盛和(8000 吨/年)、晨光稀土(7000 吨/年),金 属产能主要集中于晨光稀土(8000 吨/年)和科百瑞(3000 吨/年)。另外,公司 于 2021 年参股广西域潇西骏 20%股权(5000 吨分离产能);(3)下游磁材加 工:公司于 2022 年 6 月与巨星集团等合资成立磁材公司(公司持股 10%), 一期预计投资 32 亿元新建年产 2 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项目。 (二)锆钛业务:公司的锆钛选矿业务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和江苏省连云港市, 原料处理能力可达 200 万吨/年。公司从境外进口锆钛毛矿、中矿等重砂矿,在境内进行分选,产出锆英砂、钛精矿、金红石、独居石等,对外销售。
2018 年以来公司营收、利润快速增长,2024 年 H1 稀土价格下跌业绩承压。 2018-2022 年公司营收从 62.27 亿元增长至 167.58 亿元,5 年间 CAGR 达 28%,归母净利由 2.86 亿元增长至 15.93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由 2.77 亿元 增长至 15.59 亿元,经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3 年由于稀土价格下跌,公 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 178.77 亿元、3.33 亿元,分 别同比+7%/-12%。2024H1 稀土价格继续下跌,公司营收、净利润延续承压。
期间费用率下降趋势明显,2024H1 小幅回升。2018-2023 年,销售费用/管 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占营收比由 1.14%/3.23%/2.09%/2.05%下降至 0.16%/1.22%/0.01%/0.31%,均有较大下降幅度。同时,公司毛利率/净利率 分别由 2018 年的 14.7%/4.4%提升至 2022 年的 16.6%/9.8%。2023-2024 年 H1 年由于稀土价格下跌均有大幅回落。
近年公司各类稀土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稀土冶炼方面,2022 年 12 月乐山盛 和完成灾后修缮工作,改进生产工艺,效率大幅提升;2023 年 1 月科百瑞 “6000 吨稀土金属技改项目”正式投产,产能逐步爬坡;稀土回收利用方 面,晨光稀土初步完成废旧磁钢采购渠道,产量逐渐增长。2019-2023 年, 公司稀土氧化物产量从 1.16 万吨增长至 1.91 万吨,增幅 65%,稀土盐类从 3.6 万吨增长至 4.51 万吨,增幅 25%,稀土金属从 0.86 万吨增长至 1.77 万 吨,增幅达 104%。
全产业链布局推进,未来成长可期。公司内增外延并举,公司不断优化和完 善产业布局,形成了从稀土选矿、冶炼分离到深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国 内方面,推进全南年产 3300 吨稀土氧化物项目、会昌 3000 吨/年氟材料项 目以及包头 6000 吨稀土金属合金项目;国外方面, 2023 年公司完成收购 澳大利亚重要金属公司 9.9%股权,该公司拥有加拿大 Nechalacho 稀土项目, 资源量合计 248 万吨 REO;与 Peak 公司签署包销协议,将购买 Ngualla 项 目产出的 100%的稀土精矿、至少 50%的中间稀土产品或最终分离的稀土氧 化物,预计 Ngualla 项目将在 2026 年初建成投产。项目初期预计年产折合氧化物 1.8 万吨稀土精矿,对应该氧化镨钕约 4000 吨;2024 年公司收购 澳大利亚 Strandline Resources 公司 100%股权、嘉成矿业 33.8%股权,进一 步增加海外资源供给。根据公司《2023-2025 年发展规划》中的产能规划目 标,各类稀土资源保障和冶炼分离能力达到 6 万吨/年以上,稀土金属加工 能力达到 3 万吨/年,稀土废料综合回收利用能力达 10000 吨/年。海滨砂选 矿处理能力达到 200 万吨/年。
(转自:金融小博士)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