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张海龙:
20年获专利37项 多次打破国外垄断
1月2日,四川汇源塑料光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张海龙一大早就出现在车间,开启当天的巡查工作。
“这些光纤不仅可以用于装饰照明,还能用于数据通信。”张海龙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从20多年前就开始制作塑料光纤产品,自主研发的低损耗PMMA塑料光纤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垄断,每年为国家节省进口塑料光纤、光模块费用超过1亿元。”
在20多年的研发之路上,张海龙累计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37项,其专利产品已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
自研低损耗塑料光纤
填补国内空白
来到公司包装车间,记者看到了被制成产品的塑料光纤——一根一根呈流苏形式,摸起来是塑料的质感。当工作人员将光纤束对准桌上一处光源,平平无奇的光纤瞬间被点亮,随着光源的颜色实时变化。
“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这些光纤穿上各种‘定制’的外衣,就可以变身流光溢彩的景观。”张海龙告诉记者,他与塑料光纤的渊源,要追溯到20多年前。2000年四川汇源塑料光纤有限公司与西安交大电气绝缘教研室合作塑料光纤项目时,张海龙就在教研室做有关塑料光纤的毕业设计课题。学以致用,毕业后的张海龙入职四川汇源,继续从事塑料光纤研发工作。
在他和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于2003年成功研发国内首家塑料光纤共挤生产线,实现了低损耗塑料光纤的产业化生产,衰减≤0.4dB/m,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
获专利37项
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在四川汇源塑料光纤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通过高精度贴装自动贴片机和耦合机台,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电路板上嵌入几十个元器件,用于工业控制的光通信器件就制作完成了。“这个产品叫光纤收发器,又称为光电转换器,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到达接收器,接收器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模块。”张海龙向记者解释,这是塑料光纤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形成完整的塑料光纤整体产业链,打破国外公司垄断,张海龙和团队研发塑料光纤配套的工控光模块,第一代产品经历了近7年,第二代产品是从2018年到2023年,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代核心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产品再次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真正实现该类产品独立自主的国产化。
一次次突破,张海龙开发出一系列经久畅销的产品,累计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达37项之多,其中19项是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其专利产品已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由于卓越的学术水平和突出的技术贡献,张海龙被邀请参与制定“通信用塑料光纤”国家行业标准,成为国家科技部“低损耗塑料光纤”科技攻关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
谈到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憧憬,张海龙表示,“下一步我们想生产出高带宽的塑料光纤,使其在短距离通信和智能驾驶领域得到应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文/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