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总师:中国人一定会站在月球上

嫦娥六号总师:中国人一定会站在月球上
2024年09月24日 15:06 观察者网

月升月落、潮来潮往。月球,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地球上的万物生灵。

月球上到底有什么?是否和人类想象的一样?人类能否在月球上开辟一个新的家园?怀揣着对月球的探索欲望,人类探月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嫦娥,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大国总师》第一期专访嫦娥六号总设计师胡浩,为我们揭秘中国嫦娥不平凡的探月之旅。

53天,1935.3克嫦娥六号

在月背开个“盲盒”不容易

每一克从月球上带回的“土特产”都尤为珍贵。更何况,嫦娥六号携带的月背样品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具有极高科研价值。而月球挖土,则被称为是在月球上“开盲盒”。“因为我们无法预知从月球采回的样品会带来什么样的科学成果。”

然而,由于着月地点的地质状态不确定,落月机会也只有一次,“我们的设备不能搬家,落在哪就在哪钻;”同时,落月时间也很有限,“我们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此次采样也是充满诸多的不确定。

面对这些挑战,胡浩带领团队“把方案做到极致”,开展大量实验和验证工作,在有限时间内如期完成任务。

不少人对人类首次获得的月背样本感到好奇,到底月背土壤和月球正面土壤有什么区别?在看到月球背面拿回来的土壤后,胡浩从铲取的角度给我们揭秘:“在铲取的过程当中,感觉月球背面的月壤和月球正面的月壤好像不太一样。但是有什么不一样,得让科学家来说。这个可以作为一个谜题留给后续不断揭秘。”

太空“打水漂”

这个技术只有中国在用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方式回到地球,即人们俗称的“打水漂”。

对于这个独特的返回方式,胡浩不无自豪,因为这个方法只有中国在用。

是大气层有弹力吗,为什么要“打水漂”式返回?对此,胡浩表示,这“不是一个弹起来的过程,而是穿过大气二次再入”。

嫦娥六号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在进入大气的时候速度很快,带来的气动加热和气动力影响很严重,也很复杂。”为了确保嫦娥六号的返回精度,让返回舱能精准降落在着陆点,技术人员通过“穿过大气,再出大气层,再再入大气这么一个过程”来减小它的速度,并对抗它的烧蚀程度,这实际上就是利用大气来减速,以降低嫦娥六号返回舱再次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和过载。

经过两次再入过程,返回舱的过载已经减小到人所能承受的范围,而这也是在为后续载人登月创造一些条件。

除此以外,在月球上能够可靠稳定地着陆、能稳定可靠地上升、能够在月球轨道上实现可靠地交会对接……“这些都是为后续工程在铺路,以后载人登月也会用到这些技术。”

没有实现不了的事

坚信“中国人一定会站在月球上”

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对于从事航天事业40年、与探月工程相伴20年的胡浩来说,中国探月工程从零起步,一路走来,从跟跑、并跑到现在的领跑,“能够如期实现,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

特别从嫦娥五号评审会开始,就有专家现场表示反对,因为“那个方案太复杂,并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边都无法实现。”胡浩说,“在天上、在你没看到的地方,航天器动作特别多,精度要求特别高,动作特别复杂,容易受环境影响。”

但凭借着对事业的信念、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团队的“共同作战”,探月团队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

“中国人一定会站在月球上。”谈及未来,胡浩充满信心,这不仅是为了圆梦,更是为了让探月技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人民。“探索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最终的目的,一定是增进人类福祉,让老百姓能够受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月球 嫦娥 胡浩 地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09-18 铜冠矿建 920019 4.3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