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新疆,我是你的出海口!”“你好河南,我是你的出海口!”“你好太原,我是你的出海口!”“你好西安,我是你的出海口!”……
每次到内陆地区召开供应链综合服务推介会,山东港口都会这样热情洋溢地跟当地客户“打招呼”。这句直白又简单的问候语,既是发自肺腑、诚意拳拳的合作邀请,也是底气十足、信心满满的服务承诺。
物畅其流,方能通达四海。今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今年7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12月,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若干措施》,强调要加快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
作为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山东港口始终坚持将自身高质量发展逻辑与国家战略大局精确校准,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不断构建和完善由口岸、航线、陆港、内河、班列等多节点共同支撑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力打通物流“筋络”的同时,山东港口加快构建“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以强有力的集群效应,推动“码头+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全链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一体联动,延伸服务链条,畅通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助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畅通道:布局建设51个内陆港
把“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
12月2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山西一家制造企业的光伏产品,装船启航,驶向埃及。这批货物,来自山西太原内陆港。这是山东港口在祖国内陆布局建设的众多内陆港之一,通过铁路和航线的无缝串联,畅通了山西及周边地区货物进出口的物流通道,将“出海口”搬到了企业“家门口”。
内陆港,即以港口为平台、联动内陆城市的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具备港口、海关等口岸功能。截至目前,山东港口已在省内布局建设聊城临清、菏泽曹县、枣庄等16个内陆港,在省外布局建设河南郑州、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等35个内陆港,累计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1条,提前一年半完成“十四五”内陆港布局建设任务,形成了“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群。
“山东港口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是黄河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RCEP协定中面向日韩和东盟的‘桥头堡’,是现代物流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委员,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玮表示,5年来,按照“省内一市一港、沿黄多点布局、全面联动发展”的思路,物流集团坚定实施“一体两翼”布局, 即“以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为主体,‘北翼’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战略,辐射远东地区,‘南翼’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等,辐射东南亚地区”,加速设点、连线、成网、布局,推动海陆互联互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开疆拓土”的过程,也是创新突破的过程。在全国布局过程中,山东港口物流团队打破行业惯性思维,破除传统路径依赖,寻求现代物流产业创新发展之路,打造出了港口物流经略腹地的多种有效突破路径。
“郑州模式”便是其中路径之一。进军中原腹地物流行业后,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郑州团队经过探索和实践,一改传统商业竞争思维,化“竞争”为“共生”,全面统筹港口、铁路、船公司、代理等资源,创新搭建起“第四方物流平台”,形成了在内陆腹地与铁路、船公司、客户等各方协同共赢的样板。
“我们说的第四方物流平台,就是做‘代理的代理’‘物流的物流’,可以为客户提供从接受委托到货物上船的全过程跟踪保障服务。”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郑州公司负责人房宏说。过去客户办理一单业务需要对接船公司、代理等多家单位,不仅手续复杂、流程繁琐,还耗费时间。现在有了山东港口“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的“一次委托保姆式服务”,客户办理业务由“一对多”转变为“一对一”,不仅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还提高了物流时效。2024年,山东港口在河南地区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40%以上。目前,“郑州模式”已在西安、徐州等地复制推广,业务量均实现翻番增长。
“郑州模式”之外,山东港口物流的“云南模式”“临清模式”等创新模式同步多点开花:在临清,与地方政府、海关、铁路深度融合,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建设鲁西国际陆港项目,落地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典范;在济南,打造山东港口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成为山东港口重资产投资的标杆内陆港、服务省会城市圈的综合平台;在云南,深耕云南仓储市场,开辟运营库区4个,面积达5万平方米,实现了橡胶等主力货种在销售区和原产区均有仓储网络的重大跨越……2023年,山东港口物流集团海铁联运年操作量突破360万标箱,连续9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2024年,预计争揽下海重箱超60万标箱,海铁联运操作量预计突破420万标箱,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降成本:发挥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优势
“一企一策”助力降低物流成本
打开通道,是物畅其流的第一步,如何有效降低通道上的物流成本,需要更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
11月26日,来自宿迁地区的一批光伏产品,在青岛港装船出口到哥伦比亚。这批产品从宿迁出发后,先是通过京杭大运河内河运输到达徐州港,然后搭乘海铁联运班列发送至青岛港,最后登上了外贸航船。这是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在徐淮地区创新打造的“内河+铁路+海运”水铁多式联运模式,为宿迁地区的光伏产品出口提供了新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降低物流成本约20%。
相隔没几日,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在甘肃地区揽取的新货种——1676吨甘肃浓缩果汁,也在西安内陆港搭乘海铁联运班列启程,发往青岛港,然后换船出海。此前,甘肃地区果汁多依赖公路运输到港口,物流团队深耕甘肃腹地客户企业,深入了解其物流需求,根据货物属性、运距、发运时效等,为客户精心设计了“散改集+公转铁”全流程运输方案。经测算,本次业务可节约物流成本约10%,赢得了客户高度认可。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物流成本降低的背后,不是简单地降低运输成本,也不是压缩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而是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供应链中的资源配置,加强物流各环节协同衔接,全面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
锚定打造“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战略目标,山东港口将港口与板块划分为三大赛道:港口运营赛道、供应链综合服务赛道、港口园区配套服务赛道。作为其中第二赛道“供应链综合服务赛道”的核心板块,山东港口物流集团整合港口物流资源、构建全程物流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态,拓展了场站、船货代、仓储、运输、查验、电商等多元业态,形成了多领域、多业态、全货种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可以为客户设计和操作“路径最优、效率最高、价格最低”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并不断由单一物流环节向供应链整体延伸拓展。
以四川攀枝花钛精矿业务为例:针对客户对攀枝花等地钛矿的采购需求,以及山东、广西两个流向的运输需求,山东港口实地走访四川及川鲁、川桂沿线,设计物流通道,深度参与并为客户量身定制“端到端”的物流服务。首先,采购攀枝花国企平台的钛矿,然后通过公铁、海铁联运等方式,由四川发运至广西、山东等地。其中:广西方向为公铁联运;山东方向主要为海铁联运,经钦州港转海运至青岛港。这项服务涉及多部门协同联动,涵盖“多式联运+供应链+全程物流”,为客户降低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
“各类枢纽是现代物流的核心资源,赋能产业是物流发展的价值所在。”王玮表示。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出台了《构建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的物流行动方案》,组建油品、矿石等项目专班,集成港口供应链全要素,推出服务产品20余个,创新业态20余项,经营业态80余项,打造“电商保税进口”“生活消费品分拨海铁联运”等多种商业模式,统筹物流资源、设计“一企一策”,涵盖集装箱、大宗散货、油品、件杂货等全货种,不断赋能实体经济和区域产业发展。
仅以山西地区为例:聚焦当地铝矾土、干熄焦等大宗散货物流运输需求,山东港口联动铁路、船公司,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设计“重进重出”运输新方案,铝矾土在日照装箱后经班列运输至山西南关站,卸空后将干熄焦装箱运至日照港装船发运,为大宗散货企业搭建了运能更大、效率更高、成本更优的全程物流运输通道,压缩物流成本15%以上;聚焦太原地区光伏产品出口需求,山东港口联合海关、铁路、船公司,开通“山西太原—青岛港”多式联运快线,为客户设计多式联运物流方案,货物在工厂装箱后运至铁路货运站,经班列直接运输至青岛港,节省综合物流成本约20%。
提效率:打造智慧物流平台
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
物流大通道,不仅要成本低,更要效率高。
多式联运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是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但不同运输方式在实际衔接过程中,也存在单证多次填报、单证信息联通不畅、集装箱中途开箱换箱等问题,影响了物流效率提升。《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健全多式联运体系,发展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加快推进“一单制”“一箱制”。
近日,99辆混合动力轿车搭载“郑州圃田—山东港口青岛港”海铁联运图定班列从郑州圃田站启程,奔赴青岛港,随后换装货轮运往希腊。这是河南地区首次通过跨关区“海铁直运 抵港直运”监管模式出口货物到希腊,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一单制”“一箱制”服务内陆经济再结硕果。
今年4月,山东港口联合郑州海关、青岛海关推出跨关区“海铁直运 抵港直装”监管模式。该模式将铁路港和海港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实施出口货物的自动化转关和无感通关。通过该模式,“内陆口岸”被赋予沿海码头的前沿功能,出口企业可在河南直接办结通关查验手续,通过全流程海铁联运自动化转关,在青岛港直接装船发运,免去了原本需要在沿海口岸开展的报关手续流程,实现“装上班列即出海”。根据初步估算,与传统的“公路+海运”模式相比,“海铁直运 抵港直装”全程用时至少缩短24小时。
兰州的一家农业机械企业,也享受到了“一单制”“一箱制”带来的便利。这批农业机械近日搭载海铁联运班列从兰州市东川站驶出,发往青岛港,随后乘船出口到东南亚。这标志着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与甘肃物流集团携手操作的“一箱制”兰州农业机械全程物流业务顺利开展。为确保该票业务顺利落地,物流业务人员与海关、场站等协同合作,将海运空箱调入兰州后,在工厂进行装箱发运,全程“一箱到底”,中途不换箱,既保证了货物安全,又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约10%。
“以前很多内陆货物出口,需要走公路再转铁路最后到港口登船,公铁水3种运输模式每个节点都要换票,各种公路设备交接单、铁路运单、码头和船公司的入港单等,一趟下来得十几张票据。”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多式联运中心部门副经理赵超说,现在依托数字物流平台,从内陆港出发的货物,凭借一张“入货通知”单据,即可“沿着黄河遇见海”。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坚持“智慧物流+平台物流”数字化发展方向,联合铁路、海关、船公司等,打造“一通四达”数字物流产品(陆海通,海运达、陆运达、铁运达、跨境达),全力推动港口功能前置、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实现“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一次结费”。
其中,“陆海通”物流平台,集成海关、铁路、港口、船公司及内陆港等信息,配套火车装卸、箱管计划、出口航线、理货内点、财务计费、统计分析等服务功能,实现内陆港至港口的全流程系统支撑和管控;“铁运达”平台建有各方互认的数据交换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堆场等系列数字化产品,实现火车运行时刻、运价、联运货物动态、订舱、报关报检、港口装卸、口岸监管等数据共享,可为内陆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供应链综合服务。
截至目前,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一通四达”数字物流平台,已累计提供服务300余项,入驻用户36万,线上业务办理超1.1亿笔,以数字化升级驱动业务、提升服务,为进出口客户节省物流成本,提升通关效率。2023年底,“沿黄流域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场景”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创新应用成果”。2024年10月,“陆海通数字物流平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应用”入选“2024年度物流与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优秀案例”名单。
贯通陆海,铺就新途。面向未来,山东港口将深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力担当实体经济的“筋络”,持续提升内陆港建设质量,放大内陆港战略功能,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在更高层次、更多维度、更广范围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交上一份合格的“山港物流”答卷。
“山东港口号”班列
进口货物在海铁联运中心完成装卸
内陆企业出口货物在内陆港搭乘海铁联运班列高效出海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创新打造“智慧+物流”陆港通服务平台
山东港口依托仓库、场站等资源,为客户提供现代物流综合服务
外贸货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靠泊装卸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