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月21日电(王春霞)2024年,中国经济劈波斩浪,在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不断巩固的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从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
5%: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稳”,是202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这一年,在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及时部署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24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在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在这样的困难局面下,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经济总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初步核算,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
分季度看,受前期1万亿增发国债项目的支撑,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开局良好;二季度、三季度经济运行压力加大,增速回落,同比分别增长4.7%、4.6%;面对新情况新问题,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的重大部署,极大地提升了信心、改善了预期、激发了发展动能,四季度经济明显回升,同比增长5.4%,比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整体呈现出“前高、中稳、后扬”的U型态势。
从全球看,5%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30万亿元,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发展基础更牢,抗风险能力更强,我国为全球发展作出新的重要贡献。”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发展活力、扩大了市场需求、拉动了企业生产、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增强了发展信心,对四季度经济回升和全年目标顺利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康义说,综合近年来多数机构和学者的研究结果,我国现阶段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仍然保持中高速水平。
分析指出,2024年全年平稳收官,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效果释放是主要原因,同时也能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在基本面支撑和政策面呵护下,2025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回升向好势头。
5.8%:工业生产增势较好
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康义指出,2024年,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5G、算力、储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制造业强链补链扎实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2024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升到16.3%、34.6%,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6和1.0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受外需回暖、新能源汽车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较快增长带动,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持续处于5.8%的较高增长水平,明显高于GDP增速,而且波动性相对较小。伴随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市场信心修复带动企业扩产,四季度,工业明显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在“两新”“两重”政策效应释放下以及在抢占出口市场及海外拓展战略下,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比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尤其在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为5月以来最高点。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折射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成长。我国全球创新指数2024年排名升到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2025年预计维持上一年的稳增长政策路径,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所以政策支撑依然存在,工业产出将维持稳步回升态势。
西南证券(4.580, 0.00, 0.00%)叶凡也同样认为,“两新”政策在2025年有望加量扩围,继续支撑制造业生产,后续国内生产有望维持平稳增长态势。
3.5%:消费投资在加快
2024年,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力实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特别是四季度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容,效果在持续显现,市场销售的增速明显回升,促进了经济的回升向好。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平稳增长,规模稳居全球市场前列。其中,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比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随着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渐落地,2024年9月以来,汽车、家电、家具等商品消费增速在明显回升。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0.12%。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9.3%,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8%,增速居前。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
“12月份,消费增速加快,一方面反映政策促进精准有力,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另一方面,则由于就业形势稳定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有所增强。2024年全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同比增长5.3%,较前三季度的5.2%有所回升。”中国民生银行(4.180, 0.01, 0.24%)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24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拉动1.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近几个月家电、汽车等商品销售增长加快,对整体消费回升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康义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816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8%。
康义指出,网络销售、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不断发力,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5%,带动了快递业务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国货、国潮、国韵产品备受欢迎,数字文旅、直播带货、在线健身等新业态新模式也在层出不穷。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场景持续拓展,展现出快速成长的潜力。特别是高能效等级和智能家电零售额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显不足,消费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的提振。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值得关注的是,12月份,随着“两新”持续推动,涉及以旧换新政策的汽车、家电、家居等产品的零售普遍回暖,家电消费单月同比增速自11月的22.20%上行至12月的39.30%,家具消费单月同比增速从11月的10.50%回落至12月的8.80%,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14多亿人口基数和不断提升的城镇化水平,意味着我们的消费潜力空间巨大,这些都将有力支撑消费的平稳增长。”康义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是大力提振消费。专家预计,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继续平稳上涨,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均对消费增速全面企稳起到了积极作用。
3.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2%;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
分领域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在“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托举下保持高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比前三季度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7%,比上年加快9.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明显反弹至2.6%,创下202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表明2024年9月以来国内政府需求的走强在2024年12月开始撬动民间需求改善,这也意味着这一轮总需求回升或具备较强持续性。”国信证券(10.770, 0.07, 0.65%)经济研究所宏观与固定收益分析师李智能表示。
招商银行(42.030, 0.32, 0.77%)研报指出,前瞻地看,2025年基建投资在资金、项目两端约束或进一步缓解,一季度或维持高速增长。一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发力、支出节奏前置,二是地方化债工作继续推进,三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两重”项目,四是新增专项债投向扩围和审批优化。
工银亚洲发布的研报指出,展望2025年,基建投资有望加力扩围、仍是投资增长的重要拉动力。2025年财政适度加力,提升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和优化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可为基建投资提供更为充裕灵活的资金来源,预计基建仍是投资增长的重要动能,结构性增长亮点也可期。
展望:2025年总体延续回升态势
2024年我国经济克服了复杂的内外环境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走出了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顺利地实现了主要预期目标任务,推动了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尽显韧性。2025年,中国经济又将迎来怎样的风景?
平安银行(11.550, 0.05, 0.43%)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2025年预计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宏观政策将保持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但高基数下支持的弹性可能有限。2024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成效,销售和价格初步企稳,资金逐步改善,而投资的恢复“弹性”,或取决于企业投资意愿的恢复程度。
国联证券(11.630, -0.14, -1.19%)宏观研究员方诗超表示,预计2025年内外需或将迎来“接力”,外需对GDP的拉动或有所放缓,内需则有望加快修复,全年GDP同比增速可能达到5.0%。投资方面,基建投资有望加速,制造业投资也有望保持扩张;消费方面,随着“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力度加大和范围拓宽,叠加居民风险偏好的改善,消费也有望进一步修复;净出口方面,由于关税政策、高基数、海外库存偏高的影响,出口可能面临下行压力,进口则有望随内需修复而改善。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在宏观政策发力和微观主体活力提升的支撑下,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延续回升态势。在中央和地方积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作用下,预计2025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楼市股市稳住产生财富效应、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和提高居民养老金,预计2025年消费增速将有所回升;随着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逐步企稳,并在后续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作用下,2025年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收窄,降幅收窄从同比看就是正贡献。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表示,展望2025年,“十四五”收官经济增长目标或延续偏高,但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抢出口”之后或面临回落压力,国内宏观政策或更加积极有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2025年经济运行会展现强大韧性,主要支撑来自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出口企业的抗压能力。
时与势仍在,这边风景依然可期。
编辑:尹杨
![](http://img.t.sinajs.cn/t5/style/images/face/male_180.png)
![](http://img.t.sinajs.cn/t5/style/images/face/male_180.png)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纽约大屏悼念大S网友拒绝众筹 不能用钱来衡量 收起纽约大屏悼念大S网友拒绝众筹 不能用钱来衡量
- 2025年02月13日
- 13:02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71,709
53页调查报告!胖东来通报红内裤掉色事件:多人免职,奖励顾客500元!再追责“不低于100万元”
- 2025年02月14日
- 11:04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3,009
热搜第1!姚笛被《演员请就位3》删除,上午还在宣传
- 2025年02月14日
- 16:05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12,174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趋势领涨今天 03:21:18
最后二个交易日!!!最后二个交易日!!!最后二个交易日!!!【“惠“聚元宵】乐享头彩!即日起《潜伏擒牛》VIP课程全场六折,半年VIP课程低至881元/月;更有月课1088元/月,季课6折3088元/三个月。活动过后价格会提升,切勿错过!加入至尊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 【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日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明日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赶紧戳,直接购买:【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01:43:30
1、高盛:乐观预期下 MSCI中国指数今年将飙升28%!2、德银唱多: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会消失 A股和港股中期超过此前高点。3、贝莱德:看好中国股票和利率债 对未来12~36个月中期中国市场保持乐观。4、美银:美股的全球主导地位正在减弱 建议做多中国股票。而高瓴旗下的基金更是直接重仓了中概股,所以,全球股市只有A股和港股是被低估的,后期进行估值修复,走出慢牛是值得期待的!昨天大盘缩量上涨,周末到目前消息面都是偏向利好的,下周就看大盘反弹的量能了,只要能够放量,本轮大盘上攻到3400点附近是大概率事件 -
趋势领涨今天 01:43:26
三、杭州“六小龙”之一群核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杭州六小龙分别是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它们均为“互联网之都”杭州近年来崛起的处于新技术领域前沿、在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新贵”。现在群核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港股集中了很多优秀企业,比如小米、腾讯、百度、阿里、京东等,但这些企业因为股权问题,都不能在A股上市,所以,港股走势比A股强,现在群核科技又宣布在港股上市,A股市场虽然这两年减少了IPO,但同时也减少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上市的垃圾股太多,所以,IPO的规则是不是要修改一下呢?周末港股七姐妹的消息也是比较多,港股七姐妹是阿里、拼多多、比亚迪(sz002594)、小米、网易、腾讯、美团。这些企业映射到美股七姐妹英伟达、微软、特斯拉等,你们觉得有对比性吗?不过,港股这次大涨,港股七姐妹确实功不可没!像阿里港股,今年涨幅高达50%;小米去年上涨121%,今年又涨了30%,市值突破万亿等。不过,今年A股、港股的小牛市,真应该感谢杭州六小龙,这六家公司虽然体量不大,但都是全球最前沿科技领域中的佼佼者,带动了科技股疯狂!四、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披露四季度美股持仓 前十大重仓中概股占8席数据显示,四季度HHLR Advisors前十大持仓中,中概股占据八席。百济神州(sh688235)、阿里巴巴仍为前两大重仓股,此外还有拼多多、网易、贝壳、唯品会、传奇生物和富途控股。在HHLR Advisors四季度新进买入的4只股票中,2只为中概股,四季度HHLR Advisors增持了10只股票,其中4只为中概股。 -
趋势领涨今天 01:43:19
数据利好 汇金重磅 晚间四大消息前天大盘调整,昨天回踩5日线附近以后开始企稳,港股更是疯狂拉升,收盘大涨超过3.6%,恒生科技指数收盘大涨超过5.5%,重点是,A股收市以后,港股还在继续拉升,难道是A股真的影响港股大涨了吗?我们多次提示,港股是外资、机构资金占比较大,消息面比A股灵敏,每轮行情启动都是从港股开始的,所以,只要港股继续涨下跌,最终行情会传递到A股市场,不过,重点是希望A股内资能够挺起脊梁骨,不要天天砸盘!一、数据出现利好昨天收盘以后,央行公布1月份经济数据:1、2025年1月社融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预估为6.5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2、2015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预估为4.53万亿元,超出预期;3、中国1月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M1-M2的剪刀差收窄至-6.6%,说明经济开始活跃,市场流动性变好!不过,这点可能与数据调整有关,重点是M1在连续9个月为负后,终于首次转正!对房地产、大消费是利好。总的来说,一月份经济数据偏向利好,大家可以安心过周末了!二、中央汇金重磅:将控股四大金融机构昨天收盘以后,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中证金融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股东拟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划转完成之后,中央汇金将控股这四家重要金融机构。财政部将所持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 ;同时,中证金融公司66.7%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说明国内金融资产整合开始拉开序幕,以前市场希望出现平准基金,中央汇金整合金融资产就相当于平均基金的角色,但平均基金可能就不会推出了!该消息主要利好金融整合概念股,利好券商。 -
趋势领涨今天 01:20:18
【饺子登顶中国影史导演票房榜】据网络数据平台,导演饺子凭借哪吒系列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已拿下157.63亿元票房成绩,超过陈思诚,登顶中国影史导演票房榜。 -
趋势领涨今天 00:27:32
大家早上好!趋势为王,做股海的领航者,新的一天,新的战斗,欢迎你来到本直播室!新进的朋友请注意点赞,收藏本直播室,以方便你下次观看,谢谢大家的支持!【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2025-02-14 11:49:27
杭州“六小龙”之一群核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建银国际。招股书显示,群核科技营业收入由2022年的6亿元增加10.5%至2023年的6.64亿元;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3年及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年度/期间亏损分别为人民币703.7百万元、人民币646.1百万元、人民币489.5百万元及人民币422.1百万元。 -
数字江恩2025-02-14 09:31:20
所以,回踩的核心是看15分钟轮峰线的支撑,支撑则没有大的风险、大的回踩,只是宽幅震荡等待周线金叉完成。而有效跌破15分钟轮峰线,才是真有回踩。下周,便等待大盘3220的冲高完成,和确认回踩支撑。 -
数字江恩2025-02-14 09:31:15
15分钟图来看,大盘已经突破了图上的3464-3418的蓝色轮峰线,其后蓝色轮峰线应该变为支撑。目前来看,蓝色轮峰线的支持,和5周线的支撑是共振的。下周大盘3220后的冲高完成后的回踩,只要不跌回轮峰线之下,那么即使5周线支撑,这样哪怕有所震荡,也是5周线金叉10周线的过程而已。【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2025-02-14 09:31:02
5分钟图来看,3220向上的结构其实还未真正出现问题,维持了趋势结构。下周来说,只要不跌破本周五最低点,还会继续向上新高一下本周最高点,但本周最高点之上空间也不大。3220向上走势完成之后的回踩,便对应5周线10周线金叉时的震荡。【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