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调整对中资银行有何影响?银行信贷投放趋势有何变化?中诚信、穆迪这样看

房地产政策调整对中资银行有何影响?银行信贷投放趋势有何变化?中诚信、穆迪这样看
2022年11月29日 20:45 界面新闻

  2023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和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对中资银行的信贷投放和财务指标产生哪些影响?11月29日,在“中诚信国际-穆迪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年会上,穆迪和中诚信国际的专家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讨论。

  在目前疫情阶段性反复以及微观主体修复的背景下,银行在信贷投放趋势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此,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总监费腾表示,受国内疫情反复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零售贷款增速及占比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费腾介绍,随着加快零售贷款领域布局的速度,前几年银行零售贷款占比逐年提升的。2021年以来,根据国家监管政策导向,各类银行加大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同时,从A股上市银行数据来看,截止到2021年末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总额在总贷款中的占比较年初下降至42.74%,截止到2022年6月末零售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至38.60%。

  费腾进一步表示,近两年,银行更加聚焦于对国家重点领域信贷的投放,一方面是监管的政策导向推动,另一方面也是银行自身发展转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及分散金融风险的需要。近年来,银行业不断完善新兴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服务模式,并提升相关贷款投放力度。从央行的数据可以看到,小微贷款、中长期制造业、高新技术、绿色信贷等贷款增速均高出总贷款增速至少10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同时,费腾指出,随着国家战略性产业布局的持续深化以及坚持“房住不炒”等构建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政策的推进,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在2021年以来明显放缓,整体银行业信贷投放结构和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增贷款投放的区域上,地区间依然呈现一定的分化,2022年以来新增贷款规模和增速较快地方主要还是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银行面临着一定的信贷投放压力。

  此外,费腾提出,国家产业战略调整下,银行传统贷款面临转型调整。近两年,银行加大对新兴领域的贷款投放力度,但相较于传统贷款,高新技术、绿色和普惠这些领域存在着专业程度高、分布广、风险高等特征,通过传统手段展业则存在效率低、盈利弱的问题。基于此,银行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比如运用数字化等手段在获客、营销、风控等方面进行创新,中小银行在获取优质客户方面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因此,他建议,银行未来更应该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用科技手段做好客户管理和风险研判,提升信贷业务专业化和特色化程度。

  目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的16项举措的实施、房贷用户提前还款对银行业有何影响?房地产政策调整对银行资产质量有何影响?

  穆迪金融机构部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诸蜀宁指出,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的16条中提到,如果未来6个月房地产企业有到期的贷款,银行可以展期,而展期长度可以在目前政策允许的基础之上再额外地展期一年。这个措施对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银行的负担会有所加重,因为银行两年半以后面对房地产企业未来是劣变还是信用资质改善的判断存在难度。但16条措施出台以后有望对整体房地产行业起到稳定的作用,房地产行业有望缓慢地复苏,再加上经济如果有复苏的迹象,那整体系统性风险就能得到控制。

  对于按揭贷款“提前还款”的影响,诸蜀宁表示,下半年开始各个银行按揭提前还款的速度在加快,按揭借款人提前还本的问题不是信用风险问题,因为本金提前还给银行了,但银行面临再投资的风险,现在利率下降大环境下,如果借款人把本还了,银行还要考虑把资金怎么再投放出去。这可能面临优质资产挑选困难,也就是资产荒问题,不会直接对资产质量有影响,但对资产盈利存在影响。

  在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方面,诸蜀宁指出,房地产调整中长期而言还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对房地产企业贷款大部分不是对总部贷款,而是对于它属下的子公司贷款,换句话说是项目贷款,有大量抵押品,主要是土地、在建工程以及预售的住宅项目。这样对于无抵押贷款或者无抵押债券的风险属性是不同的。

  “虽然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可能对大行、全国性银行影响还是可控的,但对于一些中小银行、农商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还是值得关注的。”诸蜀宁进一步表示,中国银行业对房地产敞口,对公贷款大概7%、8%左右,国有大行更低,甚至不到5%。所以对开发贷有影响,虽然现在不良贷款率增长了,上半年有两家国有大行对公房地产不良率已经超过5%了,另外两家国有银行大约3%、4%,这在中国不良率披露水平是相当高的,但这没有传导到影响银行整体的不良率,银行整体不良率还是1.5%左右。因为,对公房地产贷款在银行整体贷款盘子里头占比相对可控,不是太高。

  对于中资银行信用风险的展望,穆迪发布的《中国银行体系展望-运营环境趋弱导致负面展望》报告指出,GDP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回调以及疫情干扰持续的影响将削弱未来12-18个月中国银行业的运营环境和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已放松了货币政策,包括下调利率,这将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过,银行仍将受益于系统内充足的流动性和稳定的存款基础。

  穆迪认为,由于运营环境、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趋弱,银行业的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银行业将面临更为不利的运营环境。穆迪预计,中国2022年实际GDP增速将放缓至3.0%,主要受到房地产市场回调以及疫情干扰持续的影响。

  穆迪还预计,2023和2024年增速均将小幅回升至4.0%,但仍低于以往的趋势水平。增长放缓的原因在于结构性因素、而非周期性所致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尽管政府采取了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扩大信贷额度以及多次降息以防止经济进一步放缓等,但信贷需求仍将疲软,银行贷款可能仅略有回升。

  同时,报告指出,银行的资产风险将上升。由于运营环境更严峻,新增不良贷款率仍是银行资产质量面临的一项风险。鉴于经济增长预期放缓,企业和零售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可能减弱。房地产市场回调过程中的波动性也将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风险。最近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如果最终得以恢复购房者信心并提振房地产销售,其影响蔓延至银行体系的风险将会降低。但是,由于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增加,银行在短期内将承担更大的信用风险。

  此外,报告进一步提到,持续的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将加大银行的资产风险。银行将继续使用其高额贷款损失拨备来处置坏账,使其不良贷款率基本维持稳定,并可能逐步降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影子银行活动敞口不太可能扩大。

  对于银行业盈利能力方面,穆迪表示,银行业盈利能力可能下降。为了响应监管部门降低企业和购房者融资成本的号召,银行下调了企业贷款利率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这将制约其盈利能力。由于存款和融资成本的下降将缓冲资产收益率降低的影响,穆迪预计2023年净息差收窄速度将放缓。鉴于新增不良贷款率风险,信用成本可能居高不下。不过,由于银行可能会逐步降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其贷款损失拨备将会缓解盈利能力的波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9 长盈通 688143 35.67
  • 11-29 晶品特装 688084 60.98
  • 11-29 美腾科技 688420 48.96
  • 11-29 欧普泰 836414 24.98
  • 11-29 绿亨科技 870866 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