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斌
当我们读到斯蒂芬·威特的《黄仁勋:英伟达之芯》时,英伟达的市值是3.3万亿美元,实际上,之前英伟达已经创出超过3.5万亿美元的市值,超越苹果和微软。究竟是什么的宏大力量使得英伟达登上全球最高市值之巅峰?这本黄仁勋的传记给出了答案。正如为这本书做序的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所说的,人们往往在尘埃落定之后,来勾勒一个伟大的故事,但黄仁勋传记的不同在于,他的伟大的创业故事还在继续。
勇气与知识的完美结合
对于像黄仁勋这样获得巨大的成功的案例,我们可能很容易将其归咎于运气。但作者指出,事实并非如此,黄仁勋的成功是其勇气与世界级工程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实际上,黄仁勋并非总是赢家,而一旦赢了就是大手笔:他对早期人工智能的全面投入是硅谷历史上最精彩的投资之一。
然而,在人工智能到来之前,黄仁勋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的第一款产品失败,第二款也失败了,第三款差点也失败了。无论是在调制解调器市场,还是在内存控制器芯片市场,他皆未能取得成功。对于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就连黄仁勋都毫无预料,而在此之前,他针对科学计算市场的策略看起来也是失败之举。时至今日,除了利润丰厚的人工智能产品线,英伟达仍在资助数10种其他探索性产品,其中许多看起来都不太可能成功。
黄仁勋担任英伟达CEO已达32年,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所有科技公司中任期最长的CEO。他是一位颇有远见的发明家,对电子电路的内部机理了如指掌。他能从第一性原理推导出今天的微芯片有何功能,并满怀信念地赌它们明天将有更大的作为。如果说他的生活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那便是“放大”:他一次又一次地执行着勤奋、勇气和掌握基本原则的简单准则,成效越来越大。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更好地渲染《雷神之锤》系列游戏的画面,英伟达对其处理器的电路架构做了微妙的调整,使其能够同时处理多个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并行计算”。这是一个成功率为零的领域,但黄仁勋却与华尔街背道而驰,十多年来坚持追求自己与众不同的构想。在此期间,英伟达的股价大幅下跌,他又不得不抵御恶意收购者的攻击以保住自己的职位。
黄仁勋深知创业之艰难,硬件类初创公司更少,而面向消费者的硬件初创公司更是难上加难,多数公司连原型阶段都达不到,更别说其他了。对黄仁勋而言,做出决策需要冷静分析,容不得憧憬等无用的情感因素的干扰。对他而言,商业不过是另一个工程问题。工程师们试图将复杂问题简化为基本原则,进而利用这些原则产生强大的效果。黄仁勋的首要任务是掌握这些原则。他需要深入研究市场、供应链、竞争态势、技术及产品匹配度。此外,他不得不与客户、游戏开发商及计算机图形专家进行探讨性的电话沟通,研读枯燥的行业报告,翻阅柱状线、销售数据及客户调查,以探寻行业上升的趋势。
以策略性的撤退求生存
许多技术专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忧心忡忡,认为人工智能的能力已经对人类物种的生存构成了直接威胁。黄仁勋对这种悲观论调嗤之以鼻。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纯粹是推动进步的力量,它正引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他最初并未打算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即便是他将重心转向并行计算时,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念头。然而,当机遇来临时,他却下定决心要尽可能远、尽可能快地推动机器智能发展计划。
黄仁勋并非天生的企业家,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商业教育,但他通过阅读每一本商业书籍来提升自我。他最推崇的商业书籍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克里斯坦森在书中提出了“颠覆式创新”这一概念,用于解释现有企业如何被初创竞争对手打败。在他的理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服务被市场领导者忽略的小众、边缘客户,来和大企业竞争。
克里斯坦森认为,相较于较低盈利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其实更为容易。盈利能力的降低,往往意味着企业自愿缩减利润,甚至故意生产低质产品,但这通常会引起投资者的不满,并让高管们觉得事业停滞不前。正因为如此,克里斯坦森提出了一个颇具且出人意料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不听从客户的意见是正确的,投资低性能产品以获取较低的利润也是合理的,甚至追求小市场而非大市场也是明智之举。”
克里斯坦森首次深入阐释了为何像太阳微系统公司和硅图公司不愿投资于PC端视频游戏硬件的原因。PC端游戏将原本用于绘制模型飞机与恐龙线框骨架的硬件重新应用于3D游戏,以创造出可供玩家操控的动画角色。太阳微系统等公司将PC端游戏市场拱手让给英伟达的工作站公司,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与几十年前通用汽车忽视本田的失误如出一辙。英伟达向本田学习,向青少年消费者销售低利润产品。黄仁勋那时就看到,如果这一类比成立,未来英伟达有可能会超越太阳微系统公司和硅图公司的商业工作站。
克里斯坦森观察到,颠覆性技术往往源自业余爱好者的社群。这些技术利用“盗版资源”得以开发,其中“现成组件”被重新赋予新的用途。起初它们可能表现不稳定,但在那些被主流玩家所忽视的性能方面,能迅速取得进展。克里斯坦森曾预言过这样的困境:“老牌公司的经理们发现,服务于新兴市场之所以困难重重,其中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投资者和客户都在告诫他们不要这样做。”这正是《创新者窘境》一书常被忽略的深层含义。这本书并非讲述成功之道,而是探讨如何避免失败,为深陷停滞的大公司高管们提供破局手册。
克里斯坦森为英伟达指明了方向,那就是销售英特尔想不到要去生产的小众产品,给英特尔永远不愿服务的客户。黄仁勋曾在他召集的高管团队会议上,谈论颠覆英特尔的可能性。当时英特尔可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但是,英伟达始终都在英特尔的势力范围内,通过持续的策略性撤退以求生存。直到今天,英伟达都不与英特尔展开正面竞争。黄仁勋在2023年描述双方这种猫抓老鼠的关系时说:“每当他们逼近我们时,我就会迅速撤退。”
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
有意思的是,黄仁勋只对规模感兴趣。他并不把人工智能视为新兴的超级智能机器,也否定将其与生物学直接类比的观点。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仅仅是运行在他公司销售硬件上的软件而已。或许从黄仁勋的角度来看,神经网络并非实质性的成就。真正的成就,是他成功地将庞大的算力打包进了数据中心。
在2018年的GPU大会上,黄仁勋指出,在短短5年内,英伟达的GPU处理速度提升了25倍,这一成绩远超摩尔定律的预测。他展示了一张图,这张图显示在2012年的显卡上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训练出AlexNet,而在他推出的新款计算机DGX-2上仅需18分钟就能完成训练。这就意味着,GPU的速度简直前所未有,比以往任何技术都要快上数百倍。GPU在半分钟内就能完成英特尔机器需要1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而同样的任务,生物学上则需要耗费10万年的时间。也就是说,GPU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一亿亿个不同的数学步骤。这相当于人类原本需要90亿年才能完成的计算量。
由此,英伟达凭借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得以收取高价,其芯片的毛利率甚至能够超过90%。这个毛利率就像血腥味吸引鲨鱼那样引来了竞争。为了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谷歌和特斯拉都研发了训练硬件。同时,许多初创企业也瞄准了这一市场。因此,业界时有质疑,英伟达的市场地位究竟能否长久维持。
实际上,英伟达之所以成功,并非它的电路更出众,而是因为它的软件更优秀。现如今,性能的提升中仅有一小部分来源于经典策略——在芯片中塞入更多的晶体管,毕竟摩尔定律已不再适用。其余的性能提高则归功于英伟达的科学家们,他们通过精妙的数字计算加速了矩阵乘法。英伟达的工程师们为GPU赋予了新的指令,这些指令犹如解开的魔方诀窍。他们采用简单却高效的数据类型取代了处理器的原生语言,这好比是从书法转变为速记。从2012到2022年,英伟达在单芯片推理性能上实现了惊人的千倍加速,这一成就远超摩尔定律以往的任何突破。其中,仅有2.5倍的加速来源于晶体管的增加,而高达400倍的加速则归功于伟大的数学工具集。超威半导体(AMD)也能制造出与英伟达相媲美的芯片,但他们就是无法让计算速度达到这么快。
在这个强大的引擎基础上,英伟达还为专业程序员打造了一系列特定领域的工具,例如针对汽车研究的“Drive”、助力药物发现的“BioNeMo”、应用于医学成像的“Clara”,保障网络安全的“Morhlights”。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英伟达已推出近300种此类工具包,覆盖游戏、动画、行星科学、气候学、数学、物理学、金融、生物化学以及量子计算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组合。这些软件包是免费供所有人使用的,无需支付任何许可费。当然,黄仁勋并非纯粹的利他主义者。他的长远策略是通过这些免费软件,将研究人员牢牢绑定在英伟达的硬件升级周期中。
因此,英伟达的软件工程主管德怀特·迪克斯会说,我们其实是一家软件公司,这才是人们不理解的地方。英伟达的软件产品并不总是外观精美或易于上手,有些工具包的界面甚至已经过时了10年。但迪克斯对此毫不在意,他只关心如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由机器引领的新时代
英伟达在初创时期每个月都推出新款显卡,其速度达到其他制造商的两倍,华尔街对此表现出极大的青睐。1999年初,创立不到6年的英伟达以6亿美元的估值成功上市,每股价格12美元,股票代码为NADA ,股价随即翻倍,至年底时,已飙升60美元。根据公司文件,黄仁勋和其他两位联合创始人各自持有股票均超过300万股。尽管黄仁勋当时已成为千万富翁,但他的新财富并未让他偏离初衷。他仍致力于击败并吞并竞争对手,直至市场上仅剩下自己的公司。
之后,英伟达的GeForce系列奠定了其市场领导的地位,同时公司还推出Quadro系列,这是专为高级计算机建模和数字动画打造的专业GPU系列。如预期般,英伟达开始挑战硅图公司的地位。2000年初,英伟达宣布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为微软尚未命名的家用游戏机开发芯片,这使得英伟达的股价飙升至每股超过100美元。到了2001年,英伟达每年销售的GPU价值已达10亿美元,唯一能与英伟达的创新速度相匹敌的公司是位于多伦多郊区的ATI。
然而,从2001年夏季至2002年秋季,英伟达的股价暴跌超过90%。问题的源头可以追溯至2002年1月,当时美国证交会对英伟达的财务操作展开调查,英伟达被迫重新申报过去3年的收益。而重新申报的收益显示,英伟达的盈利状况比之前报告的还要好。
英伟达的三个联合创始人之一柯蒂斯·普里姆因为与公司另一位高管发生冲突,选择了隐退,于是开始抛售手中的英伟达股票。从2004年到2006年,通过大宗交易悉数抛售了他所持有的英伟达股票。如果他当初选择持股,他如今的身价恐怕早已逾千亿美元,跻身全球最富有的人群之一。
就在英伟达至暗时刻,是游戏玩家们拯救了英伟达。即便其股价一度低迷,公司仍在生产一些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硅芯片。这些芯片伴随着家庭宽带网络的普及以及多媒体家用电脑的成熟,共同开启了一个被评测者们后来赞誉为PC端游戏的黄金时代。
随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英伟达的股价也逐渐回升。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股价遭遇重创的时期,英伟达也从未停止其前进的步伐。截至2004年初,公司员工已突破千人,并创下收益的新高。这自然引起华尔街分析师们的广泛关注,他们开始长期探究英伟达的真实价值。在英伟达的世界里,真正被看重的并非利润或收入。重要的是黄仁勋和他那些大胆的高风险决策,你要么信任他,要么不信任。若不信任他,那将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黄仁勋总会做出有史以来最大胆的押注。
2006年底,市场又传闻称英伟达的产品存在问题,游戏玩家抱怨笔记本电脑中的GPU在使用数周后会停止工作。当问题被确认时,游戏论坛上充斥了各种阴谋论,发帖者指责英伟达错误地将芯片连接大电路板下焊接的凸点上。“凸点门”事件爆发,游戏玩家开始转向竞争对手,英伟达股价再次暴跌,6年内第二次损失了近90%的市值。对英伟达充满敌意的人这样写道:“英伟达正在崩溃,我们早就告诉过你。”英伟达董事会成员查看股票图表示,甚至将其比作心脏病发作时的心电图。
之后几年,英伟达股价表现低迷。在2009、2010财年甚至出现亏损,股价跌到个位数。在《快公司》的“2010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的榜单上,英伟达榜上无名;《商业周刊》的榜单上也没有它的身影。
经过了长时间的萎靡不振,英伟达的股价在2013年上涨了30%,2014年上涨了27%,到了2015年更是上涨了66%。这一切终于足以让英伟达永久地超越其在2001年首次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时达到的顶峰。因为它被纳入的时机非常关键,那些管理美国退休金储蓄的指数基金被要求在接下来的交易日购入英伟达的股票。过去14年来投资者对这只表现不佳的股票不离不弃,却迟迟未得到任何回报,现在终于得到很好的回报了。
由机器引领的新时代
从表面上看,英伟达仍然是一家游戏公司,其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零售的GeForce销售。但华尔街展望未来,开始将英伟达视为一家尖端的人工智能公司。
当Open AI组建团队之际,黄仁勋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台AI加速计算机。这就是DGX-1,一款专为矩阵乘法设计的AI加速计算机。这个由8块芯片组成的壮观阵列构成了DGX-1的核心架构,是英伟达迄今为止制造的最强大的计算机,被称为“便携式数据中心”。它的唯一使命就是训练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与图灵的巨型机和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合作的Apple Ⅱ一起,跻身历史上最重要的计算机之列。
历经60余年的深入研究和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计算机现在已经能够区分刮刀和小斧。这标志着一个由机器引领的新时代已经到来。2016年,英伟达的股价飙升224%, 这让黄仁勋重获荣光,再度跻身亿万富翁行列。不过,在当年的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抢眼的并非英伟达,而是其长期竞争对手AMD, 其股价涨幅高达309%。黄仁勋不甘心位居次席,他重燃斗志,终于在次年迎来了辉煌的胜利。公司收入翻番,利润增至3倍,新产品推出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说,很少有公司能像英伟达在2017年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功。
到2017年底,英伟达的利润已增长至年初的3倍,高达30亿美元。各条产品线的增长均呈现迅猛态势。这家曾被人忽视的显卡公司,如今已成为华尔街的重要角色,市值更是达到了1,000亿美元。对于少数了解英伟达的人来说,他们或许能将其与视频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只有最为敏锐的投资者才察觉到,英伟达已不再专注于消费级图形处理领域。它已然转身为一家AI公司,更是AI 行业中翘楚的翘楚。
AI 技术已悄然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人脸识别、产品推荐、社交媒体信息流的组织,还是手机质量的提升。这些几乎全都依赖于英伟达的计算堆栈。那些有胆量与黄仁勋一起穿过黑暗时期的投资者,如今已获得了应有的回报。2013年在波士顿对黄仁勋进行交叉咨询的富达基金经理,如今也倍感欢欣鼓舞,他们重仓的英伟达股票持续增长迅速,成为无可争议的最佳投资选择。当然,黄仁勋和英伟达的故事依然在延续,因为从那以后,英伟达就不断登顶,进入英伟达时刻,直到登上全球最高市值之巅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