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盼着过节,因为有好吃的,那是件非常开心的事。腊八节能喝上一碗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当然也在其列,以至于一直难以忘怀。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多了,听到的事也多了,知道腊八节背后的故事。
腊八顾名思义为腊月初八,那为何岁终之月称“腊月”?一曰“腊者,接也”,新旧交替之意;二曰“腊者,逐疫迎春”,祛除灾祸,迎接新春;三曰“腊者同猎”,年终狩猎,用猎物祭祀祖先和神灵。自先秦以来,每至腊八,都要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吉祥。因此,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
在农村老家,腊八节必定要煮一锅腊八粥,原料至少在八种以上。记忆中,母亲在节前几天就忙碌起来,将花生、板栗去壳,玉米剥成粒。于腊月初七,与黄豆、红豆、豌豆等食材一起淘洗干净后浸泡,红的、黄的、绿的、青的……混合在一起。单这五颜六色的果实,看着就让人口中生津。
腊八一大早,母亲便起床做粥。灶膛是用树枝生火,一来她一人就可煮粥,二来随时可控制火的大小。先将不易煮烂的豆类倒入大铁锅内,待煮开后,加入适量的糯米,烧滚后转成文火慢慢熬煮。最后将山芋、荸荠、茨菰、青菜等切碎放进锅中。伴随着咕嘟咕嘟的冒泡声,豆子、米粒在氤氲中渐渐放软了身段。母亲不时地拿一把长柄锅铲贴住锅底翻铲,以防止焦糊。随着时间的推移,粥愈来愈稠、颜色愈来愈深,香气愈来愈浓,溢满了整个屋子。几只大碗早已在灶上排成一排,我们眼巴巴地等母亲煮好后盛满。
腊八粥有甜、咸之分,家乡是做咸的。那时家里穷,腊八粥基本上是素的。后来条件改善,能挑一块荤油拌在腊八粥内,味道更加香浓。再往后,家境渐好,可以杀年猪、腌腊肉了。在熬制腊八粥时,母亲加了腊肉丁,又提升了一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哧溜哧溜地吃起来。我们姊妹几个左一口右一口,有时就着母亲腌的咸萝卜,越发有滋有味。正如家乡人所说,“打嘴巴子都不丢”。父母一边品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说道着家务,合计一年的收成。数九寒天,一碗香喷喷、黏糯糯、热乎乎的腊八粥,足以慰藉他们的劳苦。
家乡有句俗语:“腊八粥一大锅,一直吃到鸡上窝。”意即一锅腊八粥可以吃上一天,有时会吃上几天,寓意年年有余。原来,这热气腾腾、浓稠相宜的人间至味,还蕴含着美好祝愿。“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年味日趋浓郁起来。人们纷纷筹办年货,家家户户发豆芽、磨豆腐、蒸年糕、炸肉圆、写春联、买新衣……
儿时喝腊八粥的香甜和温馨,尽管过去几十年,依然烙在我记忆深处。现在,每年我都自己熬制腊八粥,原材料有百合、银耳、核桃仁、桂圆、红枣等。虽然食材变了、口味变了、营养更丰富了,但那份独特的情感始终未变。我细细咀嚼时,脑海中浮现袅袅炊烟升起的情景,回味的不仅是亲情的味道、乡愁的味道,还有源远流长的千年文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