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26日讯(记者 徐昊)特斯拉FSD不断升级的版本和入华传闻,不仅助长了市场情绪,也让“苦熬”了多年的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在2024年纷纷站上了资本市场的风口。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12月26日,共14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在港交所或纳斯达克完成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请。其中,既有地平线、黑芝麻等智驾芯片供应商,也有Momenta、小马智行等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还包括如祺出行等Robotaxi运营商,几乎涉及智能驾驶全产业链。
如果说特斯拉FSD的相关消息,是催热智驾赛道的一颗火种,那么市场对汽车智能化转型的需求和高阶自动驾驶相关政策的落地,则成为资本市场接纳智能驾驶企业的两大重要推手。
从市场需求来看,智驾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达到 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预计全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超过1700万辆,渗透率超过60%。为抢占市场,主机厂无疑需要进一步加速与智驾企业进行合作。
在政策层面,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货车三大类。这意味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阶智能驾驶的规模性应用上迈出关键一步,进一步推动了高阶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今年以来,特斯拉、Waymo、百度等领军企业在Robotaxi方面的商业化取得积极进展,智驾赛道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相关企业的估值和市场认可度相应得到提升。”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刘煜冬表示。
尽管智能驾驶相关企业扎堆进入资本市场,但其中的过程却绝非一帆风顺。当前行业内部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和业绩亏损问题,是智驾企业争相寻求IPO的关键因素。“亏损是这些自动驾驶企业选择上市的一个原因。”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
以在12月23日刚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赛目科技为例,在此之前,赛目科技曾经历过三次递表,时间分别为今年5月、2023年10月和2022年12月。招股书显示,赛目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公司,主要从事ICV仿真测试产品的设计及研发,并提供相关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从业绩表现来看,2019-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赛目科技的收入分别约为806.6万元、7120.3万元、1.07亿元、1.45亿元、1.76亿元和5556.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59.4万元、5157.9万元、3757.1万元、4868.6万元、5343.1万元和-459.9万元。
数据表明,赛目科技收入增长放缓,净利率从2019年的69.4%下降至2021年的35.1%、2022年的33.5%和2023年的30.4%,且2024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不只是赛目科技,智驾领域的多家头部企业也都面临着亏损现实。其中,地平线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超过超过226亿元;文远知行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超过51亿元;小马智行2022年到2024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超过23亿元。
“自动驾驶极为烧钱,这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市可以开辟必要的融资渠道。”张孝荣认为,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普遍面临盈利挑战,但通过上市可以获得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进程。
市场回暖、需求增加、政策推动,面对回暖的高阶智驾赛道,IPO大门外的等候者依然络绎不绝。“预计(公司)明年更新年报,会继续推进相关IPO进程。”此前曾三度递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给出了下一步计划。
除纵目科技,毫末智行也已在排队进入资本市场。“毫末智行将在明年继续推进IPO计划。”在行业传出暂停IPO的消息后,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予以了否认。
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将创造超过5000亿美元的收入。在市场火热的背后,则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企业能否确立竞争优势,将有赖于其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上的持久投入、对智驾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以及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在安全性能与可靠性方面的卓越表现。”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