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集采药品质量和疗效问题受到上海、北京等地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一份来自上海市医疗界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中,委员们表示某些集采药效果不稳定,但医生在临床使用中没有选择权,呼吁给原研药留出通道,以保障患者用药选择权和治疗效果。
提案主笔人、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更是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来形容临床用药困境,引发舆论关注。
《生命时报》采访多位权威专家,共同探讨集采药疗效相关问题。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教授 邓勇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马进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金维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 狄文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施婕 钟财芬 虞晔 牛雨蕾 田雨汀
“常有患者反映药效有明显差异”
全名为《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由上海20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
他们大多是著名医学专家,除郑民华外,还包括瑞金医院党委书记胡伟国、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中山医院内窥镜中心主任周平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等。

提案中提到,“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特别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以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面对如此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渠道”。
以麻醉药品为例,郑民华表示,过去进行外科手术时,用合资或进口的麻药能算得准时间,现在却不行。以前一支麻药能起到的效果,现在需要三四支才行。
上海某三甲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张建(化名)也有相同感受,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协助医院内镜科手术时,有时患者会提前苏醒,这样的情况以往比较少见。有些集采麻药质量不佳,药效不够,跟说明书剂量差距很大。手术中是否要加大剂量、加大多少,考验着麻醉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另一位上海三甲医院骨科医生刘亮(化名)告诉记者:“现在进行外科手术前,会遇到患者用集采药无法很好地降低血糖的情况,导致原定手术迟迟不能进行。抗生素仿制药效果也不理想,术后感染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术后镇痛药效果不如以前,加大剂量又会产生副作用。我们有时会建议患者去院外正规平台买进口药。”
郑民华还提及自己父亲的真实案例:他将服用多年的原研降压药换成集采仿制药后,服用推荐剂量血压都降不下来,需要两倍药量才能起效。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优化药品集中采购中存在问题的提案》,其中提到使用相同剂量的降压药,进口药可以将血压控制稳定,而使用集采药,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水平或波动较大。卢长林表示,虽然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支撑,但医生普遍反映,与原研药相比,集采仿制药治疗效果欠佳。
集采药疗效问题也波及肿瘤治疗。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郑阳春在其自媒体平台发文称,不少肿瘤内科医生反映,如今病房里经常遇到输化疗药出现急性过敏反应需要抢救的情况,自己也曾连续遇到两位患者在服用集采药后出现明显恶心呕吐,换用进口药不良反应马上消失的情况。他直言:“如果化疗药物的有效成分不够,导致延误治疗、提前复发或转移,最后伤害的是病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教授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疗效的重要性。他表示,质量不稳定,药效无法保证,可能导致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不良反应几率,甚至提高罹患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此外,这一问题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医疗行为,让医保承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医患矛盾,甚至降低患者对医疗系统的信任度。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药效
2018年至今,我国已进行10批次药品集中采购,共纳入400多种药品,主要覆盖治疗基础疾病和慢病的常用药,在“以量换价”的逻辑下,药品价格大幅降低。
这反映了国家进行药品集中采购的初衷,即挤掉药价虚高水分,斩断医药灰色利益链,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促进合理诊疗,保证医保基金稳定,减轻民众医疗负担。
2024年12月刚结束不久的第十批集采,有药品降幅超90%。比如,降糖药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单片报价不足0.2元,该药最高有效申报价约为1.49元;默沙东原研药单片价格约为7.1元。
邓勇指出,虽然不同品类药物原研药和仿制药在集采中的比例差异较大,但随着集采深入进行,原研药在集采中的占比逐步减少,特别在常见慢病用药领域,仿制药已达到八九成,主要原因还是仿制药的价格优势,符合集采降低药品费用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如果价格相对较高的原研药大量进入集采,医保将承担更大压力。为了控制医保支出,集采从政策设计上就对原研药的纳入较为谨慎。
前不久,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在网上掀起热议,人们普遍发出疑问“这样的药你敢吃吗”,集采药价格过低引发民众对质量的担忧。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进教授表示,如果药企规模、产量、销量足够大,可极大降低成本,而经过药物一致性评价和抽检过程的药品,质量应是可靠的。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家集采还处于起步阶段,药企众多,可能存在生产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邓勇认为,从生产到监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集采药效果不稳定。
企业生产把关不严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仿制药企业可能会选择质量较低的原材料,导致不同批次的原材料质量出现波动。部分企业在药品合成、提纯、制剂等环节,工艺参数控制不精准,难以保证质量一致性。如颗粒大小、晶型等出现差异,可能影响药物溶解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一致性评价标准不高
国产仿制药进入集采竞标的前提是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即以生物等效性试验,证明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与进口原研药一致。这些药品在研发时不需要进行原研药所经历的完整临床试验,但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有其复杂和特殊性,如人体的个体差异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现有的药物一致性评价指标更多侧重于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理化性质,缺乏对药物中杂质、辅料与主药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考量,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临床疗效。
监管处罚力度不足
监管资源紧张的现状,导致药品监督不够全面和深入,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相关处罚力度也不足,如罚款金额与通过降低质量获取的利润相比微不足道,导致企业违法成本较低,无法有效遏制违规行为。
集采做好“管”与“放”
就上海市部分政协委员反映的集采药品质量参差不齐、药效不稳定等情况,国家医保局于1月17日发函,请上海医保局联系提出提案的政协委员,代表国家医保局致谢,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有效回应社会监督。
此外,国家医保局计划于1月21日赴上海听取意见,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国家医保局表示,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一线专家发声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具有积极意义。他呼吁,专家们能发布更有说服力的临床数据,比如集采落地前后使用原研药或仿制药的治愈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疗效指标的临床统计数据。
我国某高校药学专家表示,临床医生观察到的药效问题,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掺杂其中,如患者个体差异等,期待有关部门给出更多数据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狄文也认为,目前反馈更多是“感受”和小样本量数据,缺乏大数据支撑,现在既需要医疗部门提供患者治疗数据,也建议企业公开成本核算。
如何解决集采药物质量不稳定带来的连锁影响?邓勇、金维刚等专家建议,主管部门要做好“管”与“放”,进一步优化完善集采政策。
保障医患合理选择权
在集采框架内设立合理的使用机制,允许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原研药,并设置合理的报销比例。
在充分了解药物差异的基础上,让患者自主选择是否自费使用原研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保障原研药购买渠道畅通。
提升一致性评价标准
除了现有的评价指标外,增加对药物杂质、辅料质量和作用、药物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价细则。
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样本量和试验人群的多样性,更精准地评估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等效性。
落实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负责收集、整理和上报相关信息,与药企共同重视不良反应报告数据的分析,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仿制药。
以药品质量为导向
调整集采规则,提高药品质量权重,将药品质量、疗效、价格、临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都列入集采参考,同时综合考量企业规模、实力、口碑、过往抽检记录等因素,对于疗效不好、不良反应较大的集采药品强制退出。
此外,加强药品上市后的质量监控,发现问题企业,责令整改,或及时解除采购协议,变更供货企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程序员辞职成网约车“单王” :3年赚近70万,今年将赚到100万 收起程序员辞职成网约车“单王” :3年赚近70万,今年将赚到100万
- 2025年02月22日
- 09:57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2,194
美国威胁:敢不签,切断星链
- 2025年02月22日
- 10:26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526
财政部定调农民养老金上涨,多地已开始调整,最高涨了40元
- 2025年02月22日
- 09:40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964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趋势领涨2025-02-22 07:46:21
在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刚表示,以模仿学习为主的端到端技术面临挑战,一方面高质量场景数据稀缺,驾驶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模仿学习存在性能瓶颈。他还透露,商汤下一代与世界模型协同交互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方案将在4月车展发布,此外,日日新大模型6.0也将在今年发布。 -
趋势领涨2025-02-22 04:06:31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2025-02-22 02:07:22
【年内公募基金斥资超33亿元参与定增】财联社2月22日电,今年,定增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1月22日,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在业内看来,允许公募基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将给定增项目带来更丰富的资金来源,为定增市场注入新活力,有利于推动定增市场规模的扩大。东方财富(sz300059)Choice数据显示,以增发上市日计算,今年以来已有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定增认购总额达33.29亿元。 -
趋势领涨2025-02-22 02:06:13
三、美股大跌 中概股上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大跌,纳指跌2.2%,本周累跌2.51%,创去年11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标普500指数跌1.71%,本周累跌1.66%,创1月中旬以来最大单周跌幅;道指跌1.69%,本周累跌2.51%,创去年10月下旬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大型科技股普跌,特斯拉、英伟达、英特尔跌超4%,奈飞、谷歌、亚马逊跌逾2%,微软、Meta跌超1%,苹果小幅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65%,本周累涨1.57%,连涨六周,逼近去年10月份高点。阿里巴巴、拼多多涨超5%,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涨逾4%,京东涨3%,百度、蔚来涨近2%。美股大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2月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初值疲弱,引发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但这些数据跟我们关系不大,无非就是降不降息的问题,但昨晚中概股、富时A50都是上涨的,特别是本轮领涨龙头阿里大涨超过5%,所以,下周大盘低开高走的概率是很大的,错过了周五加仓的朋友,下周一应该有机会。 -
趋势领涨2025-02-22 02:06:04
美股大跌 中概股上涨 晚间三大消息昨天是非常激情的一天,大盘指数迎来了突破,个股更是上演了疯狂,导.火.索就是阿里财报超预期,激发了科技股的疯狂,美股有英伟达,A股有寒武纪(sh688256),现在又出了一个阿里,乱世出英雄,国内科技英雄层出不穷,这是好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今年A股和港股不能牛冠全球,那确实对不起投资者了,不过今年以来,港股已经是牛冠全球,现在就看A股了!前天我们发布文章提示,这两天会有一个急跌,但昨天市场出现了利好,市场选择了向上,但向上就没有急跌吗?我们认为这个概率不大,向上只是改变了方向,但一天的量能不能决定任何事情,下周如果大盘不能继续放量,想大盘连续大涨是不现实的,特别是昨晚美股出现了大跌,下周A股低开不可避免,这个低开回踩应该就是机会。一、证监会:加快培育耐心资本 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DeepSeek的成功激发了各方的信心,杭州“六小龙”之一群核科技也要到港股上市,但这些科技公司起步都是需要大量烧钱的,DeepSeek通过量化赚了很多钱,才有了现在的DeepSeek,但现在光靠量化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前期爆出了要融资,当然市场还有很多潜在的“DeepSeek”,这些公司都需要上市,证监会提出了要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其意思说明A股融资要加速了,对市场是利空。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正常的市场就应该是优胜劣汰,A股垃圾公司太多,才引发了现在的肥胖,港股近期之所以走势很强,就是因为港股有腾讯、阿里等很多优秀的公司,所以,A股放开IPO,只要是好公司,对市场不是坏事,重点是要加速淘汰垃圾公司。二、国资委部署深化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国资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坚定攻关大模型,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这次AI,民企先行,攻克了第一个堡垒,剩下就看国企了,国企不能拖后腿,难怪昨天中联通、中电信涨停,三大运营商作为AI的最前沿,这波科技贡献是不是太小了?所以,后期要加把劲了!三大运营商能稳定,科技板块就还有机会。不过,我们要提醒的是,2018年炒作的大消费;2020年炒作的新能源;去年炒作的ChatGPT,随后都回到了起点。科技股这波抱团比较猛,行情没有走完,但炒作完要注意撤离。 -
趋势领涨2025-02-22 01:41:19
【年内公募基金斥资超33亿元参与定增】今年,定增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1月22日,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在业内看来,允许公募基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将给定增项目带来更丰富的资金来源,为定增市场注入新活力,有利于推动定增市场规模的扩大。东方财富(sz300059)Choice数据显示,以增发上市日计算,今年以来已有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定增认购总额达33.29亿元。 -
趋势领涨2025-02-22 00:54:15
大家早上好!趋势为王,做股海的领航者,新的一天,新的战斗,欢迎你来到本直播室!新进的朋友请注意点赞,收藏本直播室,以方便你下次观看,谢谢大家的支持!【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2025-02-21 10:54:37
证监会发布会,注意两个要点: 1、资本市场是数亿老百姓(sh603883)投资的重要渠道,这个应该是第一次说,说明开始重视2亿多散户。 2、证监会坚持重拳出击,切实维护好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以前都是“保护”,现在变成了“维护”。 -
数字江恩2025-02-21 09:48:38
所以下周还会有一次回踩,第一支撑10周线,第二支撑15分钟图轮峰线。只要支撑不跌破,那么宽幅震荡完成之后,大盘会继续向上运行。 -
数字江恩2025-02-21 09:48:33
30分钟图来看,之前的行情展望已经说过,可以突破三角形顶点,也可以突破红色轮谷线。本周收盘在顶点之上,刚好收盘在红色轮谷线,还不算站上红色轮谷线。从30分钟图的三角形来看,蓝色轮峰线突破后变为支撑,这个位置和10周线的支撑是完全吻合的。【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