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资本的年终总结

中国产业资本的年终总结
2025年01月06日 21:49 投资家

来源:投资家

20241227日,由投资家网、深圳市国际投融资商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年会”在深圳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包容进取”为主题,深度剖析股权投资全新业态,并广邀100+VC/PE、母基金投资大咖、50+产业资本,500位投资及企业精英齐聚一堂,围绕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等人群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助力股权投资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资本的新使命”专场,TCL创投董事长袁冰、中芯聚源合伙人张焕麟、上海国际创投总经理张曙东、讯飞创投合伙人徐剑、七晟资本总经理马萍萍等,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为“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年会”圆桌论坛实录:

马萍萍: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资本年会的最后一场圆桌,我是七晟资本的马萍萍,我们看到这两年人民币基金越来越占据市场主导,我们一级市场也迎来了产业资本的新时代。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有很多创新项目,还有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背后都是由地方政府和各个产业龙头所主导和驱动的。在此过程中,我们产业资本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今天圆桌的主题是,“产业资本的新使命”。在圆桌开始之前,我还是有请各位嘉宾先自我介绍。

袁冰:我是袁冰,来自TCLTCL创投是从2009年开始做,已经做了15个年头,管理100多亿规模,投了140多个项目,DPI、回报率都还不错,主要赛道除了TCL的生态外,基本上每隔45年就会开辟一个新的赛道,我们团队还是比较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TCL目前在具身智能、半导体、新能源方面布局比较多,谢谢。

张焕麟:感谢主持人,也感谢主办方投资家网召集大家在年末的时候相聚。我是中芯聚源的张焕麟,中芯聚源是专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的专业投资机构,我们基本上就投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包括材料、装备、零部件、ITMaaS、制造、封装、测试、芯片设计,也包括一些芯片的应用,公司成立于2014年,至今整整10个年头,投了300多家企业,目前为止有56家上市,管理规模300亿左右。我们都是产业出身,别的行业不太懂,我们一直布局在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里,把产业链打通。到目前来说,借助于前几年科创板的机会,很多企业都发展得不错,但是这个产业对技术的要求特别高,还有很多高精尖的事情还没解决,我们会继续专注在这个赛道里,继续支持这个赛道的企业,谢谢。

张曙东:大家好!我是上海国际创投的张曙东,感谢主办方投资家网的邀请,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上海国际创投是上海实业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上实集团1981年在香港成立,目前正聚焦于生命健康和环境健康这两个主赛道。国际创投围绕集团战略,重点做两个方向:一是绿色,服务环境健康赛道,二是智能科技,代表未来产业。国际创投2011年在上海成立,是由上海市财政参与出资设立的投资公司。谢谢。

徐剑:谢谢主办方投资家网邀请,我是徐剑,我来自讯飞创投。讯飞创投是科大讯飞旗下的产业平台,我们这些年一直深耕在AI赛道,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力量。我们大概成立9年多,回顾这9年的历史,无论是在投出项目的质量、数量还是行业贡献度,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我们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这样践行的:做人工智能产业的瞭望者,做人工智能产业投资的风向标。谢谢。

产业资本的不变与变

马萍萍:感谢各位嘉宾的介绍,我们看到前几位嘉宾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各个产业的产业资本,郑总可以作为第三方来观察和参与产业资本投资的动作,我补充介绍我自己。七晟资本是七匹狼控股集团控股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我们成立于2009年,我是2015年在七晟资本担任总经理的,帮七匹狼组建了硬科技和生物医药的团队。我们投了100多个项目,也有27个项目通过IPO退出。下面我想跟各位探讨一下,这两年我们大家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非常大的变化和调整,我想请问各位嘉宾,在此过程中,作为产业资本我们的战略、打法有没有什么变化,过程中对自己提出什么新的要求?

袁冰:坦率来讲,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因为我们都是产业资本,从产业里出来的。产业周期的变化、技术迭代、产品迭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投资还是以前的想法:一是围绕产业生态将其做深做透,新的想法是会把它做得更深更透。二是企业业务方向的桥头堡,通过投资视角尝试和发现新的业务机会。因为TCL是一个多元化产业平台,其涵盖泛半导体显示、半导体硅片、光伏硅片、智能终端、家电等,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我们是一个个行业逐步开始打得越深越透,寻找一些新的行业机会。谢谢。

张焕麟:我同意袁总的说法,策略上有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我们专注在集成电路、半导体这个产业的投资。集成电路、半导体这个产业是慢牛追快牛的产业,这个产业是研发周期长,认证周期长,但技术的发展速度还是蛮快的。你看这几年无论是从通讯、AI、大算力芯片的发展,技术发展迭代还是蛮快的。但每一个技术的研发、每一个产品的研发所花的时间是非常长的,这节省不了,也不是人多力量大的事情,他就是需要花这样的时间。在这个产业里,尽管过去几年里有很多做国产替代的企业获得蓬勃的发展,但在行业里还有更多的技术,更多的工艺,在制造的上游,材料、装备、零部件,在各个领域里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芯聚源的角度来讲,我们继续专注在这个赛道里,帮助这个产业链解决这个问题。好在我们在这个行业里有比较广泛的布局,我们投资的企业和我们在看的项目,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同一个产业链里,同一个生态链里互相都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在我们投资的企业里,不仅可以帮他们撬开客户的门,也可以帮他们提供供应链伙伴,让他们上下游串起来,能给企业的发展减少一点障碍,多铺一点比较平坦的道路。从大战略上肯定没变,从小的战术角度来讲,在我们赛道里细分还是蛮多的,不是每个赛道都可以成长出大平台、大企业。有一些赛道的天花板并不那么高,但在这个行业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会投资支持这样的企业,他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参与到大平台、大企业的发展。

张曙东:我们倒是有一些变化。我们集团公司是国有企业,现在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强调聚焦主职主业,我们的投资平台也要更加聚焦。在一些基本的投资逻辑、框架、要求外,现在我们去细分赛道,找特定标的时,可能会更关注到他能否对集团现有的产业形成双向赋能,大家能否一起,起步往前走。还有一些新兴产业、新兴领域,我们考虑如果我们持续支持他,他会否成为集团未来新的增长点,这是我们一些小的变化。

徐剑:人工智能这个赛道变化比较快,技术也日新月异,公司每天出来好几个新的,这是这个赛道的特点。我们一直在这个领域做投资,从大战略来说,继续耕耘这个赛道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变化。但技术的快速变化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让我们的战术层面有一点小小的变化,这点和前面嘉宾谈到的类似。第一,我们会做适度聚焦,期望企业跟集团能力和业务范围有更好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扶持和帮助我们的企业。第二是阶段,我们本身长期关注早期阶段,当前对阶段的要求会进一步聚焦。。最后,因为当前市场环境的风险比较大,人工智能这个赛道,创业企业的风险也比较大,我们对项目从投资开始到未来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思考会更健全,应对风险措施会想得更多,这是我们在操作层面上一些小的变化。

总体而言,我们整体上没有大的变化,会一直不忘初心,继续干这个事业。

产业资本如何赋能投资?

马萍萍:谢谢各位嘉宾的分享,这两年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中,看到背后有产业资本的身影,下面这个问题有点老生常谈。我们不仅能给被投企业提供资本,还可以赋能,请问你们是如何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你们的被投企业进行赋能,先从讯飞创投的徐总开始。

徐剑:最基本的供应商角度的赋能和合作,大家都会做到,我就不谈了。提一点略有差异的。讯飞本身是一个技术型企业,我们有非常庞大的技术团队。而AI是技术快速发展的领域,有着很多的创新。对于早期被投企业,我们会跟他们合作,牵引他们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科技项目,帮助他们的站位实现显著提升。当到了创业企业在技术有所成熟的时候,希望能有具备标杆效应的客户做一些验证的时候,我们会非常乐意去做小白鼠,协助企业做早期产品的打磨。另外,在整个AI领域,讯飞算是国内跑得最早,商业化落地最为成功的标杆企业,我们对AI技术的工程化落地更有话语权和经验。有机会协助拉通被投企业做工程化落地的工作。这几点是我们在一个创业企业初期,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

张曙东:我们对创业公司的赋能,除了品牌上的提升外,最直接的可能是我们作为其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场景,给它一些订单,树立全球标杆应用。另外,我们现在很希望和创业公司一起开拓新的业务、新的市场,发挥创业公司在技术、产品以及市场开拓、市场嗅觉方面的优势,国有产业集团在产业布局、政府关系、组织保障方面的优势,看看大家能否一起协同起来。还有一块是资本运作方面,如资产整合、股权整合,我们都可以和创业公司一起做一些事情。

张焕麟:我看项目的时候常常会问创始人,你创业这个项目,客户那里有你的铁哥们吗?你做出来的东西有人给你用吗?在集成电路行业里,大家研发的压力都比较大,对于生产制造良率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大家在做业务的时候,从工程师角度来讲,他们自己的压力蛮大的。要拿出时间、精力、设备、资源去尝试和验证新的产品,又要花很多时间,还是蛮挑战的事情。你没有铁哥们,这件事就很难做到。每个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并不是想到好的想法,有一个好的主意就能开发出来,客户就能用,一定在客户的引领下才能完善、量产和达到良率。我们中芯聚源在这里,因为我们在整个生态联里有广泛的布局,通过前期的研判,从认知上认可这个企业有一定的基础、有研发能力,能做一定的产品,无论是材料、零部件、装备或是软件,至少在这个生态链、产业链里,比较容易建立起大家互相之间的互信,大家合作起来都知道这个企业肯定不是忽悠的,他一定是自己的能力的。这样能加快大家在一起合作的步伐。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帮企业做很多业务开发,推荐人才,招引投资人,也帮他们和券商联系,和交易所交流,铺平走向资本市场的道路。我们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深入的,有时候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团队的同事,投后比投资还做得多,他们觉得和企业家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企业家特别愿意和我们投资团队经常交流,这也说明我们的投资团队对于我们的被投企业来说,还是能提供很多支持和帮助的。

袁冰:前面几位同行都已经说到了,原则无非是双向赋能,对彼此都要有价值。其实在具体过程中还是有一点区别,产业加投资团队,甚至加出资的LP资源,给被投企业赋能,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比如我们今年发起了一个10亿规模的基金,我们共同帮助企业成长,这种成长大家都提到了,中芯聚源的产业链做得很深,我们现在也遇到这个问题,越往前,我们越发现有些过去没有太注意的,源头的材料也有“卡脖子”的情况,但是要形成我们应用的产品,中间还有很多环节。产业不只是提供业务机会、联合研发、还是输送经验和市场,还有另一个支持,就是产业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初创企业找完善的产业链条是挺难的,如果我们产业方出面跟几家谈好,形成协同,整个链条就会捋得比较顺,这是产业投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事情。

马萍萍:好的。我简单介绍我在工作中的经历。前面几位嘉宾的谈到非常需要产业资源,前几年我在半导体行业做了一些投资,后来在项目上发现几个被投企业非常想接触的重要客户,也是我比较熟悉的朋友。我围绕这个领域,帮他们对接一些他们想得到的客户。我的母公司七匹狼控股集团也是国内几家大银行的重要股东,我们也是深创投有董事席位的股东,我们帮他们提供了融资方面的帮助。同时,因为我的老板本身也经历了产业界从创业者成为成功企业家的过程,所以我的很多被投企业特别喜欢跟他交流,我们集团旗下也有两家港股上市公司,分别是融资租赁公司和小贷公司,过程中给我们被投企业提供了一些间接融资方面的帮助,这是我们做的一些赋能。

产业资本合作共赢是常态

回到我们的主题,袁总提到战略上的合作,昨天晚上我们提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现在创投圈已经没有竞争对手,放眼望去都是合作伙伴和朋友。针对这个话题,大家最近有没有跟VC/PE或其他产业资本进行深度的合作,大家在过程中纷纷发挥了什么作用?

袁冰:深度合作主要是跟产业资本,也跟所有的同行做交流,我们和一些有产业优势的企业相互组建合作基金,可以共同协调双方的产业资源。我们跟同行的沟通一直都是有的,包括国资也好,券商也好,产业也好,外资基金也好,我们都有一些沟通。但这都是日常的交流,主要是分享对当下资本市场的看法和特点,当然也有合作机会。TCL的平台比较多元化,涉及到相关的细分行业比较多,跟相关的产业资本交流可能会深入一些。

张焕麟:我们产业资本之间的合作基本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和TCL创投、盈峰投资、讯飞创投在一起合作的项目都挺多的。在产投里,我们投资人不是竞争对手,大家都是合作伙伴。尤其是我们需要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对产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不同的角度互相验证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方向。这种合作真的是蛮多的,尤其对我们来说,半导体、集成电路这个行业里,我们特别喜欢和产业资本共同投资项目,从企业的创立到后来的发展,到引入资本,引入产业链,几乎我们在一起交流时都是完全透明的。因为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把企业做好。一旦我们在一起共同合作一个项目,我们都共同是股东,都是一家人,一家人的合作还是非常紧密的。

张曙东:我跟大家的观点稍微有点不一样。合作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在项目层面,我们在台上的这些人,大家之间肯定会合作非常多投资行业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竞争;二是在基金层面,大家之间的合作其实是越来越难了,因为大家都要做管理人,都要主导,双GP也要看能否合理解释。另外,关于产业资本,我理解大家说的产业资本是产业公司,如做产业的上市公司等,我觉得它们和基金的合作一定会加强的。基金管理的事情虽然说起来简单,一堆人拿着一些钱去花,但从我们从业这么长时间来说,这是挺专业的工作。

马萍萍:不好意思,我插一句。两年前有一个项目本来在犹豫,听说张总您打款了我赶紧签了协议。

徐剑:我简单分享我们的合作。从项目端,我们非常乐意而且全透明跟所有产业方合作,这些年与大家在项目上形成的合作案例太多了,每天都有不同的交流。除此之外,讯飞本身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单位,我们认为AI会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些板块并不是我们非常擅长的,我们也会通过基金合作的模式增强协同能力。我们会与其他的产业资本一起发起基金,通过这种方式补强我们新能源、生物医药方向方向的研判和赋能。叠加加上我们AI的能力,可以把AI+生命健康,AI+新能源赛道进行更好的覆盖。

产业资本的“募投管退”

马萍萍:下面是一个开放式吐槽的时间,今年听各位同行说得最多的是投资难、募资难、投后也难,各种难。我们产业资本在LP结构方面有不同的地方,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如果信心满满,收获满满,可以不吐槽,可以说一点自己想说的。

袁冰:我们团队比较小,尽管管理100多亿,我们也就20多个人。募资,尤其是跟地方合作,我们只选一些能完成任务的,基金还是要赚钱。不赚钱或者影响赚钱,任务无法完成,我宁可不拿。TCL在各地都有一些产业,如果条件比较苛刻,完不成任务,我基本不敢拿政府的钱,做投资包括国资,都是“募投管退”这几个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信心和恒心,把这两个词处理好,中国的经济一定会继续欣欣向荣。谢谢。

张焕麟:确实,这一年多来的变化,确实是比较大。都是大家始料未及的,好在我们前几年“子弹”准备得比较充足,现在还没遇到募资难。投资当然有点难,因为资本市场的规则变化,好在我们产业未来少则五年,至少可能也有十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做好自己的事情,专注在我们赛道里。只要我们的被投企业不出问题,我们投资的项目不出问题,给LP带来比较确定的回报,在募资方面还比较受LP的支持和欢迎的。

张曙东:从募资角度来说,前面几场论坛大家也都提到了,现在整个行业的LP结构不是很健康,很多传说中口袋很深的LP们,其实也没多少钱,要不然就给你附带一堆你不可能完成的条件。

徐剑:我们过去三年,每年的投资出手笔数和总体金额几乎没有变化,反映我们在“募投管退”没有遇到什么实际性困难。当然今天面对这个环境,也会有几点给我们增加了一些困扰。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赛道过去没什么人看,从23年底到24年大家都涌入来看这个赛道。导致AI领域的项目泡沫变大,很多项目变得很贵,很不好投。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风险性高、商业化难度高。对于我们来说想投出项目并不难,但我们给自己的要求是始终站在行业最前端,投出行业最好的项目,不断能够超越过去的自己。这也会让我们自身的压力很大。

产业资本的新使命

马萍萍:我们七匹狼体系今年有三个基金成立,但是今年的投资任务我们只完成了30%左右,接下来的投资非常需要借助各位产业界投资人的帮助。最后是本场论坛的最后一个问题,前面我们的问题句句没有提到这个词,最后我们就这个主题点题一下,大家再谈谈在我们心目中产业资本的新使命是什么?

袁冰:简单来说,我们产业资本既给投资人赚钱,同时巩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基础,讲得再大一点是希望借投资为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出一份力。谢谢。

张焕麟:两方面,既然是资本是投资,首先要有回报,不然就不是投资。在我们行业里,还有一个使命是自主可控,能建立独立自主,安全可靠的产业链。

张曙东:继续支持科技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

徐剑:我们一直的使命借助产业资本的力量推动技术和产业进步,推动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落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性。

马萍萍: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本次圆桌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创投 TCL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4 富岭股份 001356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01-13 兴福电子 688545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11.8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33.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