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变革期更要筑牢人才基石

行业变革期更要筑牢人才基石
2024年06月17日 02:01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明超

对于资管行业来说,人才是发展的基石。站在当前时点,在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行业更应该强调投研人才的重要性。

从公私募行业的最新动向来看,有不少基金经理选择跳槽加入新公司,一些基金公司也密集发布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按照过往经验,这通常被视为基金经理离职的前兆。

从基金经理的流向来看,一些“奔私”的投资老将陆续回归公募行业,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投资明星越来越看重平台的重要性,选择加入头部公司。

从回归公募的基金经理情况来看,招商瑞庆混合基金近日增聘王垠为基金经理。公开信息显示,王垠2017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招商基金工作,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北京源峰私募基金工作,2023年11月加入招商基金。这表明,出走6个月后,王垠最终重回老东家怀抱。

从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的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备受瞩目的是圆信永丰基金原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范妍。她在今年4月初离职后,选择加入沪上最大的基金公司富国基金。此外,原中信保诚基金经理张弘、原中银国际证券基金经理白冰洋等,也加盟富国基金。

此外,还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加盟大公司。例如,从中加基金离职的冯汉杰已入职广发基金、从宝盈基金离职的陈金伟已入职鹏华基金、从长城基金离职的何以广已入职兴证全球基金、从诺安基金离职的蔡宇滨已入职招商基金、从融通基金离职的彭炜加入了中欧基金。

从表面来看,不管是基金经理回归公募,还是小公司的基金经理跳槽到大型公司,均折射了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行业背景下,基金经理所作出的应对和选择。

对比公私募基金公司,从某种方面来说,私募基金的生存并不容易。在当前监管“扶优限劣”的背景下,不规范的私募基金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过往那种大仓位押注行业乃至个股的做法,很难“玩”下去了。可以预见的是,过去几年风头很劲的量化私募,随着后续监管的不断规范,过往那种突飞猛进的情况大概率难以再现。

随着公募行业步入成熟期,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头部公募资产管理规模高达数千亿元乃至一万多亿元,每年净利润动辄十几亿元乃至二三十亿元,因此抗风险能力强。而大多数小型公司举步维艰,甚至连专业软件都配置不齐,遑论优质的卖方资源服务。

对于资管行业来说,投研人才的流向折射了行业变革趋势。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的基金行业来说,当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口。而行业要向前发展,除了市场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最关键的是遵守其内在发展规律,即相信行业过往发展的长期历史经验。

业内名宿陈光明说过,资产管理行业的经营之道,一是对内经营人才,二是对外经营信任。这堪称切中肯綮之语。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在行业发展的变革期,更应该延揽优秀人才,筑牢投研基础。

过去几年,富国基金跃居成为沪上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表示,富国基金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加大投研投入,即使在2018年行业低迷期,依然持续投入,为公司后来居上打下了基础。

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指出,要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对于步入成熟期的公募行业来说,摒弃唯明星基金经理至上的现象,同加大投研投入完全不矛盾,在当前行业变革发展时期,更应该强调投研人才的重要性。

毕竟,无论何时,人才永远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基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