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新闻网
为青春与梦想摆渡
——2024年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群像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中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互动最频繁的教师群体。
2024年河北省评选出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5人和年度人物提名奖10人。他们坚守一线育人育心,努力做好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展示出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砥砺奋进、初心如磐的精神风貌。
突出思政教育实效
“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2024年10月,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通学院辅导员郭艺组织红心青年讲习社,开展了弘扬长征精神系列宣讲活动。
红心青年讲习社是郭艺在2021年发动学生成立的,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等人员组成。自成立以来,该组织举办信仰公开课40余次,吸引学生超3000人次。
“通过组织学生读原著、体初心、悟真理,在潜移默化中让理论自信内化于心,引导学生怀爱国情、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郭艺说。
作为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人,高校辅导员是处在思政教育前沿、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
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邓小刚组织学生成立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开展理论学习、集体诵读、专题研讨、学习体会评比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他先后邀请多位老干部、老校长、老教师到研习社指导和工作,他们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学生引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殿堂。研习社每半月开展1次研习活动,13年来共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学习。
“面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结合,与学生实际结合。”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赵贺潘积极践行大思政育人理念,注重把思想教育融入建党百年、建团百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中,开展系列主题党团活动866场,覆盖青年师生6000余人,建立了学院第一个思政教育实习基地。
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守好红色根脉、教育引导大学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使命。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辅导员郭影,将思政课堂由校园搬到纪念馆。衡水市饶阳县耿长锁纪念馆、武强县林东村抗日战争纪念馆、山东省淄博市焦裕禄纪念馆等,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通过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去切身体验、去辩证思考,进而产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她还带领学生到涉县龙虎乡马布村走访25户村民,走进家门“面对面”宣讲红色故事;将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李文廷的人生故事拍摄成纪录片。
“通过挖掘身边的红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郭影表示。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近日,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彭翮翔,参加了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发起的万生进百企、钢铁筑脊梁全国钢铁行业院校学生主题实践活动颁奖仪式。由她指导的《高性能高速钢缺陷分析和应对措施》学生暑期实践调研报告,荣获优秀成果奖。
为让社会实践更有针对性,2024年暑假期间,彭翮翔带领200多名研究生开展“研讨吧”主题活动,就钢铁企业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讨和梳理。
随后,学校发动钢铁行业相关学科学生1200人,组建9支实践团队,围绕12家钢铁行业企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社会实践,形成调研报告、实验总结4篇,获奖的正是其中一篇。
“我们依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不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统筹推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做到思政育人+育人实践、科创育人+人才培养、学有所用+回馈社会三结合。”彭翮翔介绍。
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作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张琳探索出一条立体化、全方位实践育人路径,引导学生把青春小我融入兴农大我。
她围绕深化知农爱农情感、传承红色基因、拓展思政育人、对接学科专业及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依托学院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和8个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组织学生走遍全省。
她还联络适合工科学生深度参与的20余个农业创新驿站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解决真实问题。
“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农业知识的热情,让知农、爱农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张琳说。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更是大学生以知识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高辉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50余场次,线下线上受众2万多人。他先后培育了红色讲习团、筑梦青山、青苗守望等一批省市优秀实践团队。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优秀的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应是照亮心灵成长的引路人。细读这些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喜欢与学生待在一起,全心全意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之惑。
“每一名学生,只是偌大班集体中的小小一员,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我有责任用心去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辅导员白晓玲说。
白晓玲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开展班级建设和育人思考。她用企业管理的流程思维,为新生安排首日导游,让他们快速融入校园环境,运用痕迹识人理论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她运用迁移思维把“望闻问切”的中医诊疗法用到班情分析中,做好班干部选用和助学金评定等工作。
对于学生个体的事,她始终坚持学生无小事的原则,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她不仅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帮扶,还注重发挥朋辈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能与学生同频共振,白晓玲主动学习追求成长,每年寒暑假都会自费参加培训班,三年里她购买的线上课程累计达500学时,网上听课时长超过3000小时。
“只有脑袋有料,才会心里有谱,辅导员的教育才会有声有色。”白晓玲说。
大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引导和帮助。
工作12年来,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王妍始终为学生保驾护航。学生小天学分差25分濒临降级,她利用暑假时间到小天家中帮助他制订学业帮扶计划,联系班级同学点对点个性化辅导。最终,小天不仅将学分补够,新学期的课程也无一门挂科。
小孔同学身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王妍筹集治疗费用近7万元帮她渡过难关。“您好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心里,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是小孔对王妍的评价。
对此,王妍说:“看到学生的成长,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开展。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辅导员尹美恒尝试用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助力学生找准方向、磨砺自我、成就自我。
每年新生录取之后,尹美恒把握住开学前的15天黄金时间,用多种办法开展生涯启蒙。她在新生中开展云端见面会,唤醒新生目标方向,激发前进动力;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心得体会,发挥榜样力量,启迪新生规划;开展“致信四年后的我”活动,让新生畅想个人发展,擘画青春蓝图。
“通过系列活动,唤醒学生内驱力,将要我做转变为我想做,开启成长加速度。”尹美恒表示。
通过多年教育实践,华北电力大学辅导员刘明浩深刻认识到,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核心在于匹配高契合度的项目和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
为此,他不仅引导学生积极寻找项目,更是帮助学生分析项目的关键技术难点,探究项目与学生特点的契合度,把好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第一关。
刘明浩发现,该校动力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宋江川对创新实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便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和成长经历,为其匹配了《高效黄花菜蒸煮烘干设备》的创新项目。通过两年努力,刘明浩带领该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进行100余次优化改进,最终研制出蒸煮与烘干一体的黄花菜加工设备,项目获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作品竞赛等3项全国一等奖。(河北日报记者 陈 华)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