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统筹财政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评论丨统筹财政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06月15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长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就为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新时代我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其次,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推动要素质量提升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能够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再次,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定要主动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科学统筹财政资源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近年来,国家财政始终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2018~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加速布局建设,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一大批创新成果相继涌现。当然也要看到,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依然任重而道远。下一阶段,财政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要集中财力保障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需要。一是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领域,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为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二是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调整优化使用方向,明确支持重点,具体包括: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保障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布局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支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加强项目、资金、人才、基地等创新资源的统筹,全面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

  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体系。一是落实好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完善制造业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等政策,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培育新产业新赛道。二是立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整合优化相关财政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攻关突破一批短板弱项技术;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支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四是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编辑:陆跃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中小企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