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冬日的上午,走进韩旭的工作室时,他正在翻看关于古代兵器制造的资料。作为非遗项目辽派百炼钢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韩旭正在复刻收藏在沈阳故宫里的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剑”。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已经手工雕刻完毕的剑柄上时,那折射出来的历史光芒便是年轻的韩旭所追求的。
藏在房梁上的箭镞见证技艺传承
几枚锈迹斑斑的箭镞,是韩旭工作室辽派百炼钢技艺的“镇派之宝”,这几枚箭镞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的传统中,人们常常在屋顶横梁上放置一些物品来辟邪。这几枚箭镞便是房梁上的压梁之物。在当时私藏兵器是要杀头的,但马家的前辈们之所以把这几个箭镞放在上面,并非为了辟邪,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承这门技艺。”韩旭说。
清入关定都北京后,沿袭明代两京制崇盛京为陪都,并于顺治、康熙两朝完善官制。至康熙三十年,始设兵部,至此以盛京五部实掌行政事务。兵器锻造皆由盛京兵部负责,而辽派百炼钢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马琛,清嘉庆年间便在盛京兵部负责锻造、修复兵器军械,其子马万吉继承衣钵继续为盛京兵部锻造、修复兵器军械。到第三代传人马青、四代传承人马文杰时,已不再为兵部打造兵器,只是以锻造农具等谋生了。
尽管从打造兵器转入锻造农具,但马家的传人们依然在努力延续这项技艺。到1952年,第五代传承人马金响应国家招工号召,进入原国营112厂开始为祖国航空事业奋斗。
时代的变迁,让这项技艺面临着失传。马金的苦恼让他的好友、韩旭的爷爷看在眼里,韩旭的爷爷提议让自己的儿子韩义学习这项技艺。马金为了能够将祖传的技艺传承下去,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就这样,韩旭的父亲韩义成为第六代传承人。
父亲为儿子做“传承嫁衣”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打铁。”韩旭说,这是父亲在他小时候经常吓唬他的一句话。没想到小时候父亲的恐吓之词却成了他现在追求的新目标。
1977年,韩义跟随马金学习古法百炼钢和镔铁的锻打及制作传统工艺兵器,并收集相关古籍资料。几十年来,韩义传承古法,自己钻研并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使得辽派百炼钢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韩义数十年的钻研为儿子韩旭成为非遗传承人奠定了基础。
“我现在用的很多资料都是我父亲收集的,很多资料现在都找不到了。”韩旭说。韩旭自幼对传统百炼钢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少时即随父亲学习古法冶炼和锻造技术,研究修复技巧,能独立完成从锻造百炼钢原料一直到成品的制造。2006年韩旭进入工厂学徒,学习现代机械加工,在熟练掌握现代加工技术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如何将现代加工技术应用到传统工艺中去。在把握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方面,始终坚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坚持“移步不变形、变化不走神”的原则,努力追求传统与创新的统一,努力避免在所谓创新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对传统技艺造成伤害。
复刻郑家洼子青铜剑讲述沈阳故事
传承辽派百炼钢技艺,用刀剑故事讲述沈阳故事,是韩旭一直努力的方向。
韩旭说,辽派百炼钢的特点是古法的冶炼、锻打、淬火、研磨,主要继承了汉代冶铁锻打技术,研究其技艺,对挖掘、传承和保护中华冶铁锻打技术,特别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百炼钢和镔铁技术,具有深远意义。
复刻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剑”是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目标。
明朝御赐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剑”是珍藏在沈阳故宫的努尔哈赤御用兵器,剑首硕大,呈海棠形,开光内錾刻天官、鹿、鹤图案,寓意“天官赐福”“加官进禄”“松鹤延年”,剑格中间饰鱼纹,两端为龙兽,护手有“玉兔望月”图案,象征“玉兔呈祥”,柄茎上包牛角,鞘外镶铜质螭虎、螭龙纹饰,均呈现明代常见剑装的特征。
韩旭说,为了复刻这柄宝剑,仅完善设计图纸就用了三个多月,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力求做到逼真完美。
近年来,韩旭利用业余时间奔波于世界各地,参与各种传统兵器制作交流活动和展览,也捧回了中国(北京)国际冷兵器文化艺术展“最佳直刀奖”、中国龙泉国际冷兵器文化艺术展国家级非遗金属锻造技艺类作品联展金奖、“丰物辽宁”文化创意产品大赛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主题单元优秀奖、沈阳工业设计大赛产品组文创类铜奖等多个奖项。
除了制作专业的刀剑,韩旭还打造生活用具。通过一件件冰冷的刀具让人感受这项技艺的温暖。
接下来,韩旭还将复刻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里的青铜短剑,这是父亲一直以来的愿望,他想去圆父亲的梦想,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把青铜剑的故事,了解沈阳的故事。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盖云飞
摄影 李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