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奔私”一年正回报,勤辰林森最新分享:全面看好中国优质资产,港股中的这些板块具备很大机会……

“公奔私”一年正回报,勤辰林森最新分享:全面看好中国优质资产,港股中的这些板块具备很大机会……
2023年10月25日 16:34 聪明投资者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1、我们最看好港股以及在美国上市的一些中概股,A股中的一些白马龙头。

2、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

3、一个人不应该希望自己赚到市场里所有的钱。

4、不用过于担心外资如何给出定价权,足够便宜时公司自己会大量回购。

5、当前市场正面临一段较为迷茫的短期阵痛期。

6、过去一年,我一直非常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不去人多的地方。

以上是昨天(10月24日),勤辰资产林森在主题为《黎明即起》的交流中分享的最新观点。

林森主要分享了自己的GARP投资经验以及后续的市场展望,尤其对港股及中概优质资产的性价比做了详细介绍。

听过林森现场交流的朋友,大概率会被“圈粉”。他的GARP策略核心,就是用低估值去买成长股。

去年“公奔私”的林森,在这样的震荡市里,这一年表现一如既往的沉稳。

2022年9月19日成立的勤辰金选森裕1号,截至最新净值日期10月20日,近一年获得正收益**%,最大回撤**%,今年以来略亏**%。关键词“勤辰资产林森”,认证查看完整业绩)

这只产品2022年11月抓住了市场反弹的机会。去年12月,行业配置中的港股占比最高,还配置了美国的科技股。不过最新交流中林森提到,考虑到性价比的原因,目前已经没有美国科技股。

过去一年林森最大的心得是“坚持自己的逆向投资风格”。我们曾和林森深入交流过,深刻感知到,在极端环境的压力下,还能保持不被裹挟、动作不变形的好心态,对于所有投资管理人而言,多么重要。因为过去一年反复切换的基金经理,大概率会亏大钱。

在市场相对低迷时,对于林森这样左侧逆向的人来说是最舒服的,因为能以较低估值买到质地很优秀的标的。

林森分享,折价较多的港股和中概股,会有非常好的机会,比如港股中的互联网和医药板块。

此外,林森还看好汽车零部件、家电、物流、化工等。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他避而远之,直言自己看不清楚,比如地产、新能源和煤炭。

也不擅长根据宏观去调整仓位,净值回撤的时候仓位就偏保守,安全垫越厚,进攻性会更强。

路演中,林森提到好几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比如港股总是最先受到地缘政治的冲击,但是大量用户来自中国和在中国建厂的美股为何没怎么受到影响?再比如互联网企业很便宜,外资为何还一直在卖?

此前在美国做过多年投资的林森,分享了几个自己看到的信息:

传奇投资经理大卫·泰珀的半年报前十大持仓出现了阿里巴巴;

海外基金经理就算低配中国,也不等于完全不配;

美股涨得好,海外的投资人是没有动力去关注美国以外市场的……

总体来说,林森全面看好中国的优质资产。他认为,国内经济的拐点应该就快到来。

在市场艰难的时候,更需要投资人来做一些沟通。以下是林森的交流原文,聪明投资者整理其中备受关注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最看好港股以及在美国上市的一些中概股

虽然市场近期的调整令我们非常痛苦,但我们的内心其实越来越坚定。

当前,我们最看好的是港股以及在美国上市的一些中概股,A股中的一些白马龙头,以及行业拥挤度较低的行业,也有很大潜力。

总体来说,我们全面看好中国的优质资产。

中期来看,一些明显的催化因素已经显现出来,例如中美之间释放的信号、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等。

三季度,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年初时我们就表示过“黎明即起”,因为当时,这些积极因素就已经初现端倪。

我们也在反思,年初时的预测可能过于乐观,一季度经济数据的良好表现让我们产生了乐观预期,但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现了下行趋势。

从三季度开始,经济的基本面开始回归正常状态。在当前这个时间点,我们相信这种韧性和持续性会更久。

资金链方面,大家一直在讨论外资是否在持续卖出。

虽然外部影响确实存在,但我们认为外部因素已经到达了极致,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至于情绪面,个人投资者的市场情绪确实较低,但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支持态度是清晰明确的。

包括地缘政治的变化、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等等,都将在未来逐渐发挥效果。

就基本面而言,尽管今年一些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利润增速超过30%,但股票跌了5-10个点。这意味着估值极大下降。

如果我们对未来两三年有清晰的预期,现在这些公司是非常便宜的,许多公司的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

当然,估值到达历史底部并不意味着就是买入的时点,更多的是对情绪的参考意义。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某些公司的估值可能永远回不去了,增长能否恢复。

不需要过于担心外资,公司自己会回购

中美关系的缓和也比较清晰。外交部长王毅可能将在本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再次证明了两国之间的互动是频繁的。

关于地缘政治,有一些观点我想分享给大家。

今年我们常常提到看好港股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资产,但有些投资者担心地缘政治风险。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有讲港股的时候,大家会担忧地缘政治,但是那些在美国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公司,它们在中国的业务渗透非常高。

以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智能手机公司为例,其组装业务90%在中国完成,20%的收入也源自中国消费者。这家公司股价今年还屡创新高,显然没有受到中美地缘政治的影响。

再比如微软等美国顶级科技公司,也有大量客户来自中国。还有特斯拉,今年有一半的汽车在上海工厂生产,其中三分之一在中国销售。这些公司的股价都涨势强劲。

这说明,美国投资者购买这些美股时,他们并没有担心中美关系会破裂。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中AI相关的CPU和光模块板块表现火爆,股价上涨数倍。如果仔细观察这些光模块公司的最大客户,会发现他们全部都是美国的科技巨头。

港股的一些头部电商公司、互联网公司、即时通讯公司,主营业务大部分来自大陆,对美国的出口影响真的不大。但当传出中美关系紧张的消息时,这些公司的股价却受到最大的冲击。

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个风险因子在不同市场会有不同的定价,其中折价比较多的市场,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显而易见,就是港股和中概股。

许多投资者认为港股被外资抛弃了,但是,现在有一些上市公司在用实际行动来弥补企业实际价值和短期股价之间的鸿沟,也就是回购。

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海外投资人离去。

当一个公司足够便宜时,公司管理层会自己采取实际行动。今年很多企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回购,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为公司的股价做了托底。

此外,今年很多时候在谈论的“日特估”,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日本公司在过去几年大幅增加了回购,并且对股东更加友好。这些上市公司刚开始这样做时,市场反应并不明显,但只要持续一年以上,股票的反应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都是如此,我国的监管机构现在也在引导公司更加良性地关注股东回报,这对港股和中概股的股东回报以及企业回购都非常有利。

我们相信,好的事情正在发生(苗头)

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

从三季度来看,虽然中国的宏观数据正在改善,但由于外部因素导致股价受到压制。但过去两个月,人民币汇率的表现相对强劲和稳定,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

最近一周以来,美元汇率相对走弱。美债收益率的变化主要是长端的变化,短端的美债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变化。

一些经验丰富的美国投资者认为,美债长端的利率在当前位置可能已经见顶,一个普遍的原因是,他们认为相对于当前的表观数据,真实的美国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而中国的数据并不差,PMI过去几个月在逐月改善。

当前市场正面临一段较为迷茫的短期阵痛期

从长期来看,股东回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港股和中概股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变,A股在监管的引导下也在改变。我们相信,从治理的角度和对股东的回报环境来看,中国资产正在改善。

之前大家担心的其他问题,例如CPI、PPI,已经出现企稳迹象,过去几个月出口的降幅也在明显收窄。其中机电、汽车行业今年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从多个维度来看,当前市场正面临一段较为迷茫的短期阵痛期。值得庆幸的是,今天(10月24日)A股市场终于实现了崛起,但市场整体表现仍然偏弱。

尽管如此,我们坚信一个共识,我们的宏观数据、监管机构的精心呵护以及海外数据见顶回落,都是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反映到真实市场上只是时间问题。

 问 答 环 节 

左侧投资,个股和行业的分散度非常重要

左侧布局等待时间非常长,会不会出现踩错赛道的情况?

左侧投资,分散度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个股的分散度,行业的分散度也需要兼顾。

比如我们买了10个行业,有一些行业等待时间比较长,在未来的每一年中,这里面有一两个行业被市场选中了,可能我们这一年的回报就不错。

以前管公募基金的时候,2019年取得90%多的收益率,主要就靠重仓消费电子。2020年收益率80%多,是因为2018年我们就布局了光伏的龙头,它在2019年没什么表现,但它在2020年就起飞了。2021年我们靠一些传统的汽车零部件标的。

其次,做投资一定会有踩错赛道的情况,我们的GARP策略,对估值的要求比较高,好处就是当我们买错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没有那么大。

有些错误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错误

 什么时候会卖出一个公司?

每个投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擅长以及不擅长什么,知道了自己的特点以后,就要明白在市场里一定要去放弃什么。

我的理念是,一个人不应该希望自己赚到市场里所有的钱。首先这做不到,其次这会付出很大代价。

我卖公司会比较早。2019年对我们收益率贡献最大的消费电子龙头,我把它卖早了,公司2000亿市值的时候就把它卖掉了,过了半年它就涨到4000亿市值了,买的时候它的市值只有600多亿。

所以我们是赚到了前面从600亿到2000亿的钱,但是后面2000亿到4000亿这段我们就放弃了。

我的能力圈是我更擅长在底部买到一个好标的,然后去赚一开始启动时候的钱,但我不指望卖在最高点。

有些错误是我们必须去犯的,犯这样的错误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错误。

过去一年坚持逆向投资风格,不去人多的地方

过去一年产品业绩依然显著超过市场,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我一直非常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

过去一年,对于大家来说是特别难的一年,可能做很多类型的投资都会亏钱,但亏得最多的,一定是切换了很多风格、行业,比如年初新能源亏一波,年中追AI再亏一波,再追什么亏一波……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逆向投资风格,不去人多的地方。

如果大家在过去一年坚持自己的话,要么是赚一点,或者难免在这样的市场中亏一点,但整体上不会亏太多。

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减缓,对未来比较有信心

最近的A股市场,包括海外的一些中资股都出现了震荡回落、持续探底的情况,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投资者信心都很低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会不会改善?

最近中国资产走弱,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到现在为止,宏观经济确实做到了温和复苏,但是我们在年初的预期过高了,跟市场的真实情况可能有点落差。但在这个时点,这是一个次要因素,因为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是比较好的。

第二,当美国的十年无风险收益率在5%附近的时候,对全球的资产都是一个压制,所以过去一个月A股确实很惨。

美国可能从高点的回撤也要10个点左右,日本、欧洲这些地方都有回撤,因为美债收益率是全球风险资产的一个锚。

这两天市场的演变,我们是在最难受的阶段,可能从现在往后看,风险释放的是比较充分的,所以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比较减缓的。

第三,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的投资经理,亦或是个人投资者,2018年的绝对回撤可能要比今年更多,但是为什么今年让大家感觉更难呢?

一个核心的原因是今年的市场起起伏伏,有好几次大家都以为见底了要反弹了,又因为各种原因砸下来。

有了这样的几次起伏后,我感受对心理的伤害是很大的。

如果今年的指数是匀速跌很多的话,我们也不会太难受。

未来我是比较有信心的,我觉得会改善。

今年投资中概,会更注重优质和成长性

 目前配置中概股以及港股市场的的底层逻辑,是“左侧+便宜+优质个股”,还是依据其他因素?

今年的港股和中概股市场,有一个跟去年非常不一样的点。

去年10月左右,港股和中概也暴跌了很多。但是去年从指数从个股层面来看,没有什么分化,所有的股票一起跌。

今年的市场分化非常大,有相当多的中概公司,到今天为止的涨幅非常好,买了是能够取得正收益的。

所以今年投资中概的话,我们会更注重优质和成长性

在市场相对低迷的时候,对于我们这种左侧逆向的人来说,是最舒服的,会容易去买到质地很优秀、估值又很便宜的标的。

所以我觉得今年个股的选择更为重要。

看好港股中的互联网和医药板块,一些消费品公司也跌出了机会

看好港股跟中概的哪些板块?

港股现在的机会是非常多元的。首先比较看好互联网板块,头部互联网公司还是有比较确定的成长性。

很多人会想,互联网公司年的盈利很多是靠砍成本砍出来的,明年业绩增速会不会下来?

我觉得不是。

互联网的生意模式,它的边际成本就是零。比如游戏买皮肤这个行为,对公司来说就是花了一点电费,但是我们花的几十块钱都可以转化成公司利润。

所以互联网生意模式在正常的情况下,它一定会有一个收入和利润的剪刀差。

在弱复苏或者持续复苏的情况下,它的剪刀差效应会非常显著。你会发现它在未来两三年的利润的增速会比较好看,哪怕收入的增速相对比较平淡。

所以我们在现在非常看好互联网。

另外,港股的医药板块现在机会也不错,一些有成长性的企业,估值都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上。

港股还有一些低估值的标的,包括周期股也是不错的,以及港股里的一些消费品公司,也是跌出了一些机会。

中国资产已经足够便宜,很多海外基金慢慢在建仓关注

互联网企业现在的估值如果真便宜,为什么外资还一直在卖?

为什么我今天跟大家特别强调剪刀差?而且我觉得剪刀差在未来两三年的确定性会非常高?

过去几年,当互联网企业收入增速高的时候,剪刀差体现的不是那么明显,核心原因是他们那时候稍微有点无序扩张。

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2019年-2021年的员工人数几乎是翻了一倍,那时候投了大量的资源和员工去做一些对主营业务没有任何帮助的事情,所以导致在那时候的剪刀差不是很明显。

但是在未来两三年,未必是继续裁员,只要员工人数是稳定的,就会体现出一个很强的剪刀差,这个是互联网生意的本质。

外资为什么在卖?跟大家分享一点,我惊奇发现,美国传奇投资经理大卫·泰珀(David Tepper)的半年报前十大持仓里,就已经出现了阿里巴巴。

所以有些美国的头部对冲基金,已经在慢慢建仓关注(中国市场)了,因为他们觉得中国资产已经足够便宜了。

而且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作为一个全球投资人或者一个美国投资人来说,不太需要去关注美国以外的市场,因为美股涨得很好。

但是现在由于美债升到5%以后,美国的股票也从高位调整了10%。如果后面美国经济比较温和或者往下,而中国经济是稳定或者持续在复苏的话,就会迎来一个重要的拐点。

那个时候美国的基金经理会发现在美股挣钱没那么容易了,他们就会去全球找机会。

 今年以来,美国、日本、印度的赚钱效应是相对比较高的,所以就没有必要买中国资产,但如果这些市场没有那么强的赚钱效应以后,中国资产的信誉就会体现出来。

大家都说美股是长牛,其实它的年化收益率也就9%。今年纳斯达克跌完以后还是涨了20%多,这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常态。

市场的拐点可能在不经意间发生,可以多些耐心

未来推动A股市场的动力是什么?推动市场的新增资金从哪里获得?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市场的拐点很多时候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

有的时候股市的拐点很清晰,比如去年4月份股市突然涨起来。

但也有很多时候市场拐点是在不经意间的,比如2019年。2018年四季度发生了很多利好市场的事情,但市场一直跌到了年底。到了2019年的1月份,没什么事情发生,市场就突然就涨了起来。

很多投资经理,特别是那些在2018年跌得少的,是踏空了2019年一季度的波澜壮阔行情的。而且2019年踏空了一季度以后,后面就很难追上去。

近期明显看到一些宏观经济数据有一些反转,但是投资者好像并不买单。中国国内的经济拐点到来了吗?

我觉得应该是到来了,一季度我也这么想过,但是被“打脸”了。

我们的市场也比较有趣,数据不好大家就觉得经济不好,所以股市跌。数据好,大家觉得因为数据好所以后面没有政策出来了,所以股市要跌。

首先,站在这个时点,从客观数据的角度来看,我们的PMI改善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另外,我们之前推出的一些政策,真正的发力是从10月份才开始的。

比如存量房贷的下降,有各种各样的测算,每年要退1000多亿给消费者,这可是真金白银,这个钱是可以拿来去消费的。

出政策是在9月份,也就是说从10月份开始,消费者才开始享受到这个福利。

所以大家可以再多一些耐心,10月份开始又有新的政策在持续发力了。

港股的资金量是源源不断的,撤走的外资体量相对较少

其次,增量的资金要从两个方面去讲。

第一,增量的资金一定会有。为什么都说港股外资天天撤,但港股每天还在成交?而且说港股很难受,但是恒指不也就只跌了10个点?

港股的例子特别显著,给散户的一些投资港股的ETF,份额是在持续增加的。

一些A股的头部基金经理的产品也是这样的,为什么有些产品净值跌了挺多,但是份额是持续增加的?

其实很多定投或者抄底的资金,真的可以用“源源不断”来形容,更多的资金来源,一定是靠一个正反馈、正循环。

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所有人都看好一个市场的时候,不管市场是70万亿还是7万亿,当所有人都看好的时候,哪怕新增一块钱也一定要买进去,那就是所有的股票都封在涨停板上,就没有人卖出。

所以核心点,就是大家一定要有信心要有正循环

过去的这段时间,正循环没有形成,甚至还有一些负反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等待。

只要正循环一来,资金量真的不缺,外资走的资金量跟我们的市场体量相比还是比较小的。

再补充一个,海外投资经理跟中国投资经理不太一样的地方。我2015年回国做投资的时候也觉得很吃惊,因为国内的投资经理可以做到很极致,看好一个行业可以全买,比如看好医药、新能源就All in。

但海外的投资经理哪怕要低配中国,这个低配也要有一定比例的。比如原来中国在指数里占10个点,那么低配也要7、8个点。不看好就一个点都不买,这在海外是不太允许的。

对地产、煤炭、新能源的投资相对谨慎

对当前的地产链怎么看?风险是否已经完全出清了?

这个行业我自己看不清楚,所以对于地产链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

地产这个行业,从2021年开始达到它的一个顶峰,然后在2022年整个地产行业是30%、40%的下滑,今年可能有10个点左右的下滑。

明年这个行业会不会继续下滑,我也说不清楚。但即便它再有下滑,对于GDP的影响打了对折,所以下滑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问 对于煤炭当前行情的看法?

 林森 煤炭我们参与的非常少。煤炭在未来两三年的需求,我有点看不清楚。

我以前是学数学的,很多时候喜欢从数学的角度去算。按照我们现在新能源的装机速度,煤炭整个用量的达峰,要么是今年,要么就是明年。

后面如果新能源持续的按照力度和节奏去装的话,煤炭的用量可能是要下降的。

这个时候去看它的投资机会有点难,所以对这块比较谨慎。我绝对不是看空,因为煤炭还是蛮便宜的,而且资源品有自己独特的稀缺属性,只是这样的投资不是我擅长。

对于当下的这种新能源,有什么样的想法?

我觉得新能源的投资机会比较难去把握。年初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就说光伏这个行业过去几年成长非常好,但是大家在过去几年忽略了一件事情,觉得什么组件还能一直涨价,这个肯定是不对的。

制造业的长期逻辑都通缩了,今年我们也没有想到它的跌价跌这么多。在一个通缩的行业里面想赚钱比较难。

我们也会看到底明年各个环节的利润分配是怎么样,能不能算出账来,然后再决定如何去出手。所以光伏我们就观望,电动车的话有一些标的现在调整的还可以,可能慢慢会去参与。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排版:慧羊羊责编:艾暄
排版:慧羊羊责编:艾暄排版:慧羊羊责编:艾暄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林森 港股 资产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
  • 10-30 联域股份 001326 --
  • 10-27 麦加芯彩 603062 --
  • 10-25 立方控股 833030 7.69
  • 10-25 百通能源 001376 4.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