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满满“科技范” 稳产增收底气足

农田满满“科技范” 稳产增收底气足
2024年12月26日 16:18 环球网

来源:农民日报

图为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姚村镇姚村小麦收获后的高标准农田。 受访者供图图为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姚村镇姚村小麦收获后的高标准农田。 受访者供图

近日,走进河北省保定市安肃镇坟台村的高标准农田,正值小麦浇冻水的农时节点,千亩连片的麦田里却看不到人们忙碌的身影。

“现在种地哪还需要那么多人,活都让机器干了,打开手机一点,就能‘一键式’种田,一个人能管理2000多亩地哩!”坟台村种粮大户卢中国边说边打开手机程序按下开关,只见成方连片的农田里依次升起一排排自动喷灌设备,360度旋转喷洒水肥,青绿的麦苗边“喝水”边补肥。“在高标准农田里种小麦和玉米,亩产都能过吨粮!”卢中国笑着说。

近年来,保定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整修、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耕地地力提升为基础,坚持量质并重、建管齐抓,做好高标准农田“智慧+”文章,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充分发挥出高标准农田宜机宜耕、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高产稳产的效果,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打牢耕地基础。

耕种到管收

全程智慧化

站在定兴县姚村镇姚村路边远眺,2000余亩麦田平整连片,一望无际,田里不见一条土埂沟渠,只看见高清监控摄像头、物理杀虫灯、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虫情监测设备等各种高科技设施矗立在地头、路边。

“过去,浇水前要提前半个月挖垄沟、铺管子、下泵机,两千亩庄稼打药要40多个人工3天才能完成,现在在高标准农田里种粮食,精准喷灌调配水肥,植保无人机飞防,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太省时省力了!”姚村高标准农田经营方、北京爱科农科技公司定兴负责人郑六江边介绍边打开手机向记者演示,只见手机程序里,播种日期、种植密度、作物长势、水肥信息、灾害预警、农作物产量预测等信息应有尽有。

郑六江说,高标准农田让植保无人机、大型农机设备、智能化设备有了用武之地,种田一改过去肩挑背扛的景象,在高标准农田里种植小麦和玉米,耕种管收全程实现了智慧化管理,天气、农情、调度尽在掌握。

“成方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大面积耕种全程机械化打下良好基础。”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梁国华介绍,近年来,保定市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破田埂、土渠原有界限,削高填低、平整土地,“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方位配套,实行水肥一体化、“智慧+”等系列提升改造,最终建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智能控制、云端管护的高标准农田。

目前,定兴县已建成集高效节水灌溉、数字智慧农业与农田新基建于一体的“3.0智慧版高标准农田”近3万亩,亩均投资标准在4000元以上。

整田扩面积

联农增效益

高标准农田不但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还大大降低了种地成本支出。

“保定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通过平整沟渠、消除田埂等工程措施,每百亩可增加5~8亩的耕种面积。集中连片后,小麦年平均亩产可提高134斤,玉米年平均亩产提高116斤,平均每亩节水30%、节肥40%,亩均节本增收230元。”梁国华表示,保定市未来将逐步探索把具备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天地一体化无人农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不仅种田的“硬件”“软件”技术要提升,经营方式也要创新。

冬日暖阳下,徐水区高林村镇麒麟店村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内绿意盎然,十几位农户正熟练地为温室内的西红柿疏枝。

“这些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种菜老把式’,他们把自家耕地流转到村合作社后,每天来园里打工,一天能挣110元。”麒麟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利民说,在蔬菜种植、采收、销售等关键期,15座大棚用工还得增加十几人。

近年来,保定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积极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模式,开展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五代”(代耕、代种、代收、代储、代销)土地托管服务平台,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获得流转费和分红收益。

目前,保定市已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和高标准农田建后规模化长效运营。

在高碑店市方官镇记者了解到,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方官镇辖区内的53个村全部注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而且还吸引了马西村、衣锦店村、半壁店村等周边6个村加盟。最终,方官镇与周边几个村子联合成立了方官镇高农土地联合社,共同打造3100亩的高标准农田智慧农田示范区。该联合社还与中化集团按照“七统一”(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提供种子、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粮食收购)模式开展土地托管。

“2022年,联合社实现每亩分红300元。”方官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赵竖礼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经营,不仅农民、村集体“双得益”,还做强了村里的产业。

规划走在前

长效建管护

农民期盼、多方受益的高标准农田,如何建得科学、管得合理、用得长效?

“最开始搞规划设计,就要先征求农民意见!”卢中国告诉记者,两年前,坟台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设计到施工到验收,每个环节都会找村民提意见、听想法,诸如田间路、出水井的位置,铺设管道的间距,泵站、电闸的选择,他都有发言权。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市县两级分别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市级专家顾问组作为“责任设计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政策解读、风险识别、把控质量标准,对融资模式、资金分配、部门协调提出决策建议,指导各县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科学分类施策,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建设质量上,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资金拨付等各环节严控标准、严把关口。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保定市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截至目前,该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耕地建设与利用(农田建设)资金9.59亿元。同时落实市县配套资金,通过财政预算资金奖补,增加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部分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县级通过政府债券、市级贴息,金融机构专项优惠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另一方面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将部分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补助资金等,由县级根据项目推进实际,统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村里上千亩的高标准农田,该如何管护?

“目前,方官镇高标准农田管护经费每亩5元,同时还引入了保险机制,对工程质保期后的高标准农田设施设备进行为期10年的承保。”赵竖礼说。

除了落实管护资金,还要落实管护责任到人。“一名驻场农技人员再配上一两个工人,不仅要管理2000多亩的田间作物,还要进行农田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郑六江说,作为经营主体该公司有专人负责种植区域内所有高标准农田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修理。

近些年,保定市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建立“市级主导、县级负责、乡村两级落实”建后管护机制,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投资、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耕种管理机制,确保一次建设投入,长期发挥效益。

同时,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试点,投入保险资金38.5万元,在多个市县区开展保险试点,对部分投资较大、后期管护难度高的地埋式伸缩喷灌设施投保10年期保险,确保工程发挥应有效益。

随着保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不断完善,稳产高产“科技范儿”农田正绘就华北大地的新“丰”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清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保定市 高标准农田建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