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奥运比赛越看越生气?获取信息的顺序很关键

看奥运比赛越看越生气?获取信息的顺序很关键
2024年07月31日 17:38 睿远基金

本届巴黎奥运会已开赛数日,每天都有多场精彩比赛让观众大呼过瘾。但随着媒体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也从过去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直播,变成了在手机上通过APP,甚至是通过别人发的帖子来了解比赛了。

于是,除了比赛本身,我们也难免会看到与比赛相关的许多分析、“八卦”或者评论,而这当中充斥着许多不实信息,通过社交媒体“以讹传讹”急剧放大,我们的大脑可能很快就被这些充满偏见的言论或毫无根据的猜测占据,顿感“糟心”,甚至比赛都没看就越来越生气。

比如开幕式上“疑似”模仿基督教名画《最后的晚餐》,就有一家美国科技公司“C Spire”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对《最后的晚餐》的嘲讽令我们感到震惊。本公司将撤出我们在奥运会期间的所有广告。”但根据媒体报道,实际上这家公司并不是巴黎奥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或赞助商。

再比如咱们国家的选手如果发挥失常,社交媒体上也会充斥着许多看似“言之凿凿”但实际经不起推敲的内容,有的是说“肯定是关系户”,有的是说“据说是全队得了感冒”……类似这样的只言片语到处乱飞,但很多人可能甚至都没有看比赛,也没有自己去听一下赛后运动员的采访,就信以为真。

这些先传入耳的“信息”,却可能使我们对于一位运动员、一场比赛、一个团队形成了不够准确与全面的印象,甚至可能会潜藏在大脑深处很长一段时间,这并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体育,或者说更多层面上的事情,甚至可能会让我们出现许多误判行为。

按照正确的顺序接收信息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通过简单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减少误判的发生呢?

蓝宝石基金(Aquamarine Fund)的创始人盖伊·斯皮尔(Guy Spier)在其畅销书《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当中,就详细阐释了我们应该如何来做,他给出的建议简单直接:按照正确的顺序研究投资信息。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

本书记录了作者的重大转变,从一个年轻傲慢的投行经理,变成了一个坚守价值投资、取得高度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作者的转变与进步,源于他的深刻反省、格雷厄姆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同一些全球顶级投资家的学习与探讨。

如果认定一个投资想法值得进一步挖掘,还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严谨的研究,作者认为阅读的顺序有讲究,因为首先接触到的信息总是容易对人们产生较大的影响,芒格在有关人类误判原因的演讲中也说到第一个进入大脑的想法更容易被大脑接受。

“人类思维就像人类的卵子一样,人类卵子有一种排斥机制。一旦有一个精子进入,它就会完全关闭,不让下一个精子进入。人类思维也有严重的类似倾向。”

——查理·芒格

比如,先找到自己认为最客观、最不偏不倚的信息。这当中有包括律师审查过的年报、季报等公开文件,也包含会计人员的审计报告。报告有时会传递出微妙的信号,读财务报告更像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在年报中,公司管理人员写的序言也很重要,要看是一份公开吹嘘自己的广告,还是一份真诚的交流,比如伯克希尔公司曾在发布其B级股价的时候坦率提及,巴菲特和芒格不会以那个价格买入它们。

除此之外,可以再去阅读媒体发布的信息、电话会议记录,或者公司创始人的书等等。通过不断改进吸收信息的方法,也或许真的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客观理性的投资致胜环境。当然,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一样,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平衡的吸收信息的路径,也需要每个投资者自己琢磨。

这种考量对于当下短视频和基于阅读习惯收到推送的媒介阅读环境更加显得有必要,互联网时代或许还可能把人们带到上千个不同的方向,但“兴趣推送”则更有可能只把我们带到同一个方向。

构建更好的投资流程

在本书中,作者向读者详细阐述了有关构建更好投资流程的8条规则,按照正确的顺序接收信息正是其中一条。那么除此之外,剩下还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并对照自身呢?

一、不要总是查看股价

很多投资者不仅会每天查看持仓股价,有的时候甚至每隔几分钟就看一看。我们有时候会有一种恐惧心理,似乎只要我们不一直盯着它,就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在没有盯着的时候,会有一条不利于股价的大负面事件出现,股价就会暴跌。所以紧盯着股价,会给我们一种错觉,觉得一切安好,都还按照正常轨道在运行。

不断变化的股价却是一种对行动的召唤,似乎在告诉我们不理性的大脑,需要做点什么才可以。但其实可以以更加慎重的方式投资,在买入一家公司之后持有至少数年之久,就像巴菲特曾说的一样,当我们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做好准备,哪怕明天股票市场就会关闭或者五年之内不会重新开业,我们也愿意继续持有这家公司。

正如行为经济学派有关金融心理学的研究所称,亏损给投资者带来的痛苦程度,是盈利所带来快乐的两倍。所以不要总是查看股价,最起码可以保护自己的大脑,不至于让在下跌时候产生的负面情绪过多影响自己的大脑,甚至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因为短期下跌给我们带来的消极情绪,更有可能向我们的大脑发出错误信号或指令。

所以,如果对于所投资的公司有充分的研究,是一家真正具备竞争优势的好企业,那么,关掉显示器,去享受别的事情也并非不可。巴菲特从其投资的好公司上面赚取不少收益,靠的并不是无聊地盯着股价每天的变化。

二、谨慎面对推销的东西

在面对天才销售人员巧舌如簧、天花乱坠的推销时,我们的大脑通常并不擅长进行理性决策。对于投资来说,我们是不是要避开所有经过推销的东西呢?作者给出的个人建议是:从一生的长度来看,远离那些为了个人利益劝买什么的人。就像查理·芒格开玩笑所说的一样,“我只想知道,我会死在哪里,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如果一笔投资是被推销的,那个地方也是作者想要回避的地方。

作者将这种考量也当做是一种“逆向选择”,只要他这样做会让推销的人得利,就不会买。有时候,这不见得是销售佣金或者经济上的好处,可能只是成功推销他们想法的心里成就感。但是不论如何,作者都认为这些主意的出发点是错误的,因为源自推销者的个人小算盘。

巴菲特也有类似的投资规则,就是永远不参与公开喊价的拍卖。

三、谨慎与管理人员交流

作者在筛选投资标的过程中的谨慎,也使得他不喜欢与自己所研究的公司管理人讲话。当然,他也说到,很多聪明的投资者会不同意这种做法,因为同上市公司高管保持接触,通常被认为是一件了解管理层的举措,会收获很多。

但这种方式也会有其弊端所在。比如,作者认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往往也都是非常高明的销售,不论公司业务如何,他们总有办法让听众感觉公司的前途一片光明。这种赢得消费者、董事会、股东的能力,也是其爬上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重要能力与天赋,但这种表达天赋不一定就可以等同于可靠的信息源。

毕竟,高级管理人员因为其工作职责,会在交流当中着重强调积极因素,同时淡化公司存在的任何问题,将其描述成暂时的、容易解决的。尽管没有任何不良意图,但也会下意识地略过一些信息。作者认为如果必须见到首席执行官才能理解为什么该买这只股票的话,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如果想要评估管理层的水平,他会选择保持一定距离,以更加客观的方式研究年报、公开数据以及新闻报道。

四、只与没有私心的人讨论投资观点

作者认为,如果想要征询他人的意见,他发现咨询值得信赖的买方伙伴更加有用。在交流当中,不应以判决的语气交谈,以免让他人感觉是在被评判,从而产生辩护的心理。另外,双方之间不应该有业务往来,因为这很容易歪曲交流的性质,有意无意会与财务挂钩,产生利益冲突。交流如果希望是坦诚的,需要双方都彼此信任。

会谈的目标不是得到“正确答案”,也不是进行智力竞赛,一定要在观点上争出个高下,会谈应该是为了分享我们的经验和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点,提一些开放性问题是有好处的。例如,不要问某家公司明年的盈利会怎么样,而是可以问问“这家公司需要怎样做,明年才会有更好地盈利”,诸如此类。

五、不要在开市期间仓促交易

作者认为,华尔街的精妙设计,就是要从人类大脑的弱点中牟利。他作为一名长期价值投资者,会提防券商自己制造的可以盈利的交易活动,而是着重投资一些伟大的公司,然后按兵不动。当华尔街通过频繁交易当中牟利之时,他寄希望于潜伏不动获得回报。

为了能够坚持这样做,就需要一系列断路器,来减缓行动的速度和机会,以减少鲁莽行动的可能。在买卖股票的时候,需要让自己脱离时时刻刻变化的市场价格,因为这种价格可能会扰乱人们的情绪、刺激行动的欲望、遮蔽理智的判断。作者声称他有一条规则,就是不在开市的时候交易股票,相反,他会选择在交易时间结束后,再下达指令给交易员——让他们在第二天以平均价格进行交易。除非有特别紧急的理由。

这条交易规则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其脱离市场。作者努力屏蔽一切市场噪音,与市场保持安全距离,并阻止其入侵办公室或者大脑之中。

六、若股票下跌的卖出判断

股票上涨的时候,将其兑现卖出可能是一件乐事,但这就像是与老朋友分别,总是喜忧参半。但当一只股票下跌的时候,卖出更多可能是因为投资心理和情绪的问题。

毕竟,如果当一笔投资已经让人损失了不少钱,再进行理性决策无疑是困难的,懊悔、自我厌憎、恐惧等负面情绪都会影响我们的思考。作者给自己设计的规则是:如果买的股票下跌了,两年之内不允许自己卖掉它。

这该如何理解呢?实际上,这一规则再次扮演了断路器的角色,放慢了行动节奏,提高做出理性决策的概率,并迫使其在投资前就更加谨慎,因为如果犯了错误,这只股票就将跟随他两年之久。这就要求作者在投资之前就做好假设,如果突然暴跌50%,整个投资组合是否能够承担得了,然后,依据这样的模拟情况再去决定买入以及对应的仓位。

这条规则,实际上与巴菲特的一个经典idea如出一辙,那就是假设只有一张20个孔位的投资机会票,当把卡上的20个孔打完之后,就不能再做任何投资了。在这样的规则前提下,我们会不得不去仔细思考每一项投资决策。

七、不要公开讨论当前的投资

作者认为,公开讨论自己的投资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原因并不是担心被别人窃取好的投资想法,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样做会扰乱自己的头脑。因为一旦发表了公开演讲,心理上就很难再去推翻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哪怕是已经后悔了。

而市场瞬息万变,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说完之后很快就被“证伪”了,这样做很容易把自己给套进去。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将人们思维中的这种特征,描述为“承诺与始终如一原则”,直白地讲就是人们还是普遍倾向于“说到做到”,人们也天生地理解明确立场之后很难改变。

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投资案例,他曾在2003年买入一只叫做EVCI的股票,在18个月的时间里,股票上涨7倍,成为他当时最为成功的一笔投资。原本他应该在当时卖出所有持仓,但正好接受了一家媒体采访,在这次采访当中,作者把对这只股票的投资当作自己的一项成功投资案例进行了分享。结果,因为公开进行了讨论,自己也不好很快放弃这只股票,因为这会引出很多麻烦,比如“言行不一致”,甚至是会被认为是吸引投资者参与并趁机出逃。出于多种原因,该股票价格随后腰斩。因此他回想起来如果自己没有讨论当前的投资,或许自己会有更大的灵活空间进行投资决策。

他认为,不公开谈论投资绝对是卸下了一个心理包袱,而对于他的客户来说也会从这种沉默中最终受益,因为讨论当前持股只会加大管理人理性操作的难度。

对于扑面而来的与奥运会比赛相关的信息,一种接收顺序可以是先观看现场比赛,形成自己的对于选手表现或者裁判判罚等等的客观感受,如果对运动项目或者运动员本人很感兴趣,想了解更多,可以再去查阅他们本人接受采访的报道,形成更加丰满的印象,这样,假使再接触到许多拼凑起来的流言蜚语,也能够理性看待,不至于看个比赛越看越生气了。

关注我们吸收信息的顺序,在吃完前菜和主菜之前,不要着急吃餐后甜点,投资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构建好自己的投资流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