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基金报
嘉实基金大周期研究总监、基金经理肖觅:开新局谋新篇,行稳致远践行低波动权益投资
凛冬虽寒,春归有期。复盘2022年,在地缘局势、能源价格等多重不确定因素下,全球主要股指跌多涨少,A股全年走势一波三折,主要股指均收跌,其中创业板指跌幅较大,接近30%。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内外因素冲击下,仍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把握结构性机会,我所管理的嘉实物流产业也取得了年度收益为正的小目标。
这一成绩单背后跟我们始终践行低波动主动权益投资相关。回顾过去一年,虽然市场经历了调整,回报率在提升,继续看到绝对回撤的风险在变小,但单一资产的波动率也在放大。大部分处在 deep value 状态的个股,都有波动率阶段性放大的特征。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基本处理方式一是用适当的分散去尽量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率,二是强调估值在抵抗绝对回撤上的重要意义,另外在风险定位偏高的组合上,我们也并不完全机械的强调低波动,既然对市场不悲观,那么在市场的底部还是需要向波动要收益,跳出线性思维,找到非线性变化的行业,去获得超额回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有可期。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项动能正在集聚,持续传递向上向好的积极信号。开年以来,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均迎来开门红。
展望后市,预计市场环境会比较好,各方面都有机会,不排除出现小牛市的可能性。我国整体经济长期向好趋势并没有改变,随着各方面政策的陆续出台,可以预期会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挥进一步的积极作用,经济会更好地健康发展。依然维持后市结构性机会丰富的判断。但市场仍需震荡消化不利影响,美国通胀或仍具黏性,滞胀交易或将维持较长时间。
也许市场还会有比较大的上下波动,但我们的观点不变:现在就是向波动要收益的最好时间点。A股市场有越来越多的板块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同时我们非常看好港股市场未来的表现。
从投资机会看,疫后修复速度快,传统旺季将至,快递物流将迎来机遇。首先是需求端韧性高,快递物流以服装、日用品、家电的运输为主,节日期间需求旺盛。其次供给弹性大,后疫情时代运力迅速恢复。在当前时间点非常看好快递行业的长期回报,快递行业本身具备自然垄断属性,经济规律决定了这个行业一定能看到集中度的提升。
随着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物流市场未来也将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总量和效率两个层面。物流产业的投资也将沿着总量和效率这两条线索推进,未来重点看好快递、供应链综合服务、出行产业链以及物流基础设施这四大行业方向的投资机会。
银行在我的投资框架中是一个目标回报的概念,并不一定要求通过持有银行板块来创造足够犀利的业绩,但该板块波动可控,是一个相对比较稳、能够获得一定预期年化回报的资产。在未来经济不断修复的背景下,银行极为受益,预计今年的业绩相对2022年会有明显好转,同时叠加极低估值,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的表现。
首先比较看好低估且基本面有明显好转趋势的板块,银行板块最关键的两个指标不良率和息差近两年都得到了改善。其次选取主业稳定、转型或创新部分有较好成长性的标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和转型金融便属于这类标的。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回顾公募基金发展历史,无论股票型基金或偏股型基金长期以来均收获了亮眼的业绩,但很多基民追涨杀跌没有真正获益,如何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才是根本问题。而较好的回撤控制会极大程度提升持有体验,使投资人更倾向于长期持有。我们希望通过做相对低波动的权益产品,降低组合波动率,让投资者真正拿得住,赚到公募基金所擅长的长期维度上的超额收益。也希望通过整个基金行业的努力,让市场进行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资源配置,真正达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目标。
未来在投资管理中,我们会将回撤控制贯穿于整个投资流程,从事先、事中、事后不同环节搭建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制度化、系统化严格的纪律约束,让产品构建在数字化技术上的群策群力更可靠,让投资决策更理性,让产品的回撤更可控,让持有体验更美好。
【个人简介】
肖觅,具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5年投资年限。清华大学硕士,现任嘉实基金嘉实大周期研究总监,并管理嘉实物流产业、嘉实周期优选等多只绩优基金产品。肖觅2009年加入嘉实基金,曾先后负责交通运输、钢铁等行业研究工作,熟悉基础产业运行规律,擅长行业周期判断、中观行业比较,注重安全边际和风险收益比。其管理的嘉实物流产业获得海通证券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评级,嘉实周期优选获得海通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陶灿:内需复苏、预期改善是全年的投资主线
《中国基金报》的投资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建信基金陶灿。2022年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可能是比较艰难的一年,无论是“浓眉大眼”的龙头白马,还是“各怀绝技”的特色赛道,亦或是“别具一格”的港股市场,无一不经历震荡调整,让我们的情绪跟着市场走势跌宕起伏。2022年底,可以观察到市场在情绪层面和估值层面都处于历史偏底部位置,需要对基本面进行持续跟踪观察,同时等待更多积极因素出现。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内需复苏、预期改善是全年的投资主线,2023年开年的“沪指六连阳”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A 股市场有望逐步进入风险偏好提升和盈利驱动的行情。整体来看,在经济信心逐步修复、生产生活重回正轨的大背景下,企业盈利大概率见底回升,经济发展获得有力支撑。同时,市场预期过去一年美联储政策利率快速攀升、海外流动性快速收紧的局面在2023年或有阶段性缓和,对A股市场的压制有望同步缓解。在此背景下,成长、消费、地产等板块有望出现结构性机会。
制造业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只有制造业走向产业升级,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有重要基础和保障。2018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刚刚召开的“二十大”会议提出的各项强国措施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制造强国。未来中国经济的关键增长点转向制造业与新基建,在保障战略安全、加快制造强国的主题下,2023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迎来三重共振:一是政策力度大,覆盖产业支持、金融支持、财税支持等多个维度;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指标——主要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持续提升,体现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有力呵护;三是PPI回落、成本支撑加强,且经济内生规律指向明年上半年库存周期见底回升,有助于工业企业盈利修复。在此背景下,以半导体、军工、计算机、高端制造、信创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具备投资价值。
疫情管控政策优化下,大消费板块有望迎来复苏机会
2022年末起,疫情管控措施逐步优化,线下经济活动得到复苏保障,此前受疫情抑制较大的消费领域有望得到基本面修复。细分来看,2023年食品饮料重新向好的形势较为明朗。需求端,必选消费具有一定韧性,而随着达峰后感染者回落与各项扩内需政策的刺激,线下消费有望逐步复苏。供给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可能削减食品饮料企业的直接成本,PPI-CPI 剪刀差的收窄可能推动成本的下行和销售价格的抬升。随着预期的不断修复与兑现,食品饮料板块有望逐步回归基本面,其长期投资价值正在显现,可重点跟踪出行链和线下消费板块。同时,可以关注医药板块,包括防疫器械、中药、医疗创新及可能受消费复苏提振的医疗服务、医美等领域。
不断优化的房地产行业政策有望持续发挥作用
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2022年获得政策的优化支持。政策长期效果的逐步显现,有望助力房地产行业信用修复和扩张,支撑产业链数据回暖。同时,支柱型产业的企稳反转,有望提振经济整体信心,带动更多板块经济发展活力。
发轫之始,辉光日新。2023年,建信基金将开启“客户关系管理年”,我们会继续秉承“持有人利益重于泰山”的宗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不忘初心,日有所进,力争不负信任所托,与投资者共同见证A股崭新的篇章。淬炼而新生,让期许明朗,感谢各位投资者一路的信任相伴,愿您新的一年,仕“兔”财运步步高(维权),前“兔”似锦年年好。
【个人简介】
陶灿,北京大学硕士,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从业超15年,基金经理任职经验超11年,全市场选股高手,代表作品建信改革红利在2022年多次荣获业内权威奖项,长跑实力突出。
泰达宏利基金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张勋
2022年,应该是过去十来年投资者感受比较不好的一年,也是颇为折腾的一年!
今年,以“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债长期收益率迅速上行”开始,以“日本央行扩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结束,其间经历了:俄乌冲突、四十年一遇的全球高通胀、美联储超预期地快节奏加息、上海新冠疫情、能源危机、地缘政治问题、主要经济体新旧政治周期更迭、国内房地产政策调整、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诸此种种,我们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除美国外)、政治环境反复扰动,投资人预期极度不稳定,最终不仅导致了全球资本市场地低迷表现,还带来了剧烈的波动。根据天风证券统计,以A股今年表现为例,除了5-8月一波围绕新能源和机械军工的持续机会外,其他时间,板块轮动很快,博弈异常剧烈。阶段性领涨的板块,时长大多在20-30个交易日,超额收益大多在15%-20%,然后就会切换到下一个板块中。
2022年A股板块轮动情况一览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做投资是比较痛苦的。我们在“全球总需求不足”这一判断基础上,坚持均衡配置策略,以增量经济作为底仓,并结合中短期行业景气度、性价比、宏观政策(产业、疫情防控政策)等因素,积极灵活地拥抱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确定性的投资标的。具体而言,年初围绕“稳增长”这一主要经济矛盾,适度增加房地产/基建产业链;俄乌冲突阶段,增加防御型配置,如传统能源;上海疫情后复工复产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要矛盾,我们优选了制造业中确定性较高、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产业链;四季度,地产调控政策和疫情防疫政策优化之后,我们关注房地产产业链、消费品(含消费服务行业)、科技行业,并对增量经济的配置进行优化。
2022年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浅谈几点:
1)面临这么波动的市场,我们应该怎么做?除了通过学习扩大自己的能力圈,适应它之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坚持和等待——公司创造价值需要时间,投资人发现价值需要时间,公司价值在市场上表现也需要时间——努力跟有潜力的行业和优质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
2)我们需要等待多久?资金的提供者对回报有时间的要求,投资人面临中短期业绩的压力,企业和行业发展又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的时间并没有教科书上讲地那么富裕。我个人认为,一般市场环境下,如果能够看清楚行业或者公司未来6个季度的盈利趋势,就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的投资决策了。
3)胜率比赔率更重要!做投资,复利的力量非常强大。组合的构建、个股的选择,我个人更倾向于围绕胜率展开。
4)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的表现告诉我们,市场永远不变的是变化!在投资这条道路上,躺平和躺赢都要不得,对资金提供者和资金管理者最后都没有好的结果;唯有不断扩大能力圈,拥抱变化,才能尽量为投资人提供较好的收益回报。
5)从事投资行业的目的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投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不仅仅是取得物质上增益,还要有精神上的收获——帮助资金提供者赚到钱的欣慰、自己决策判断得到验证的成就感、学习到新东西的喜悦——多赢的局面才更美好!
展望2023年,我们倾向于认为,前期价值股搭台,后期成长股唱戏,二季度是重要观察时间点。
当前,以二十大开启的政治周期为契机,伴随着地产政策和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掣肘2022年发展的主要因素(房地产、疫情、美联储加息等)都在减弱,国内生产生活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稳经济大盘,未来可以预期会有更多的帮助经济恢复的政策出台,经济向好的方向比较确定,市场稳定的预期正在形成。从政策出台,到政策落地见效,需要时间,这一过程中预期波动往往较大,2022年11月份以来的市场表现就在演绎这一过程。
生产生活恢复向好的方向已经确定,但对于恢复的节奏、恢复的程度以及中间会否面临外部因素的干扰等,我们暂时难以确定。在这一过程中,稳增长逻辑会持续发挥作用,直到经济企稳、向上、走强。因此,我们认为,经济稳住的预期过程中,价值型、消费性标的(地产/基建产业链、疫情恢复产业链等)更容易获得青睐,期间已经具备了很高性价比的成长股会间或表现;经济稳住之后,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景气度高、增长快、容易讲故事的增量经济领域和疫情受损快速恢复的领域更容易占优。观察时间点,可能是二季度中期。
风险方面,我们认为2023年的风险不在内部,更多可能来自外部,如欧美经济超预期的衰退、地缘政治等。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中融基金柯海东:经济修复将成为2023年的市场主线
2022年A股市场在国际地缘冲突、疫情、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宏观变量影响下,波动较大,整体表现欠佳。上证指数全年下跌约15%,创业板指下跌近30%。但我们认为2023年的股市将不乏亮点,开年以来上证指数已上涨近3%,创业板指上涨近4%。即使经历了开年反弹,但当前主要指数的估值水平仍处在长周期均值的下方位置,依旧具备较高的性价比,拉长至全年的维度来看结构性机会可能会比2022年多。
展望2023年,宏观经济可能体现出“内强外弱”的态势。过去的一年制约国内经济的中期与短期的原因分别是房地产与疫情,自11月底以来,两者都出现了积极变化。暂停了6年之久的房企股权融资再次放开,体现出政策层面对“保交楼”即供给端的支持态度。而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扩大内需放在优先位置,且把住房改善放在扩大内需的首位,可以预期房地产需求端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房地产销售、投资都有望在2023年回暖。疫情方面,“新10条“及第十版防控方案大幅优化了管控措施,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弱。另外,中央近期对民营企业、对外开放、平台经济等都有积极定调,有助于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当前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稳经济、保就业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类支持政策有望继续加码,叠加低基数效应,国内经济有望大幅修复。
外部经济持续走弱,欧洲经济或已开始下滑,美国经济具有一定韧性,但12月议息会议鲍威尔认为未来美国经济具有不确定性。当前投资者预期202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衰退并开启降息周期。海外渐进式下行对刚需型出口业务影响较弱;但我们认为断崖式下行可能构成市场风险的概率较低。在海外经济走弱、通胀缓解的背景下,预期2023年内美联储加息幅度放缓,对全球风险资产的估值压力有望减弱。
上述情况下,我们认为经济修复可能是2023年上半年的市场主线。中美经济与货币政策周期不同步,中美利差有望回升,外资流入也利好以“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而作为长期目标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国产替代都将为中国经济“提质“,这些领域可能在经济大盘企稳后获得市场青睐。具体而言,我们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疫后修复、经济修复带来消费的投资机会。首先疫情压制的消费需求有望恢复,过去三年疫情一直压制着消费品的需求,也包括消费场景的缺失,居民收入预期收缩等等。随着政策调整,尤其是稳增长政策发力,预计消费品的需求会有恢复,尤其是可选消费品需求弹性可能更大。其次,2022年三季度大众消费品的成本压力跟随通胀达到了峰值,一旦成本持续改善,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较好的盈利弹性。
第二,稳经济必要抓手的房地产产业链。众多市场机构预计2023年国内GDP增长目标在5%左右,在出口可能下滑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回暖对GDP的支撑不可或缺。房地产经过三年出清,剩下的龙头企业当前估值不高,或具有投资机会。竣工端的玻璃、防水、涂料、五金等,受益于房地产行业修复,同时具备成本下降空间,且相较地产公司业绩兑现更明确,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第三,高景气维持的新能源。光伏、储能在近期反弹后部分品种来到历史均值附近,但需求增速依然较高。上游硅料降价后,需求有望提升,电池片、组件环节的利润率回暖,业绩存在上调可能。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提升,解决消纳必不可缺,储能在装机成本下降的背景下有望爆发。经济回暖、消费需求回升后,电动车销量仍有修复可能,也是关注的方向之一。
第四,逆全球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自主可控具备长期机会。二十大报告中也多次提及要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安全。我们重点关注下游景气度持续高企,上游国产化程度仍然较低的环节,如生命科学的上游,及半导体产业中部分材料、测试仪器仪表的环节,制造业中部分景气度较高,国产替代率加速的细分领域。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定是否参与基金交易及相关业务。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者认购(或申购)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投资者应远离非法证券活动,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
【个人简介】
柯海东,毕业于中山大学财务与投资管理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曾任职于中国中投证券研究总部分析师;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曾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分析师;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曾任职于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副总监。2018年9月加入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泰康基金基金经理傅洪哲:坚守初心 深耕医疗健康全产业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披荆斩棘同时挑战不断的一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回首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并经历了很多,国内疫情反复冲击、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美联储加息等等,市场遭遇较大的冲击波动,各类投资也经受了不小的挑战,其中A股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21.63%,H股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5.46%,表现不尽如人意。
在2022年资本市场整体面临负向β的大环境中,每一位基金经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在竭尽所能去为持有人规避风险并创造α。我所管理的产品“泰康医疗健康A/C(015139/015140)”是一只主题型产品,既与宏观环境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医药等重点行业的表现。2022年在中证医药指数(399933)下跌22.44%的背景下,该产品A份额3月初成立至2022年底取得了+14.22%的收益率。
回顾2022年的基金投资历程,最难的在于单边下跌行情中的理性与坚守。21年7月初至2022年9月底,医药板块经历了长达15个月的回撤调整,最大回撤幅度超40%,无论调整时长还是调整幅度,都极度考验投资者的心态,漫漫熊市会消磨掉很多理性的声音、坚守的声音。面对调整,我们21年底提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观点,以前瞻化、差异化、价值化的视角,在医药传统主流赛道之外,挖掘出了不少具备良好安全边际、且发生较大边际改善的细分领域,希望借此将持仓的风险暴露水平控制的尽量低,这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药、港股医疗服务、血制品、国企改革等。良好的回撤控制既为后续年底净值反弹奠定了基础,也为基金持有人提供了相对不错的持有体验。
2022年9月底至年底,医药板块经历了2轮预期驱动的上涨行情,先是内部带量采购政策好转的预期,后是疫情管控政策好转的预期,底部反弹约17%(9.27-12.31),板块情绪回暖,成交量回升明显,泰康医疗健康保持稳定风格,也在这一波行业上行中取得了符合预期的表现。当然,我们依然有很多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在持续复盘、反思、求索,力求日臻向好,也欢迎各位投资者及各位同道多多批评指正。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医药板块此前面临的各类利空因素,诸如高估值、高拥挤、内忧、外患、黑天鹅等,已经化解出清,估值面、配置面、政策面、基本面有望形成四重共振,驱动2023年行情。我们预计2023年医药板块从此前靠预期驱动的第1阶段,逐步转入靠基本面兑现驱动的第2阶段,基本面兑现程度的好坏,是2023年重要的筛选逻辑。目前,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已基本成为全市场共识,那么考虑各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结合海外疫后复苏的经验来看,医药板块的基本面兑现确定性在2023年会具备天然的优势,诸多其他行业目前仍处于强预期弱现实的阶段,而医药部分领域已经进入强现实阶段。
对于医药板块内部细化的选择,考虑医药板块在制造、消费、科技、周期4大属性均有相关领域涉及,PPI回落制造成本降、科技政策扶持技术突破、刚需诊疗复苏、利率环境改善等,2023年预计均有潜在机会,需要基金经理在投资节奏上做出判断,我们看好创新产业链、医疗设备、非新冠中药、仿制药、医疗服务、国企改革、有用且有业绩的新冠线等,立足于安全边际,攀行于边际改善。
对于2023年市场风格而言,考虑经济基本面边际走强+流动性层面2023年压力不大,市场整体风格预计会更加均衡,无论是市值大小之间,还是成长价值之间,都预计会告别过往两年的极致分化转为趋于均衡收敛。
在分享2023年投资机会的同时,我们仍需要向各位投资者提示2023年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各类风险。首先,地缘政治对抗风险依然存在,需要密切跟踪关注并加以研判;其次,考虑新冠毒株变异以及海外的经验,我国仍面临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疫情冲击的风险,不宜盲目乐观;第三,各类产业政策的走向以及实施后的实际效果仍需要跟踪观察。
最后,我们要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各位投资者2022年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感恩过往的相伴,风风雨雨已共同走过。泰康基金秉持“长伴财富人生”的理念,2023将倍加努力,持续陪伴,望不负所托。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衷心祝福各位投资者2023年“阳”没“兔”气,健康快乐,幸福顺遂!
责任编辑:冯体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