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工业遗存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工业遗产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
近日,陕西省8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我省同步推进工业遗存,特别是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让工业遗存焕发新活力的经验做法。
三秦大地工业成果璀璨、历史遗存丰厚。近年来,陕西推动工业遗产高质量保护,因地制宜促进工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工业遗产变为产业发展转型和城市发展更新的资源,实现了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打造了集游览、教育、商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新空间、新场景,释放了文旅消费活力。
以创新为翼 打造多元化业态
说起近几年火爆的文创园,要数西安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了。
西安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的前身是3511厂。3511厂曾是西北最大的军需毛巾厂,在改造开发前已闲置了七八年。
“周边居民区集中,老龄人口占比较大,需要一个社区型的商业文化复合中心,提供便民休闲服务。”际华三五一一实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晓刚说,“让工业遗存新生,需要兼顾历史建筑保护与市民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因地兴业。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保留原有厂区建筑风貌,以‘微更新、轻改造’为原则,对原有厂房空间进行活化设计,发掘经济和文化价值,提升空间舒适度,打造大空间、开放式、全业态的新型社区商业中心。”
西安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将怀旧工业风格与商业、文化创意有机融为一体,打造以工业遗存为载体,以长安历史特色和军旅色彩为纽带的科技文创产业基地,在保护现有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将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等改造成文创、餐饮、时尚潮流的聚集地:线条硬朗的建筑有独特的工业风,原本的工厂车间里生鲜超市、咖啡馆、餐饮店、花市、鱼市、宠物区、文创店鳞次栉比,时尚感、文艺风和现代元素满满……独具特色的园区风格和多样化的业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2024年12月26日,西安市民刘万领着孙女在西安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游玩。“我家就住在附近。自从这里改建成文创园区后,我几乎每周都会和家人过来几趟,就餐、购物、休闲游玩等生活需求在这里能得到一站式满足。”
如今,闲置的厂区变身为集特色餐饮、创意工坊、旅游休闲等多元创新业态于一体的文创科技园,园区年客流量达500万人次。
“老面孔”成为“新地标”
这几天,建国门里的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装扮一新,新年氛围浓厚。街头挂起的一串串红灯笼与树枝上缠绕的彩灯,营造出喜庆的氛围。前来打卡拍照的人随处可见。
老菜场的前身是西安市平绒厂。如今,经过创意设计改造后,废旧厂房、空地已改建为农贸综合市场,实现华丽“变身”。咖啡店、文创体验店、潮牌店铺等各种时尚小店引人注目,随处可见的艺术涂鸦个性十足,各种国潮演出、文创集市时常会在这里举办。
2024年12月27日,位于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的一间漆器小店中,店主何欣宇正在细心地打磨手中的小葫芦漆器。小小的葫芦有着多种颜色,别致又可爱。这里的各色漆器,既有小的手串、香插,又有首饰盒、葫芦、茶盘等,从器型到颜色,每一个都是独一份,展现出中国漆器的无穷魅力。
何欣宇告诉记者,自从入驻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后,小店的生意一直不错,还有了一批较为稳定的回头客。有的顾客还专门来店里体验漆器的制作过程。来自四川的游客小沈告诉记者,他和女朋友慕名来老菜场旅游,感觉这里十分时尚,具有文艺潮流气息,还拍了不少照片。
艺术与文化的结合能更好展现城市魅力。“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还是城市精神与文化价值的重塑。挖掘和保护在地特色文化,才能提升城市的独特性和辨识度。”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创始人、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发起人全建彪说。
如今的老菜场已成为西安的文化地标,以新风貌延续着西安老城的记忆,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等多项荣誉。
从际华3511到老钢厂、老菜场,我们看到,工业遗存的蝶变在不断自我升级与创新的过程中,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多元化发展之路。这一转变不仅符合城市更新的趋势,也契合了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需求。
让更多工业遗存重新焕发“青春”
近日,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陕西5项工业遗产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分别是: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宝鸡申新纱厂、红光沟精神文化区、长庆油田工业遗址和西安热电厂工业遗址。
2024年12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唐西安鄠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的西安热电厂工业遗址。苏式建筑风格的办公楼、1956年建成的烟囱,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展现着那个历史阶段的辉煌与艰辛。
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西安热电厂是中国首座高温高压热电厂,见证了中苏合作及中国自力更生发展工业的历史。如今,这里作为大唐集团的培训基地,功能向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方向转变。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接受培训,学习工业知识,丰富职业技能。这样的转变,既使工业遗产得以保护与再生,又传承了重要的历史与文化。
工业遗产印刻着城市的基因,塑造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工业遗产是重要的文旅富矿,通过保护和合理开发,可以为当地文旅市场增添光彩,甚至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
在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人们可以了解中国煤业的发展历程;在宝鸡申新纱厂,人们可以了解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申新纱厂坚持生产、支援抗战的珍贵历史;在完全打开的西影围墙里,一座座场馆为西部电影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样本。如今,陕西的不少工业遗存被改造成博物馆、景观公园、文创产业园、商业街区等,多样化的新功能让这些工业遗存重新焕发“青春”,服务于社会和群众,既丰富了城市肌理,又满足了大众生活所需,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传播工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更是推动工业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创新途径。建议陕西通过打造工业博物馆、公共游憩空间与旅游购物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补充城市功能和公共空间;深入挖掘资源型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及工业遗产的深层次价值,建设更多消费新场景,以‘工业硬实力’锻造‘文化软实力’。”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说。
记者 李卫文/图
编辑:韩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