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7日 10:37  北京商报
2009: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2009,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商报记者 黄竞仪/文 王晓莹/漫画 焦剑/制表

  昨日,我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中国银行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自去年12月由国务院正式提出以来,历时半年的讨论研究,最终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后的第一年,这一年,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扑朔迷离,整个世界都期望着中国的声音。这一年,人民币也开始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了“国际化”的漫漫征程……

  “促贸易” 加速推进人民币结算试点

  危机开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昨日,上海丝绸集团股份公司启动首笔人民币跨境贸易计价与结算业务,买方为中业贸易(香港)有限公司,受上海丝绸集团股份公司委托,交通银行为其提供了首单人民币跨境汇款结算服务。 

  同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顺利收到中银香港汇来的我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款项。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在外汇市场上出现强烈震荡,导致我国诸多出口企业在承受外贸需求订单下滑压力的同时,还不得不应对日趋严峻的汇兑风险。国家从促进贸易增长的角度出发,加快研究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实践操作。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4月8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7月2日、3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仅在3日以后,两家试点行的首单业务纷纷落地,人民币完成了其历史上的首次结算功能。

  专家认为,一种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一般将经历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外汇交易货币、各国储备货币等阶段。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出,作为一种灵活便捷方式,对于扭转中国进出口双双下降的颓势更有直接帮助,同时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大大加速。

  危机开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人民币汇率持续稳定,人民币在我国与毗邻国家经济交往中作为支付货币的使用范围和规模不断增加,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区域化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更加积极主动的尝试。

  然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金融危机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去年9月,以雷曼兄弟的破产为标志,次贷危机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遭受到美元贬值和外需走软的折磨,巨额的外汇储备和高度外部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逼迫我国必须尝试摆脱对美元的惯性依赖。

  自去年11月以来,马来西亚等各国为缓解国内出现的流动性紧张局面,相继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截至目前,国家数目已达6个,金额规模总计达6500亿元人民币,涉及地区也由《迈清协议》下传统的东南亚和周边邻国扩展到东欧和拉丁美洲。

  很多学者进而呼吁,未来可以将官方层面频繁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深化到两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层面,通过两国货币当局的双边货币互换,促进人民币在私人部门的使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众敏建议,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应从紧急时期的救援模式转化为平时的支援模式,让企业可以从本国金融机构借到人民币,用于购买中国产品或到中国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展人民币的使用渠道。

  事实上,许多国家已开始注意到,人民币在金融危机下反而表现出超强的扩张力,纷纷呼吁人民币走出国门,担当起区域性、国际性货币的职能。

  7月4日的全球智库峰会“金融安全分论坛”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官马克· 乌赞表示,对中国来讲,人民币可以成为一个地区性的货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储备层面,中国可以考虑把人民币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央行高层也曾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改革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当下应扩大特别提款权(SDR),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事实已经非常明显,中国要从“美元困境”中突围,不得不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如果短期内不具备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全面重构的可能,也需要在现有框架下积极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并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从中期来看,中国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整个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从长期来看,必须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但是,现在应当已经具备了全面推进的基本条件。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贸易发展催生人民币“区域化”

  人民币真正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应该从13年前算起。

  1996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次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资本管制这一金融“防火墙”成为所有政府的必选风险控制手段。此后,中国政府在开放资本项目上一直慎之又慎,跨境资本的监控始终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首要任务之一。

  至今,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主要是作为交易媒介。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中国和国外尤其是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已经逐渐在许多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和使用。

  调查显示,周边与中国边贸来往密切,往来贸易结算和游客往来频繁带动了人民币在其境内的使用和流通,除了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主要流通地区外,在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人民币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

  然而,央行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人民币价值储备功能依然十分薄弱。截至2004年末,人民币现金在周边接壤国家和中国港澳地区的滞留量约为216亿元,占全部人民币境外存量的一半左右,全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出入的总流量为7713亿元,净流入量为99亿元。2004年末,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共计21468亿元,境外滞留存量约占全部流通中现金的1%略多。

  “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总流量远远大于滞留量,主要是由于人民币主要充当交易媒介的功能,而缺乏价值储藏的渠道,因此出现大进大出、沉淀量小的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帆表示。

  值得欣喜的是,人民币在价值存储上有了萌芽式发展。

  2008年12月,菲律宾央行开始在其储备中增加了人民币,之后,马来西亚、韩国和柬埔寨的央行陆续选择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之一。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领域专家李婧认为,中国经济对周边的辐射力为人民币跨出区域化、国际化的第一步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很可能不是政策推动的结果,而将是水到渠成。”何帆指出。

  “资本项目开放”始终是道硬坎

  “只要资本项目不开放,人民币离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的距离就还很遥远,难以跟美元和欧元等成熟的支付方式匹敌。”一家总部在广州的意大利贸易公司合伙人Andreozzi先生曾对记者坦言。

  事实上,学界在这一点上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资本项目部分管制,已经成为人民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主要障碍。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常对“索罗斯们”谈虎色变,资本管制成为这些国家自我保护的必要手段,中国也不例外。

  但金融危机让中国庆幸半封闭的金融体系使自己躲过一劫时,也证实“非市场化”应对国际化趋势时的脆弱性。

  因此,外管局于近日出台了一系列资本项下的松绑政策,如降低企业境外放款门槛、下放和简化审批权限等,但人民币实现资本项下完全自由可兑换尚无明确时间表。

  “金融体制改革不推进,无法从根本上创造人民币回流机制。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使用会受到极大限制。事实上,一旦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国内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将无法拖延。”何帆认为,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其国际化程度将是非常初级的。

  目前,人民币流出相对较容易:如果中国对贸易伙伴有贸易逆差,且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范围扩大,人民币就会逐渐流出;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增加对海外的人民币贷款,人民币也会逐渐流出。

  而人民币的回流目前还存在障碍,这不仅需要鼓励贸易伙伴国用人民币购买中国产品,还需要创造条件,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人民币证券。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也会提高,除了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境内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外,还要在适当阶段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完全取消外汇管制,建立人民币通畅的流出和回流机制。

  “从2到100” 取代美元遥遥无期

  从外部条件看,改革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现有结构,特别是改变美元在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垄断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化才有更大空间,而非像日元、英镑、澳元等非美欧货币一样,仅仅满足于国际舞台上的配角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课题组曾做过测算显示:如果美元国际化程度是100,而人民币只有2,与此同时,欧元接近40,日元则为28.2。

  从2到100,我国才刚刚起步。

  美元的长期霸权和欧元的迅速崛起自有其内在逻辑。对此,专家指出,一是由于国际货币具有某种自然垄断的性质,使用一种国际货币的人越多,这种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便利性就越容易实现,而推出使用这种货币的代价越大。二是由于美元在外汇交易市场上最为活跃,采用美元作为计价单位,有助于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利用外汇交易市场进行避险交易。

  从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来看,高度发达的本国国债市场是美元国际化的坚实基础。

  “只有本国国债市场实现了市场化,汇率逐渐走向浮动,资本管制有序开放,才能出现有深度和广度的外汇交易市场。”何帆强调。

  然而,我国的国债市场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恢复,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国债市场发展迅速,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具有百年发展史的国债市场无法相提并论。

  在国际储备方面,美元资产的比重一直处于绝对优势。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外汇储备合计67130亿美元,其中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的达到42130亿美元,占比达62.8%。

  美元之所以在国际储备中占据绝对优势,是由于美国国债市场的规模和深度均超过了欧洲、日本等竞争对手。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手握2万亿外汇储备举目四望,竟找不到比美国国债更具稳定性、流动性的投资品种。无奈之下,我国只得一面警告美国谨守国家信用,一面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一方面,美国在国际分工中拥有最广泛的交易网络;另一方面,美国的金融市场仍是全世界最发达的。从这两个角度而言,美元作为强势货币的局面中期不会改变。”李婧认为。

  多数专家对此都给出了理性客观的回答:人民币想要取代美元,在中期内是不太现实的。

  “但人民币国际化,将在中国国际金融战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何帆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国持有过多外汇资产面临价值缩水的风险。从长期看,人民币国际化还能给中国的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新业务。

  总之,人民币要想挑战美元,尚需假以时日,必须以中国国力的稳定发展作为依托。但无论如何,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已为此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大事记

  东盟10国以及日本、中国和韩国的财长达成协议,建设区域性的外汇储备一揽子货币体系协议。

  2007年5月

  我国央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合28.29亿美元)。此举令人民币首次以官方的姿态走出国门,历史意义非凡。

  2008年12月12日

  国务院正式确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迈出关键一步。

  2008年底

  央行上海总部表示,2009年上海将在适当时机推出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

  2009年1月13日

  央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这是央行第二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本币互换协议。

  2009年1月20日

  央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2月8日

  国务院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4月8日

  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009年7月2日、3日

  相关评论

  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2009年7月6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当日在上海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首批业务成功。这是自国务院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后的一个重要进展,不仅受到我国外贸企业普遍欢迎,而且引起国际市场高度关注。

  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不仅将有效降低企业在贸易中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也预示着在跨境贸易中人民币从计价货币提升为结算货币,顺应了国内外市场、企业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大都采用美元和欧元等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去年秋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欧元汇率波动剧烈,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可以为企业简化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汇率风险,使进出口企业实现双赢,在全球贸易低迷的大背景下有利于稳定双边贸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启,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征程跨出坚实一步。纵观世界金融发展历史,一国货币若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应成为区域内的贸易结算货币,其次应成为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货币,之后才能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完成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当前我国面对全球复杂金融形势的应时之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表明了国内外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但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风险,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期间尤需加快体制创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首批业务成功之时,这一点需要谨记。

  据新华社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