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小鹏“起死回生”:年度爆款车如何诞生?

复盘小鹏“起死回生”:年度爆款车如何诞生?
2024年12月27日 13:06 界面新闻

文 | 刀法研究所 星志

8 月 27 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身着浅绿色衬衫登上舞台,迎接他的是台下媒体、投资人、供应商们礼貌性的掌声。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何小鹏开始回顾公司创业史,介绍新车 MONA M03,就像他的好朋友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那样。

彼时,鲜有人意识到,这是小鹏汽车销量翻盘的拐点——此前近 8 个月时间里,小鹏只卖出了不到 8 万辆车。

直到价格发布环节,当 12.98 万元的售价出现在大屏幕上,发布会现场沸腾了,观众自发起立鼓掌、欢呼,一浪高过一浪。

半小时后,热度蔓延到全国各地的小鹏门店,“(那天)晚上单子就没停过,”上海一家小鹏门店负责人对刀法回忆道,“上次碰见这种情况,还是初代 P7 发布。”

MONA M03 的热销,一扫小鹏之前的颓势,热度一直延续到 11 月小鹏 P7+上市,后者上市仅 3 小时大定破 3 万,打破了 MONA M03 的纪录。

两款新车成为爆款后,争议焦点从销量转向了价格。乐观者说“小鹏造出了‘红米汽车’”,言外之意小鹏成了新的性价比之王;悲观者说小鹏在透支品牌势能,降价换销量是饮鸩止渴。

但小鹏翻身的秘诀,仅仅是价格么?

单论价格,小鹏在比亚迪、吉利等成本控制、规模效益更强的车企面前没有优势;今年以来,不少品牌降价也没能换来销量,反而滑向生死边缘。

那么,小鹏是怎么在比亚迪的舒适区撕开一条口子的?又是如何在低谷中打出爆款,逆转口碑的呢?我们和 Indigo 高级合伙人胡懿聊了聊,两款爆品背后,小鹏在产品、营销,以及最重要的,公司组织架构层面的蜕变。

从对标竞品,到推演需求

小鹏第一个爆款,是 2020 年上市的 P7。这是一款售价 22.99-34.99 万元的纯电轿跑车,也是第一个突破 10 万辆大关的纯电新势力车型。

发布后很长一段时间,P7 最主要,或许也是唯一的对标竞品,是特斯拉 Model 3,但当时一台标准续航升级版 Model 3 价格是 32.8 万元,接近小鹏 P7 顶配版本的价格。

P7 之后,最有希望接过爆款接力棒的车型是 G6,它对标特斯拉 Model Y,在价格、配置、智能化水平都有一定优势,极具性价比。

然而在短暂的高光后,G6 月交付量始终没能突破 10000 台,成为爆款,单车型月销破万,是业内约定俗成的“爆款”基准线。

外界从各种角度对 G6 “滑铁卢”原因进行了复盘:比如竞争格局上,智己 LS6、比亚迪宋 L 的挤压;再比如交付节奏不达预期造成“跑单”等等。

但根本原因在于,对标思维代表的正漏斗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强度的行业竞争;满足核心用户期待,通过反漏斗方式向外扩散形成涟漪,是成功率更高的方式。

小鹏 P7+发布会后,何小鹏自己也提到,小鹏没有对标友商,假设都在价格、能力上去对标,实际上做不到大创新。“我的逻辑是我们在图谱上去勾圈,然后找到我们技术跟时间节奏的匹配。”

G6 是小鹏对标思路下的最后一款产品,从 MONA M03 开始,小鹏开始用用户导向来驱动产品定义,用 M03 产品经理杨光的话说,MONA M03 “不是对标出来的,是推导出来的。”

在一档播客节目中,杨光和小鹏 P7+ 产品经理 Nick 透露,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赋予了产品经理,而非研发更多的“开火(决策)权”,但前提是拿到更多和用户握手的数据。

这种思路和架构改变的结果,在产品层面是显而易见的。

拿 MONA M03 来说,在 10 万级别的电动车市场,能想到的所有竞品都给不到 M03 的配置。“尤其是智驾,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似乎有很多竞品,但实际竞品的短板十分清晰,”胡懿说,“M03是超越性价比的存在。”

具体来说,小鹏在这款 10 万级别的车上,下了大力气去调教音响,设计音响与车机屏幕、氛围灯的联动;此外,小鹏将高阶智驾技术下放到这款车上,满足了很多新手用户的刚需。同时,降本的刀砍向了目标人群不太在意的地方,比如后排舒适度、动力性能等。

MONA M03 是小鹏从滴滴手里收购来的车型,收购时完成度已经很高,没有大的修改余地,相比之下,P7+才最能体现这套新思路的与众不同之处。

P7+这款车最明显的一个创新点,就是通过双层掀背尾门的设计,把轿车做出了 SUV 的空间。“大家日常会把轿车和 SUV 做一个区隔,不会用轿车去对比 SUV。但小鹏在前期做消费者购买决策链路研究时发现「车身形式」并不是用户需求的核心点,消费者对比轿车和 SUV 时,核心的诉求是空间,而非车身形式。如果满足大空间 + 家用,车身形式反而可以成为一个机会点。”胡懿说。

人群破圈:从极客到年轻家庭

随着 MONA M03 和 P7+成为小鹏的销量主力车型,小鹏品牌的用户人群也发生了变化。

小鹏最初的核心人群是科技先锋人士,他们大多因为 P7 开始关注小鹏品牌。不少品牌的第一批用户都来自这一群体,比如特斯拉。

但随着宏观经济进入调整期,这一人群体量本身在萎缩;同时,车企产品线不断丰富,品牌自然会向外扩张,走向主流市场,最终目的是实现品牌破圈和销量增长。越主流,越完善的产品价值链条,越能吸引不同诱因的人群最后汇聚成为销量。

随着小鹏两款新车“破圈”,小鹏的品牌人群也开始发生变化,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年轻家庭成为品牌新的基本盘。

一位小鹏销售向刀法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洞察:很多来看小鹏的客户是“只试乘、不试驾”,他们多半刚拿完驾照,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不甚有信心,因此十分关注车子的智能化体验,尤其是自动泊车功能。

智能化以外,具体使用场景上,两款车的潜在人群有一定差异。M03 的实际使用人群很多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而 P7+的核心人群则是年轻家庭,以及需要带父母、朋友出行的单身群体。

虽然“年轻人”一词已经被高度符号化,但不得不说,从产品定义到上市后市场表现,小鹏这两款新车无愧于“年轻人/年轻家庭的第一辆车”之称。

一位小鹏 P7+准车主表示,在所有竞品中,P7+是唯一一款全家人都满意,而非全家人都能接受的产品。这位用户是把 P7+当做婚车,主要用车场景是两口通勤、全家出游,还有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带娃出行需求。“我喜欢轿跑的外形和小鹏的自动驾驶,父母对空间和舒适度很满意,后排的小桌板老婆很喜欢,”这位用户表示,“而且价格太香了。”

这些产品定义过程中打磨出的卖点,也成了小鹏后续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重点。据千瓜数据,最近三个月,小鹏的小红书商单笔记主要关键词里,“智能”“年轻”“后备箱”“设计”“续航”等关键词高频出现。

这些笔记中,MONA M03 的笔记内容主要以年轻人自驾、与好友结伴出游等场景,展示智驾、空间、续航等卖点。

同时,小鹏也尝试将这些场景下的卖点和社媒平台上对颜值、生活有追求的这部分“高质量”人群的生活结合起来,提出了“搭子”的概念,小鹏的车不只是工具,也是时尚单品,更是通勤、出游等场景的伙伴。曾经的“直男车”,现在成了小红书女孩的出行搭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下半年销量增长,品牌势能提升,越来越多车主也开始自发为品牌说话。“用户需求被显性化满足后,Ta 们很愿意表达自己的决策路径,分享用车心得。”胡懿说。

小鹏的同学给胡懿举过一个例子,很多用户关心新车的能耗,在相关帖子下,很多车主会自发站出来晒出自己的电耗图,车主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品牌的正确性。通过这个“反漏斗”,小鹏下半年的口碑迅速逆转。

“米味”发布会+“蔚来味”种草

汽车品牌营销绝不仅仅是发几百篇笔记这样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一位车企高管曾向刀法表示,如果简单分类,车企营销预算可以分为活动执行预算和传播预算,前者占 20%,后者占 80%。

看上去传播预算占了大头,但在碎片化时代,这些预算会迅速被各个平台海量内容稀释,想要获得公众注意,品牌需要议题制造能力。

议题制造能力又分为两层:

1.在核心人群圈层,比如留资过、试驾过、对新品有兴趣的人群,品牌是否有足够的与之互动的触点,以及持续高密度的内容输出能力?

2.在大众泛人群圈层,是否有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自带流量的人/IP,可以吸引公众目光,将其中目标客群源源不断转化成核心人群?

前者对应的,是小鹏两款新车的产品经理,以及品牌官方账号等触点。MONA M03、P7+两款车的产品经理近期微博量都在 200-300 条,小鹏汽车 11-12 月微博量日均 2-3 条。

此外,每一条产品线都有丰富的内容弹药储备。比如小鹏 MONA M03 和王者荣耀的联名,是今年最成功的汽车品牌联名之一,另一个爆款联名案例来自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

而两款车型产品经理与用户的沟通上,则有一股浓浓的“米味”,答用户问的形式,是今年小米 SU7 发布后与用户沟通、维护品牌热度和舆情的重要手段。

后一个层面,小鹏品牌最大的 IP,自然就是何小鹏本身。

在蔚小理三家中,小鹏创始人何小鹏或许是最为低调的一位,一直以来何小鹏都以“理工男”的形象示人,但最近的一场采访里,何小鹏反思称,他觉得自己确实要“多出来,多跟大家一起......我实际上是一个不太擅长说的人,相对来说就是还在学习吧。”

相比职业经理人,品牌创始人确实自带流量。今年以来,何小鹏个人 IP 在各个渠道都有发力,包括但不限于与车主交互、下工厂、搞出海、评测智驾等,深度参与到企业运营中。“对于用户来说,能有参与度的内容才是用户要看的,而不是职场内容和CEO生活内容。”胡懿说。

何小鹏站到台前,不只是做做内容这么简单,这些动作背后,是他重新校准了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一场采访中,何小鹏表示,两年前雷军给过他一个宝贵的建议:“小鹏,我就告诉你,我觉得小鹏汽车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因为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CEO。”正是从那时起,何小鹏开始正视自己在公司的角色,这种角色转变在营销端也有所体现。

MONA M03 发布会上,何小鹏“致敬”了一把台下的老朋友雷军,他在台上回顾小鹏创业的十年,还像雷军一样金句频出,比如“在血海中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很多人认为这是小鹏在学习小米,但胡懿感受到的是何小鹏「人设」清晰的变化:小鹏的「大师兄」> 小鹏的CEO。这个人设是装不出来的。

而在小红书上,小鹏也形成了类似蔚来的传播矩阵:创始人

IP+KOB+KOL+KOC+KOS 的模式,这套模式也是目前很多车企在小红书的标配。

但其实鲜有人知道,何小鹏入驻小红书比李斌早了整整一年多,粉丝量也高于李斌。2023 年初,何小鹏的小红书账号仅有 6000 粉丝,5 篇笔记,现在已有近百篇笔记,4 万粉丝。

车圈淘汰赛,从价格战到组织战

与其说小鹏的营销借鉴了小米、蔚来等友商,不如说在车圈,优秀、高效的营销体系迭代,正在淘汰落后的体系。“与其说是借鉴小米,不如说好的方法+好的执行呈现出了相似的结果。”胡懿说。

头部品牌的营销方式、内容都公开可查,那为什么这场开卷考试中,小鹏能拿到高分,而有些品牌没有拿到效果,甚至反而造成营销事故呢?原因可能与“组织力”有关。

刀法多次提到,新营销是一场体系化变革,这场变革不只是营销或市场部门的任务,而是整个组织的课题。新营销时代,一个好的组织内,用户声音传导非常之快,且贯穿产品定义、研发、销售、营销全部门全流程。产品从用户需求中来,营销才能走到用户中去。

过去两年,小鹏整个组织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去年一月底,长城汽车灵魂人物王凤英加入小鹏,出任总裁一职。彼时小鹏刚刚经历了 G9 上市的滑铁卢,王凤英的加入拉开了小鹏组织架构调整的序幕。

王凤英加入小鹏后,包括两位联合创始人在内,公司至少有十名高管陆续离开。何小鹏曾透露,整个电芯团队甚至都被“干掉”了,因为他们偷偷开了个电芯厂。

至此,权力回归何小鹏,又下放给王凤英等新小鹏人。

伴随人员换血,组织内的部门墙也逐步打破,MONA M03 和 P7+产品经理在播客中透露,小鹏产品端最大的变化是“要有人为商业成功负责”,产品、研发、营销等不同条线的负责人被拉在一起,共同为产品的商业成功负责,产品研发到上市从一个“链条”变成了“矩阵”。

在链条上,研发、产品、市场的每一个失误会被层层传导、放大,而在矩阵里,与用户握手得来的数据分发给各个条线,各条线博弈达成共识,开始执行,最大程度上提升产品与用户需求的适配,降低失误概率。

也就是说,小鹏的翻盘,不是某个人、某个团队的胜利,而是整个组织的胜利。

胡懿认为,社媒传播是组织效率的一面镜子,从小米到小鹏,都有一面“效率魔镜”。

具体到小鹏身上,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前面提到的组织变革;

二是思维的升级迭代——与用户握手。这个并不是思维的转化,应该说之前一直有,但是现在渗透了组织里、个人里。小鹏的产品经理在播客里提到:“谁能代表用户,谁就有开火权,而不是把决策权给职位高或是产品定义者。”

三是关键人的到来。在营销端,今年 5 月,OPPO 旗下一加品牌营销负责人于涛加入小鹏,他给小鹏注入了消费电子+互联网玩法。

比如产品经理在微博直面用户,再比如最近小鹏发起一个车主众筹芯片的活动,车主承担物料费,小鹏出研发费,让上市三年的老 P7 也能享受新的智驾体验。这些动作是老牌合资车企难以想象和落地的,只有新势力的新体系才能办到。

分析师点评

过去,消费者、媒体预测一家车企的未来,参考依据往往是销量数据,以及产品上市前后的舆论场口碑。

但实际上,这两项数据有很大迷惑性。

汽车产品研发以季度、年为单位,当下产品数据是否适合作为企业未来经营的唯一参考指标?

人群无限细分,大盘数据是否能反映品牌在某个地域、某一人群的渗透和认可程度?

这些迷思背后,是营销环境和汽车行业都在快速迭代,迭代过程中,从小米到小鹏,这些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跳出迷思,观察汽车品牌的另一个视角。

参考资料:

《不到12万,小米没造的车,小鹏造了》每人 Auto

《从ICU到KTV,过去一年的小鹏经历了什么?》老 talk 消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