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人类天然仰慕“更高更快更强”,动物界那些以速度见长的选手,也格外引人瞩目。鹰和隼,大概是我们较为熟悉的飞得快的两类鸟类。鹰翅膀短圆、尾羽宽大,适合在密林中灵活穿梭;更大的雕身大力猛,翅膀宽大,有着展翅翱翔的伟岸雄姿。而轻盈精干的隼,擅长在广阔的天空中追击、抓取猎物,主打一个续航长、速度快。最新一期《博物》期刊,着重介绍了“会飞的F1赛车”:隼。
在传统的鸟类分类体系中,白天活动的猛禽全被归入“隼形目”,包括隼科、鹰科(各种鹰、鹞、鵟、雕、鹫)、美洲鹫科、蛇鹫科和鹗科。但后来发现,隼科与其他猛禽亲缘关系并不近,亲缘关系倒更接近雀形目(鸣禽)和鹦形目(鹦鹉)。于是在如今的分类里,鹰形目、美洲鹫目自立门户,隼形目反而只剩隼科一根独苗。
隼和鹰一样种类繁多,杂志主要介绍了四种较为常见的隼。其中,红隼是我国最常见的隼,分布范围极广,除了青藏高原、沙漠腹地,全国各处都能见到。红隼对栖息环境不太挑剔,会在旷野的土坡上筑巢,在开阔的荒地上巡飞,也会栖身都市楼群中安家。当我们走过街巷时,没准正有一只红隼站在高处注视着我们。在绿化较好的市区,红隼靠着数量众多的斑鸠和麻雀,只需占据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领地,就能获得足够的食物。燕隼是一种长得像燕子的隼——燕隼翼形窄长,翼尖尖锐,飞在空中有点像燕子。燕隼的寻常猎物是麻雀等小型雀鸟,以及蜻蜓、蝉等大型昆虫。号称“游击天王”的游隼,是隼类中飞得最快的,游隼俯冲捕猎时,身体仿佛导弹发射,速度甚至能达到386公里/小时,很少有猎物能够逃脱。游隼几乎遍布除南极洲外的全球六大洲,但在我国东部,通常只有在迁徙季节或冬季才能看到游隼。小个子红脚隼的主食,不是鸟类而是草原上的蝗虫、池塘边的蜻蜓、树上的金龟等等,有时在旷野中还能看到几十只红脚隼来回纷飞、抓捕昆虫,猛一看就像一群大号燕子。秋天迁徙时,红脚隼也不像多数猛禽那样千里独行,它们会结成数百只、上千只的大群向南迁徙。
杂志提到,欧亚大陆的隼类,几乎都是一副轻盈精干的空中猎手模样。但在鸟类物种迥异的中南美洲,有着特有的笑隼、林隼和巨隼等,极大地丰富了隼类的物种多样性。
(《“会飞的F1赛车”隼》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