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
【文化中国行】
美哉,“国纸客厅”
■ 查晶芳
“薄如蝉翼洁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均匀润墨分浓淡,纸寿千年熠熠馨。”宣纸,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称为“国纸”。安徽泾县是宣纸的发祥地,而乌溪镇因植被丰茂,水质独特,还拥有沙田稻草和青檀树这两件宝物,自然成为泾县最大的宣纸生产地,“中国宣纸文化园”也随之应运而生。
2023年竣工的“国纸客厅”是园区最耀眼的建筑,也是一张展示泾县宣纸的最新名片。从外看,像是由无数张竖放着的宣纸折叠而成,连绵数百米,纯然一色,恍若汉白玉雕就的巨型艺术品。一泓泓清泉,环之绕之,水上水下,对影成双。从空中俯瞰,“垒宣成墙、叠卷为山,悬帘似烟、游台如水。”不论和风丽日,还是烟雨濛濛,这座“纸”的建筑,皆若仙宫玉阙临凡尘。它以宣纸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为设计理念,将现代美学与古典艺术完美融合,走进它,便走进了高雅而唯美的文化艺术殿堂。
从园区广场至“客厅”间,有清水一汪,远远望去,“客厅”宛如在水中央。长长的白桥延伸至大门。门形颇似一个不规则的山洞,洞口呈波浪状的线条一层层向内延展,宛如一石击破水中天,水花跃起,涟漪不绝。更像笔落白宣,墨韵洇染,纸间云絮自浓渐淡,意味绵绵间,婉然有韵。轻步向前,顿见无垠的白,宁谧的白。那大片大片的、或横陈或竖立的弧状切片,伴着空间流畅的线条不断上升,而后又变成神秘萦回的坡道,委实是名实相符的纸山行旅。还有一泓又一泓清水于“纸”间盘桓萦绕,既暗含宣纸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营造出上下一白、水纸相融的巧妙意境。
徜徉于“国纸客厅”,如入巨幅水墨,处处可见大面积留白。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页面,在光影的雕琢下,皆呈现出和谐的韵律,犹如聆听大师演奏,耳边流淌着无尽的美妙。
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走进造纸表演区,弧形坡道上悬挂的一幅幅卷轴,完整呈现出宣纸的制作过程。据说,从褐色的青檀树皮变为洁白柔韧的宣纸,需108道工序,历经“水深火热”,方得“轻似蝉翼白如雪”之俊颜。
纸厂的人告诉我,单单选出能做纸的檀条,就需九十多道工序。数次蒸煮、捶打、淘洗方可选检出细白柔韧的优质檀条,选好的檀条又经切皮、做皮、袋料等工序才能制成檀皮浆。檀皮浆和草浆混合并掺入具有特定作用的野生猕猴桃汁,纸浆才算做成。之后的捞纸极为关键,需两人配合,入水、出水,一浸一挑,力道得恰到好处。高温下的晒纸同样不易,点角、扫刷,务必使偌大的纸面没有一个气泡、一条皱褶、一丝刷痕。道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讲究内在节奏与尺度。
一纸虽轻,其重千钧。青檀是前世,白宣是今生,历经前世千锤百炼的痛,方得今生惊心动魄之美。一纸静卧,墨染其上,细看那黑白分明、虚实相生处,恍若无数鲜活的灵魂在无声地诉说、在灵动地起舞。
山青,水绿,纸白。美轮美奂的“国纸客厅”,作为第十二届佛罗伦萨双年展“达芬奇奖”得主,实至名归。它将传统文化与建筑美学巧妙融合,让独特而神秘的宣纸文化于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任谁走进,都会在那水墨的淡岚轻烟里,沉醉不知归路……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