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币兑换骗局,99%的人不知道的“朋友圈陷阱”

港币兑换骗局,99%的人不知道的“朋友圈陷阱”
2024年11月19日 18:06 广东检察

近日,深圳发生了一起来自“朋友圈陷阱”的港币兑换人民币诈骗案件。这起案件表面看似偶然,实则是有预谋的“必然”。在此,深圳市反诈中心特为广大群众深入剖析这起案件,详细梳理人物关系与作案过程,并着重分析受害者上当受骗的关键原因。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宝贵教训,增强防范意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

案件人物关系梳理

  • 李岚(化名):某某地产员工,本案中的“中间人”,通过微信认识了有购房意向的陈棍。
  • 张慧(化名) & 万杰(化名):夫妇二人,因儿子在香港上学,急需港币。经朋友熊平(化名,某某地产经理)的业务员李岚介绍,认识了陈棍。
  • 陈棍(化名):诈骗嫌疑人,以港币置换人民币为由,诱骗张慧夫妇进行交易。

案件回顾

近日,某某地产员工李岚,因工作关系在网上结识了想要买房但只持有港币的陈棍。

恰在此时,深圳的万杰夫妇因儿子在香港上学,急需港币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而万杰夫妇朋友熊平恰好是李岚的上司,于是,他们便兜兜转转(顺其自然)认识了这名叫陈棍的男子。

陈棍声称自己需要人民币购买房产,但手头只有港币,希望与万杰夫妇进行货币置换。

随后,基于““朋友圈”的这层关系,双方迅速达成协议,决定进行人民币与港币的置换。

万杰夫妇分三笔向陈棍转账共计91万元人民币,而陈棍则以支票形式向万杰夫妇指定的香港账户转入100万元港币。

然而,就在交易完成的第二天,陈棍突然退回了这两张支票,并失去了联系。万杰夫妇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

上当受骗原因分析

  1. 轻信朋友的“朋友”:张慧夫妇因急需港币,轻信了李岚介绍的陈棍,未对陈棍的身份和背景进行充分核实。
  2. 缺乏风险意识:在进行大额资金交易时,张慧夫妇未选择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而是接受了陈棍的支票,这给了陈棍可乘之机。
  3. 信息不对等:张慧夫妇对港币置换人民币的交易流程不够熟悉,未能及时发现并规避潜在风险。

关键点总结与警示

  1. 核实身份:在进行任何涉及金钱的交易前,务必核实对方的身份和背景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必要时可要求对方提供证明文件。
  2. 选择安全支付方式:对于大额资金交易,应优先选择银行转账等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避免使用支票等可撤销或易造假的支付方式。
  3. 了解交易流程:在进行港币置换人民币等跨境交易时,应提前了解相关流程和法律法规,确保交易合法合规。
  4. 提高警惕: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因为急需而忽略风险,对于任何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交易都要保持理性判断。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诈骗无处不在,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就能有效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希望广大市民能够引以为戒,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来源: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陷阱 李岚 香港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
  • 11-22 英思特 301622 --
  • 11-18 胜业电气 920128 9.12
  • 11-18 联芸科技 688449 11.25
  • 11-15 红四方 603395 7.9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