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妈妈的柴火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8日 01:09  中国经营报微博

  那时妖花开

  二毛

  小时候,最喜欢吃妈妈用自家的泡椒、泡姜炒的腰花,总是吃不够。一般是两个腰子炒一盘,一家五口两筷子就夺光了,最后往往是以我迅速地将盘子端起,把盘内剩下的汤汁毫不留情地倒进自己的碗里拌饭收场。当时我常抱头遥望星空:要是猪的全身都长满腰子那该有多好啊!随时都可像割韭菜一样割下心爱的腰子炒上一盘,割了长,长了又割,天天都有炒腰花。

  腰子是猪身上最好吃也最让人感动的部件之一。一头猪就只有两个腰子,每个二三两,一直以来都不幸地被列入下水杂碎之“五类分子”且从来入不了名菜。但是一盘由妈妈用鲜艳泡椒炒出的腰花,就像成都三月盛开的一朵朵桃花,绚烂又香嫩。在那些无肉的日子里,腰子显得孤独而珍贵,除了它嫩脆朗朗上口以外,还有它姓腰(妖)名花,妖花也!

  清朝的诗人大厨袁枚,在喜欢美女的同时也喜欢妖花这一口,还把妖花婀娜多姿的吃法,写进自己的美食巨著《随园食单》里:腰片炒枯则木,炒嫩则令人生疑,不如煨烂,蘸椒盐食之为佳。或加作料亦可。只宜手摘,不宜刀切。但须一日工夫,才得如泥耳。此物只宜独用,断不可掺入别菜中,最能夺味而惹腥。煨三刻则老,煨一日则嫩。显见,袁老先生把煨女朋友的方法用来煨猪腰了,美妙!

  当今诗人宋炜也是一个腰花的爱好者。去年冬天我回老家重庆,大家一起过来喝酒。席间,宋炜说他昨天路过菜市,当看见绿嫩嫩的豌豆尖时,眼睛一亮,立马冲去对面肉铺买了两个猪腰子,然后回过头来买了一大把豌豆尖。回家赶紧将腰子洗净去皮,对剖开去腰臊,切成花,用盐、豆瓣、白酒、水豆粉码转;用酱油、醋、料酒、汤、糖、味精、芡粉兑成滋汁。只见半仙宋炜口若悬河:“起一个七成油热的菜油和猪油的混合油锅,放入花椒和干辣椒及姜片和蒜片炒香,然后下腰花快炒,跟着下豌豆尖快炒,迅速下滋汁炒转起锅上桌。”其实这是一道改良过的川系传统名菜“火爆腰花”。

  一道菜的菜名取得好,就会让人口水长流,比如“水煮腰花”“火爆腰花”“油炸桃腰”“软炸腰卷”等等。作为川菜的传统菜“火爆腰花”开遍祖国大地,但“炸桃腰”这道菜已几近失传。它是将猪腰用刀片成荔枝花块形,加盐码味扑上干豆粉,然后包上核桃仁,菜油炸并撒上花椒面,成菜香酥脆嫩,形色美观。配上葱酱与荷叶饼同吃,有上天堂之感。

  而另一道在今天市面已见不到的传统川菜“软炸腰卷”,则是猪腰的一种较高级的做法,它是用猪网油卷起炸食,成菜外酥内嫩,干香可口,颜色金黄,宜于下酒。

  在像腰花一样盛开的记忆中,让我最难忘的是1976年的那个寒假,我去哥哥牟平凡插队当知青的乡下帮助他劳动。哥哥知道我太爱腰花了,于是在一天黄昏,便去街上赶场(赶集)用南瓜叶包了两个腰子回来,然后去自己种菜的园圃拔了两棵蒜苗,又在旁边沙堆里刨出一小棵老姜(一种保存姜的方法),就这两样作料。只见哥哥将腰子洗净切成花状,用盐、白酒、白糖、醋、红苕芡粉码起(一看便知其手法是向母亲学来的);然后将老姜切成片,蒜苗切成节,把一直舍不得吃的一白搪瓷盅猪油浸泡的油渣从红木箱里取了出来(至今我还记得盅上还印有“为人民服务”那几个毛体大字)。于是我赶紧往灶孔里加干柴干草燃起大火,只见哥哥放油渣、炒姜、下腰花、撒蒜苗,三下五除二就把一盘“油渣腰花”炒起锅了。那天晚上虽然是点煤油灯在灶头上吃的饭,但黑暗中油渣的脆、腰花的柔和蒜苗的香,却升起了至今依然还在闪耀的幸福光芒。

  炒腰花要香脆去腥,手段之一是给猪腰片成花形,并且用三分之一的菜油三分之一鲜猪油混合烧至八成油热。在成都百合镇有家专门做“肝腰合炒”的馆子,即是用猪腰子和猪肝合炒而成的炒腰花。它炒出来的肝腰合炒既嫩又脆且入味的秘诀是,起先就把豆瓣等几乎所有的调味料与肝腰同时码放,等油热八成直接倒入锅中,炒转几下便迅速起锅而成。也就是说,要让腰子像幸福一样绽放,就必须趁油热闪电般的将原料调料一起下锅翻转起锅。

  如果肝是腰的原配搭子,那么鱿鱼就是猪腰的二姨太。我曾在自己家里用鱿鱼和猪腰创制过一道“鱿腰合炒”。由于鱿鱼和腰子受热程度不同,我先把鲜鱿鱼切花,下鸡油锅里快爆几下捞起,又把腰花码味下猪油锅快爆几下捞起。然后再起一个混合油锅(鸡油和猪油),加泡椒、泡姜、蒜片、芹菜炒香,然后把鱿鱼和腰花一起下锅炒转,勾滋汁翻炒即成。鱿鱼花和腰花的混炒除脆嫩以外,还有它们那种混合海风的蓝香,盛开爱的味道。

  海里的东西和猪身上的东西相结合,已成为创意川菜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八爪鱼烧五花肉(加适量滚刀胡萝卜同烧),可称得上是乡下红烧肉生活在沿海城市的白领表哥。

  猪腰质地细嫩,它是猪的宝贝儿,是给人手感和口感都很美妙的肉。如果把腰花炒得有滋有味,我敢肯定没有几个小孩不喜欢的。它离肥肉很远,离瘦肉很近,但又高于瘦肉那些东西。

  腰花早已深入人心,是一朵朵和味蕾一起盛开在食欲上的花。

  作者简介/二毛,男,上世纪60年代生。莽汉主义诗歌代表诗人之一,美食创意师,天下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顾问。著有《碗里江山》。

  www.blog.sina.com.cn/emao133

  栏语/

  柴火还在燃 噼啪着

  树枝上的腰花竞相开放

  那脆嫩灿烂的童年是妈妈的炊烟展开翅膀

  柴火还在燃 噼啪着

  原野上的豆腐充满雪意

  那柔润纷飞的童年是妈妈的石磨变换四季

  柴火还在燃 噼啪着

  河流中的鲤鱼游进味道

  那满锅红色的童年是妈妈的泡菜酸辣歌谣

  柴火还在燃 噼啪着

  大西南的松菌开在雨后

  那野香覆盖的童年是妈妈的油盐清炒温柔

  柴火还在燃 噼啪着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日本放还非法抓扣的14名香港保钓人士
  • 体育中超-国安主帅回击外界质疑
  • 娱乐淫魔门增重量级女艺人 曾演偶像剧(图)
  • 财经海口限购令遭破解:外地人购房零限制
  • 科技小米手机性价比真那么高吗?
  • 博客刘志军被捕细节存疑 我们怎样丢掉琉球
  • 读书民国艳舞表演(图) 战争中受尽凌辱的女人
  • 教育90后冷眼观美国高中:15岁被托运到美国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专家教你怎么配镜 劣质餐巾纸生产流通链
  • 女性凯特表妹登男性杂志 入秋必败明星单品
  • 尚品谁住在全球最贵富人区 七夕50款情人礼
  • 星座周刊自投罗网的一周 测试劈腿报应
  • 收藏错版奥运纪念币价翻倍 书画常见作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