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城濮之战与安徽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与安徽
2025年01月10日 00:01 媒体滚动

转自:新安晚报

  楚成王在位期间,先后灭亡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境内的十多个小国,又将陈、蔡、郑、许等比较知名的诸侯纳入楚国势力范围。在春秋争霸交锋中,楚成王先是战平齐桓公,既又战胜宋襄公,就在他即将登临霸主之巅时,晋文公横空出世,在晋、楚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退避三舍而后取得完胜,战事虽然发生在山东,但是对安徽的影响深远。

  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因箭伤而亡,楚成王则在郢都隆重接待了晋公子重耳。重耳是晋献公之子,因国内储位之争,重耳出逃,在国外流亡长达19年。经历千辛万苦之后,重耳于这年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定会有大作为,于是就以国君的礼节隆重接待。有一天,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气氛十分融洽。席间楚成王忽然向重耳发问:“公子日后如果能回到晋国为君,将怎样报答于我呢?”

  重耳感到很为难,略加思索后回答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都是大王拥有的。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君王土地盛产的。晋国有的这些东西,都是楚国的剩余之物,我还能用什么来报答君王您呢?”

  楚成王说:“话虽然如此,可你总得报答我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倘若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晋国与楚国如果操演军事,一旦在中原相遇,我将指挥军队退兵九十里相让。这样做如果还不能得到大王的谅解,我只好左手拿着鞭子与弓,右边佩着箭袋弓套,与君王较量一番。”重耳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这段话产生了两个成语:一是“退避三舍”。古代行军以30里为一舍,三舍共计90里。退避三舍就是主动退让、回避90里,比喻对人退让,不与相争;一是“与君周旋”。表面上说得很礼貌,实际表达的意思是,我愿意与你较量,奉陪到底。

  次年,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是为晋文公。第二年,晋文公扶持周襄王平定了王室动乱,在诸侯中威望大增,于是晋国成为楚国的争霸对手。公元前632年,楚之盟友宋国背楚附晋,楚成王派大将子玉伐宋,将宋国都城围困。晋文公出兵救宋,双方即将面临正面冲突。

  楚成王与晋文公都不想发生战争,楚成王还告诫子玉要“知难而退”,但子玉执意要战。晋文公如约,指挥晋军主动后撤三舍90里。这是成语“知难而退”在典籍中的最早使用。

  随后晋、楚两军于城濮(今山东鄄城县西南)展开会战。晋军选择楚军的薄弱环节,首先击溃由陈、蔡两国组成的楚军右翼。同时晋军主力伪装退却,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回师夹攻,加以击溃,迫使楚军中间的主力也往后撤退,楚军全线溃败,楚军主将子玉谢罪自杀。

  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荥阳市境内)组织诸侯盟会,周襄王亲自前往慰劳晋师,晋国向周襄王献楚国战俘,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希望晋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晋文公成为新一代霸主。楚成王北上的锋芒受挫,被迫向晋国请和,暂时退出中原争夺,将战略主攻方向转向江淮。

  楚成王太子商臣(楚穆王)是“蠭目而豺声”(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的“忍人”(残忍之人),当初楚成王拒绝别人劝告,坚持要将商臣立为王储。公元前626年,楚成王察觉到商臣的毛病,打算将他废黜,改立他人,于是商臣与其师傅潘崇合谋,发动政变,率领宫中甲士将楚成王包围,并逼迫他自杀。楚成王请求吃了熊掌再死,但被商臣拒绝,楚成王只得自缢而亡。《东周列国志》演绎说,潘崇逼迫楚成王自杀,“成王曰:‘孤方命庖人治熊掌,俟其熟而食之,虽死不恨。’潘崇厉声曰:‘熊掌难熟,王欲延时刻,以待外救乎,请王自便,勿俟臣动手!’”就这样,楚成王临死前还为中国的语言宝库贡献了“熊掌难熟”的典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晋文公 楚国 安徽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6 亚联机械 001395 --
  • 01-16 海博思创 688411 --
  • 01-14 富岭股份 001356 --
  • 01-13 兴福电子 688545 11.68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6.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