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卷起铺盖离开中国。过去跨国公司曾不顾一切想进入中国;而现在,随着高速增长的终结,离开中国变得越来越常见了。这些公司中,有些仍留了一只脚在中国的大门内,但有些已经把门决然地关在了身后。
最近一起高调离开中国的是制药公司阿特维斯(Actavis)。公司近期宣布已出售在华一项业务,目前正就另一项业务展开磋商。首席执行官保罗·比洒落(Paul Bisaro)告诉彭博社,中国"风险太大",且"对商业不友好"。
对任何一个有全球野心的公司,中国都是个难以忽视的市场。中美商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食品、智能手机和汽车市场,到2015年,中国的购买力占全球的比重将提升至14%。然而随着中国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公司退出中国变得越来越不奇怪。化妆品制造商露华浓最近离开了,英国零售商乐购把它的连锁超市并入了一家跟中国的合资企业中。
过去跨国公司通常是因为道德原因退出中国。比如,1993年里维斯牛仔裤因为该国的人权纪录问题,决定不对华进行直接投资并减少对中国合同工的雇佣数,成了首批退出中国的企业之一。谷歌则于2010年因拒绝中国政府的审查而离开中国。
不过,现如今这些公司离开中国,更多的是因为收益率下滑,跟高尚的原则问题无关。露华浓称,中国市场没有带来预期收益,2012年该地区的销量只占了全球总销量的2%;乐购在连续亏损数年后不得已关闭了店面,但仍在跟中国华润创业成立的合资企业中持有股权,借此跟中国保持着联系。
尽管如此,这些公司高调公开在华困境的做法并不寻常。多数仍愿意保留在中国的某种形式的立足点,或至少留下回归中国的后路。里维斯牛仔裤最后还是回到了这块市场,而谷歌仍在香港拥有据点。考虑到笼罩在华跨国公司头上的乌云,阿特维斯不太可能是最后一个离开中国的公司。对其他公司来说,关键是选择以何种方式离开。
伊桑•布里贝(Ethan Bilby)是路透Breakingviews中国专栏作家,驻香港。能说中文、丹麦语、瑞典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
作者为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本文仅为个人观点;更多独立评论和分析请访问breakingviews.reuters.com;Breakingviews专栏译文由财经网独自担责,中文版权归财经网独家使用,谢绝一切转载。(编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