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地遭遇干旱 会影响秋粮生产吗?

北方多地遭遇干旱 会影响秋粮生产吗?
2024年06月14日 08:25 市场资讯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近期,我国北方多地出现连续高温和干旱,恰逢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换茬时期,河南、山东多地已经启动紧急抗旱措施,农业农村部也于日前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连续干旱中,秋粮播种该如何进行,是否会影响产量?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后,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种植户和相关专家,详解旱情带来的影响,旱情之下,应该采取哪些减灾防灾措施?

  连日干旱,玉米仍等待播种

  连续几天的高温中,干旱变得愈发严重,在河南省伊川县葛寨镇的田良农场,刚刚种下了一批谷子,大约500多亩。谷子耐旱性更强,可以在干旱的土壤中播种,等到下雨后,会自然发芽。

  6月13日,河南洛阳伊川县葛寨镇,夏收之后,因为干旱而等待播种的农田。

  和谷子相比,玉米的播种更艰难,土壤墒情不够,干燥炙热的大地上,很难播下去,今年农场计划种一千多亩玉米,但目前,只能等待下雨或者灌溉。

  农场的负责人楚孝彤介绍,农场建立于2022年,过去几年中,已经进行了大量基础建设,包括各种灌溉网络和农田基础设施,和附近的农户分散的土地相比,生产条件更好,但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种植条件。

  在山东齐河县,一家农场的负责人李朝纲告诉记者,当地的夏收刚刚结束,正是玉米播种的季节,按照正常的节奏,大约在6月中旬就会播种完毕,但今年可能会延后。“目前,所有能浇水的地方,都在浇水播种,没有条件浇水的,还在等。”李朝纲说。

  李朝纲负责的农场以及托管周边农户的土地,大约有几万亩,每年小麦成熟时,一望无际的麦浪仿佛能延伸到天边。据了解,近些年来,当地推动土地连片经营,零散的小地块通过托管等方式,进行集中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但面对连续的干旱,仍然有重重困境。

  农业生产,依然要与天争时

  在河南新乡原武镇,农场主申继锋的农场中,原本计划的500多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土地,也在等待下雨。

  6月13日,河南新乡原武镇,旱情影响下的土地。

  “着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找水灌溉,但干旱季节,水源也少。”申继锋说。

  申继锋的农场有1000多亩地,其中有600亩左右是小麦水稻轮作的土地,500多亩小麦和玉米大豆轮作。

  从4月起,他就为水稻地育秧,旱情中,灌溉水源不足,他优先灌溉了稻田,“育秧的棚里都干了,而且温度很高,秧苗不能等了,有条件先满足它。”申继锋说。

  小麦收获后,稻田整地灌水,申继锋想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帮助,总算把水稻秧插了下去,但玉米地还在等,“没有墒情,播不下去。”

  如果只有玉米,其实可以在干土中播种,前提是播种后的一两天,就需要浇一次出苗水。中国农科院灌溉所研究员王晓森告诉记者,当前他们正在进行干土播种的实验,但这样的技术,也需要一定的灌溉条件,“如果播种后,仍然干旱高温,且不能及时灌溉,就会非常麻烦。”

  “做农业,还是要与地争产,与天争时。”楚孝彤说,过去几年中,他们改良土地、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引进良种,确实让土地的产出提高了不少,但面对异常气候,依然要担负许多风险,“去年秋季多雨,今年夏季干旱,都让我们面临许多困难。”

  应急响应,我们能做些什么

  面对极端气候,政府及种植者究竟能做些什么?

  据了解,在河南、山东多地,当地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抗旱措施,如河南省政府已下拨3000万元资金,用于抗旱播种保苗。驻马店市的135座水库开闸放水,在山东临沂,5座大型、15座中型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已先后开闸放水……

  6月11日,农业农村部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6月12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会商,视频调度河北、山西、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重点省份,研判重点地区旱情发展态势,部署抗旱减灾工作。

  四级应急响应意味着什么?国家及地方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中国农业大学气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锦介绍,根据国务院2022年印发的《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按洪涝、干旱、台风、堰塞湖等灾害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一级应急响应级别最高,四级最低。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显示,按照《通知》,启动四级响应的条件包括“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防汛抗旱四级或以上应急响应、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轻度干旱”等10个条件,而启动四级应急响应之后,将由“国家防总办公室负责同志主持会商,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防总有关成员单位参加,分析防汛抗旱形势,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对汛(旱)情的监视,在24小时内派出由司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将情况上报国务院并通报国家防总成员单位。”此外,还将进行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

  “在应急响应中,四级最轻,这可能让不少人误以为没那么严重。”赵锦说,“事实上,启动应急响应,本身就意味着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了,只是在重大自然灾害中比较轻而已,所以必须要引起重视,积极采取各种减灾防灾的措施。”

  科学种田,能否减少损失

  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因干旱导致无法播种的耕地超过了300万亩,此次旱情影响的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同样是粮食主产区。恰逢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关键时期,旱情是否会对全国粮食生产造成影响?

  “目前看来,旱情主要影响黄淮海区域,这个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也正好处在夏收夏种的季节。”赵锦介绍,“旱情一般有两方面的影响,这些区域降水量今年普遍少了一半左右,这可能导致未收的小麦受到影响,即将播种的玉米出苗保苗困难;另一方面,高温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作物表面的水分蒸腾,也会加剧缺水的情况。”

  气象信息显示,未来一段时间,黄淮海区域普遍仍会持续高温少雨的气候,这给抗旱带来了新的压力。赵锦介绍,“从影响上看,如果后期能够有足够的降水,那么对秋粮的影响应该不会很明显,如果持续高温干旱,就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障秋粮的生产。”

  王晓森预测,河南省秋粮的生产应该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当前主要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保玉米出苗,另一个是出苗后保活,而随着雨季到来,问题就不会很大了。”

  如何才能保苗保活?王晓森认为,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用最少的水实现灌溉效果,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选择一些抗旱的品种,也能够补救旱情带来的影响,“从长远看,还是要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水平,比如高标准农田建设,滴灌设施的推广普及,可以在旱情中,用最少的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还是以小农户为主,大农场比例较少,面对极端气候,小农户的应对能力更低,因此需要政府作出更多努力,采取更多有力措施。”赵锦说,“有灌溉条件的,要尽可能找水灌溉,没有灌溉条件的,如果高温干旱仍然持续,可以考虑改种一些耐旱作物,或者耐旱品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温干旱中,也会有许多局部的变化,比如少量降水等,要密切关注这些小的气候变化,抓住窗口期,及时播种。”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山东省 河南省 山西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