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银行】银行业中期策略:长期看好板块配置价值,短期关注业绩弹性标的

【东兴银行】银行业中期策略:长期看好板块配置价值,短期关注业绩弹性标的
2024年07月31日 10:15 市场投研资讯

摘要

上半年银行板块绝对收益、相对收益亮眼, 国有行、城商行表现更优。申万银行指数上半年累计上涨 17.0%,列31个一级行业首位;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约 16.1pct。从细分板块看,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股份行上半年累计涨幅分别为20.5%18.5%14.7%14.5%,国有行和区域性银行表现好于股份行。截至6月末,国有行PBlf)估值抬升至各类行略领先水平。国有行估值抬升主要逻辑在于,经济修复偏弱,利率走低,国有大行防御和高股息配置价值凸显,叠加4月中旬监管出台新国九条鼓励高分红,进一步驱动红利策略,国有大行继续获资金倾斜。

上半年国内经济修复偏弱,支持性政策有待续力。表观经济数据与融资数据指征当前国内宏观环境尚未企稳。居民经济预期偏悲观,消费意愿和融资需求不足等问题仍存在。在此背景下,逆周期调节政策进一步续力仍有必要。结合政策表态来看,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延续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性立场,并兼顾利率汇率风险;下半年财政发力节奏及海外降息进程有待持续观察。

预计下半年行业景气度依然较弱,业绩预期内承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行业规模扩张放缓;资产端利率下行和负债端定期化因素共同驱动息差收窄;量缩价减之下,银行业绩增速短期难言改善。上半年营收、净利润依然承压,延续小幅负增长。各类行来看,受益于规模高增和投资收益增厚,优质区域性银行维持业绩领跑态势。全年来看,银行基本面继续承压,预计规模增速8%左右,净息差同比继续收窄15-20BP左右,24年上市银行合计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零附近,区域行>国有行>股份行,业绩延续分化态势,分化核心来自超额拨备厚度和新生不良带来的信用成本差异。

投资策略:长期看好板块配置价值,短期关注业绩弹性标的。

1)利率中枢下行趋势之下,我们继续看好高股息红利资产配置价值。银行虽然经营景气度偏弱,但估值低、股息率高,具有类固收的特征。目前,板块平均股息率有4.9%,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270BP溢价;国有大行平均股息率5.1%,溢价290BP,股息吸引力较强。长期来看,国有大行投资逻辑或可参考日本利率下行阶段大型银行表现。在进入需求收缩、息差下行、盈利空间不断收窄环境之后,日本大型银行PB估值整体高于板块中枢,主要得益于多元的业务布局,通过投资收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非息增厚,支撑估值。

2)板块估值溢价有所收敛,下半年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银行估值修复机会。近几年上市银行板块内估值收敛较多,PB-ROE曲线逐渐平坦化;估值最高银行标的较板块估值中枢溢价率已由2021年高点的226%下降至1H2457%。部分优质银行估值已有所修复,但较板块并没有显著溢价。考虑当前银行板块内业绩分化,以及资金层面来看,以险资为代表的绝对收益考核资金存在止盈诉求,我们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领先的部分城农商行。

风险提示:政策转向或力度不及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行业盈利下台阶;地产和地方城投平台风险大面积暴露引发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等。

1.上半年行情回顾:板块兼具绝对和相对收益

1.1 上半年银行板块领跑市场,国有行、城商行表现更优

上半年银行板块绝对收益、相对收益亮眼,国有行、城商行表现更优。申万银行指数上半年累计上涨17.0%,列31个一级行业首位;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约 16.1pct。从细分板块看,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股份行上半年累计涨幅分别为20.5%18.5%14.7%14.5%,国有行和区域性银行表现好于股份行。截至6月末,国有行PBlf)估值抬升至各类行略领先水平。

1.2 板块内部呈现高股息和业绩超预期交替特征

阶段性市场风格及板块内部轮动特征:

(1)2月初-4月:年初维稳市场资金带动+高股息逻辑主导市场风格,板块开启一轮上涨;

(2)4月中旬-4月末:监管出台新国九条,红利策略推动板块延续上涨,其中国有行表现较优;

(3)5月-5月底:债牛行情推高部分区域性银行投资收益,一季报业绩亮眼;

(4)6月中至今:5月信贷社融低增,经济修复预期走低,利率下行,高股息逻辑继续演绎。

2. 上半年国内经济修复偏弱,支持性政策有待续力

表观经济数据与融资数据指征当前国内宏观环境尚未企稳。居民经济预期偏悲观,消费意愿和融资需求不足等问题仍存在。在此背景下,逆周期调节政策进一步续力仍有必要。结合政策表态来看,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延续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性立场,并兼顾利率汇率风险;下半年财政发力节奏及海外降息进程有待持续观察。

2.1 国内经济修复偏弱,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制约

国内经济修复偏弱,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主要制约。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一季度的5.3%有所放缓。消费意愿和融资需求不足持续制约经济修复。上半年CPIPPI同比低位运行,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持续低位。社零增长偏弱,6月社零同比增速降至2%;出口有一定韧性,6月出口同比增速回升至8.6%;而投资增速受地产投资磨底和基建投资发力偏慢的影响表现平淡。

2.2 货币政策对实体支持性立场不变,兼顾风险

上半年,货币政策支持性立场不变,于25日降准 0.5 个百分点,释放资金超过1万亿元,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受OMOMLF政策利率下调引导,年初至今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0bp35bp。此外,央行还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如设立 5000 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

央行多次喊话关注利率风险,在汇率市场出手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4月以来人民银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并逐步将借券卖出国债、以及临时正逆回购这些操作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也显示了央行稳定长端利率,保持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的诉求。在汇率市场上,央行亦有出手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

2.3 财政政策持续逆周期调节,发力节奏有望加快

下半年财政发力节奏有望加快。上半年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整体偏慢。1-6 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1.48万亿,发行进度仅有38%,下半年剩余额度2.4万亿。1-6月新增国债约1.3万亿,发行进度39%,下半年剩余额度约2万亿;1万亿特别国债计划5-11月发行,56月已发行2500亿,下半年剩余额度7500亿。三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稳增长诉求有所增强。预计下半年政府债发行进度将有所加快。考虑低基数,财政发力将对下半年基建投资带来一定支撑,实物工作量预计有所好转。

3. 行业基本面:行业景气度较弱,业绩预期内承压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行业规模扩张有所放缓;资产端利率下行和负债端定期化因素共同驱动息差收窄;量缩价减之下,银行业绩增速短期难言改善。预计上半年营收、净利润依然承压,延续小幅负增长。各类行来看,受益于规模高增和投资收益增厚,优质区域性银行维持业绩领跑态势。全年来看,银行基本面继续承压,预计规模增速8%左右,净息差同比继续收窄15-20BP左右,24年上市银行合计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零附近。区域行>国有行>股份行业绩延续分化态势,分化核心来自超额拨备厚度和新生不良带来的信用成本差异。

3.1 规模:需求不足+政策引导,信贷增速放缓

在实体有效需求不足、监管引导优化供给的双重压力下,今年以来银行贷款规模增速总体放缓、各类银行表现分化。1Q24上市银行贷款平均增速为10.1%,较2023年末增速放缓1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贷款增速领先(13.8%)、且环比有所上升,主要是宁波银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等优质区域银行贷款高增带动。国有行贷款保持双位数增长(11.6%),增速环比有所下降;农商行贷款增速稳定在8.5%左右;股份行贷款增速则持续下降至5.3%。从存款类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来看,4-6月贷款增速持续下降(6月末增速为8.88%,较2023年末放缓1.78个百分点。

A、需求不足仍是制约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叠加淡化增量、强调存量优化的政策导向,我们预计上市银行全年总资产规模增速或继续放缓至8%左右。

  • 需求端:经济复苏弹性偏弱,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突出。

  • 供给端:监管引导弱化增量、优化存量、防止资金空转,信贷投放持续放缓。2023年四季度以来,央行持续引导商业银行均衡信贷投放,盘活存量贷款、优化新增贷款投向,防止资金沉淀空转成为政策主线。今年政策层推出一系列规范市场措施,包括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对总量数据产生了“挤水分”影响。4-6月社融、信贷、以及M1等总量数据增速持续放缓。

B、构特征:预计对公投放持续优于零售。考虑居民收入和预期修复较慢,房地产市场未止跌,下半年零售信贷需求或持续疲弱,住房贷款可能收缩。对公端,我们认为,下半年随着特别国债和政府债发行落地,基建配套信贷需求有望提升,对公贷款新增或好于上半年。预计国有行、区域银行扩表情况好于行业平均。在基建需求提升下,国有行和优质区域银行信贷需求或好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地方化债推进之下,国有行和区域行参与以贷化债,其信贷需求或边际提升。股份行传统优势客群地产、零售修复较慢,但近年来持续调结构,预计规模增速有望触底微升。

3.2 净息差:继续承压、预计降幅收窄

预计24年上市银行全年息差同比下降15-20BP左右。较2322BP的降幅,预计会有所收窄。主要是考虑负债端成本的下降。

A、资产端:信贷需求较弱,贷款溢价难以提升;债券投资利率低位置换,资产收益率继续承压。

1)对公贷款:监管打击资金空转、弱化增量目标,有助于缓解信贷供需矛盾和对公贷款利率企稳。近几年对公贷款利率快速下降,2024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19年末下降1.39pct3.73%。主要是政策利率、LPR持续下降(期间1年期、5年期LPR分别下降0.7pct0.85pct)。此外,在实体有效需求不足、风险预期抬升、以及监管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环境下,银行对优质企业客户贷款的定价内卷现象严重,存在低贷高存、资金空转的情况。往后看,我们认为,在监管打击资金空转、信贷挤水分、以及自身息差承压下,银行信贷冲规模意愿降低,超低价贷款将有所减少,有助于新发放对公贷款利率企稳。

2)零售贷款:按揭贷款利率下行压力较大,居民消费需求仍偏弱、消费及经营贷定价持续承压。

517地产新政以来房贷利率降幅或在40BP左右;当前政策处于落地观察期,预计进一步调降以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出台概率较低。517地产新政以来,北上深陆续下调房贷利率下限(降幅35-80BP),其他城市均已取消房贷利率下限。6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49%,较3月下降20BP。预计本轮政策放松带来的新发房贷利率降幅在40BP左右。近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地产销售数据边际改善,预计短期内进一步调降的概率较低。此外,考虑到银行息差压力,预计短期内不会出台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

需求疲弱,消费贷、经营贷利率持续下行。6月末,存款类金融机构短期消费贷、经营贷同比分别 -3.37%+12.19%,增速较2023年末下滑5.655个百分点。规模增速放缓的同时利率亦持续下行,到年中主流银行消费贷、经营贷利率已跌破3%。以招商银行闪电贷为例,在6月年中特惠期间、闪电贷新户利率最低可至2.9%,较年初下降10BP、较去年同期下降50BP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在信贷挤水分的基础上,对公贷款新发放利率有望逐步企稳;零售贷款新发放利率仍有较大下行压力。此外,债券投资利率在低位置换,也对资产收益率形成向下压力。

B、负债端: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存款利率自律机制整顿不合规乱象对降低银行存款成本效果显现,但可能部分被存款定期化和存款分流冲抵。负债成本改善进程有待持续观察。

近年来尽管银行存款挂牌利率经历了多轮下调(20229月以来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已累计下降100BP1.75%),但由于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明显,且存款降息效果需等待到期续作才能兑现,因此银行实际存款付息率降幅较小,部分银行存款成本反而抬升。

展望全年,我们认为从价的层面看:一方面,预计随着存款逐步重定价,前期挂牌利率下调效果将加速体现;另一方面,整顿手工补息亦有助于存款成本下降。从结构层面看: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分流向理财、债基的现象明显,金融脱媒导致负债端存款占比降低。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短期内难言反转。负债结构的变化可能抵消部分存款利率下降的利好。负债成本改善进程有待持续观察。

3.3 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关注零售小微风险

银行资产质量是宏观经济滞后变量。目前经济总体处在下行阶段,非金融企业ROIC持续下行,但银行报表层面整体没有表现出不良压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走低,主要是近年来保持了较大核销处置力度+贷款高增速,账面不良平稳。

从细分行业来看,(1)零售贷款:23年下半年开始,消费贷、经营贷不良开始有所上升。(2)对公贷款:投放较快,账面不良平稳。近两年主要风险来自房地产行业,21年以来,体量较大、影响较大的房企风险暴露已相对充分,不良暴露高峰已过;后续需要更长的时间消化,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波动,但对于全盘的影响逐步钝化。城投基建类贷款不良率处于稳健状态,且化债背景下以时间换空间,资产质量预期边际改善。

预计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关注零售小微风险。在防风险工作逐步贯彻落实之下,此前以房地产、基建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隐忧有望稳妥化解。短期内不良暴露的压力预计主要来自零售、小微,需保持高度关注。

4. 投资建议:长期看好板块配置价值,短期关注业绩弹性标的

4.1 利率中枢下行,长期看好高股息配置价值

利率中枢下行,高股息红利资产配置价值突出。在经济基本面向下、利率下行背景下,资产荒压力预计仍将持续。银行虽然经营景气度偏弱,但估值低、股息率高,具有类固收的特征。目前,板块平均股息率有4.9%,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270BP溢价;国有大行平均股息率5.1%,溢价290BP,股息吸引力较强。

分红稳定性强,高股息具有可持续性。虽然银行净息差、ROE 继续下行的行业趋势确定,但未来资产规模增速亦趋势下行,资本消耗减少,分红比例有保障。假设未来三年国有大行净利润保持零增速,ROE下行,分红比例保持30%不变,资本依然能够满足监管要求。

长期来看,国有大行投资逻辑或可参考日本利率下行阶段大型银行表现。在进入需求收缩、息差下行、盈利空间不断收窄环境之后,日本大型银行PB估值整体高于板块中枢,主要得益于多元的业务布局,通过投资收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非息增厚,支撑估值。

在被动基金扩容、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资金面有较强支撑。新国九条提出“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鼓励开展长期权益投资”。年初以来,以ETF基金为代表的被动指数基金快速扩容。截至6月18日,股票型ETF基金已新增3645亿,占去年全年增量的95%。其中,跟踪沪深300的ETF基金规模占比及今年增幅远超跟踪其他指数的基金。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最大,充分受益于增量资金流入。此外,长期来看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具有确定性,会计准则切换有望提升其高股息资产配置需求,资金面或持续加码。在短期绝对收益考核下,可能存在阶段性止盈压力。

4.2 板块内部估值溢价收敛,下半年建议关注业绩领先的中小银行

板块估值溢价有所收敛,下半年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银行估值修复机会。年上市银行板块内估值收敛较多,反映了市场对行业基本面的悲观预期。PB-ROE曲线逐渐平坦化,估值最高银行标的较板块估值中枢溢价率已由2021年高点的226%下降至1H2457%2024年以来,部分优质银行估值有所修复,但较板块并没有显著溢价。考虑当前银行板块内业绩分化,以及资金层面来看,以险资为代表的绝对收益考核资金存在止盈诉求,我们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领先的部分城农商行。

5. 风险提示

政策转向或力度不及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行业盈利下台阶;地产和地方城投平台风险大面积暴露引发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等。

首席分析师:林瑾璐   S1480519070002   15692169289

分   析   师:田馨宇   S1480521070003   17695678183

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行业:长期看好板块配置价值,短期关注业绩弹性标的——银行业中期策略

对外发布时间   2024年7月30

报告发布机构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询业务资格)

免责声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