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立场没有变化
日本外相岩屋毅于12月25日应邀访问中国。直新闻注意到,访问前夕,多家日本媒体放风称中国政府正考虑重新开始进口日本水产品。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表示,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最关键的是日方切实履行自身承诺。
毛宁强调,中方将在有效参与长期国际监测和独立取样等监测活动实施之后,基于科学证据着手调整有关措施,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
她还说,中方反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立场没有变化。
据了解,9月20日,日方同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下,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实施长期的国际监测,并确保包括中国在内的利益攸关国能够进行独立的取样和监测,但并没有提及中方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的时间表。
10月中旬,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组织下,中国等多国专家前往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的海域,独立采集了海水样本,并在现场进行了封存。
11月,中日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期间,双方确实同意“尽快将关于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的共识转化为行动”,但也没有言及具体的时间。
为何日媒要在日本外相访华前夕频频放出中方或考虑重新进口水产品的消息?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指出,在日本外相访华前夕,日本媒体突然爆出这样的内容,显然就是在为日本政府进行试探,谋求对中方进行舆论施压。
陈洋认为,中方的回应没有肯定或否定所谓的时间表,也就是说没有落入日本媒体的“预设陷阱”,反而是强调要基于科学的检测结果。事实上,这也正是中方一直以来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要知道,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周期长、数量巨大,各种潜在的影响风险根本不可能通过一两次检测就能完全把握。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独立取样的监测活动,才能取得切实可靠的结果,才能让人们放心。”陈洋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不应拘泥于具体的时间点。中国何时重启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可能是任何时候,但不论是什么时候,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相关检验检测结果都是安全、可靠的。”
日本水产品在中国市场遭遇寒冬
2023年8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目前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已一年有余。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自禁令实施后的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总额,按美元计算,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而这期间日本扇贝出口量则减少了37%。
今年9月,中日围绕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持续进行多轮磋商,主要达成四点共识。外界认为,这同此前日方拒不接受中方相关诉求的态度来看,显然是作出了重要妥协。而在陈洋看来,日本方面的妥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自中国政府2023年8月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以来,虽然暂时没有看到日本政府统计的相关数据,但从此前的岸田文雄政府到现在的石破茂政府的各级官员在与中方举行双边会谈期间,均不忘要求中方立刻撤销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禁令来看,中方的暂停进口举措无疑对日本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否则也不至于连续两届政府不忘苦口婆心地要求中方解除相关限制。由于中方解除限制的前提是对日本核污染水进行独立取样检测,而为了尽早恢复水产品对华出口,日本政府也就不得不进行妥协。
另一方面,日本未能找到中国替代市场。早在去年8月正式排放核污染水前,日本政府就开始寻找在水产品进口方面能够替代中国的市场,但实际上能够有类似中国体量的市场并不那么容易找到。
“作为盟友的美国,确实曾一度豪言要帮日本消耗掉难以出口的扇贝等水产品,但最终也不了了之,毕竟美国本身也两面靠海,在水产品方面没有必要不远万里地从日本进口。因此,自去年至今,日本兜兜转转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中国替代市场,反而此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瓜分。正因如此,日本政府才不得不作出妥协,如果再坚持的话,未来就更难进入中国市场了。”陈洋说。
密集交流带动中日两国关系缓和向好
自今年10月石破茂政府成立以来,中日关系实现平稳开局:日本首相石破茂、外相岩屋毅等多次表态愿推进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中日领导人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举行面对面会谈;日本外相时隔20个月再次访华等。
据报道,岩屋毅外相将在此访期间与王毅外长会谈,并就双方努力构筑富有建设性且稳定的中日关系进行确认,还将共同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
多家日媒报道称,日本政府希望借此次机会尽快邀请王毅访日,从而推动日中关系全面改善。
陈洋认为,尽管中日在水产品问题上出现一定分歧,但在产业合作方面,中日两国还是有很多可以携手的领域,“以医疗养老产业为例,中国和日本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
在陈洋看来,日本在产业政策、医疗康养、介护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引进日本先进的养老服务模式和技术,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共同开发适合两国老年人的养老产品和服务项目。
“中日两国也可以在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提高两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中国在中医药研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日本则在西药研发和医疗器械制造方面技术先进,双方可以合作展开中西医结合的药物研发项目,或者共同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陈洋说。
事实上,从岸田文雄执政末期到石破茂就任首相后,中方在全面推进构建中日战略互惠,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不论是与日方就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还是对日本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以及给予“弱势首相”石破茂充分的外交礼遇等,都可以看出中方的善意与诚意。
专家:最大变量在于石破茂的对华政策能否持续
然而,石破茂政府当前相对积极的对华政策能否持续稳定执行,将成为中日关系今后稳定与否的最大变量。
石破茂在就任首相后曾向中方明确表示:“在台湾问题上,日方坚守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的立场丝毫没有改变。”事实上,2021年岸田文雄就任首相伊始,也曾在台湾问题上向中方作出过类似表态。但结果却是,迫于国内政治氛围,岸田执政的3年时间里,不是在肆意干涉中国内政,大肆渲染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纵容自民党国会议员窜访台湾。陈洋认为,考虑到石破茂是一位“弱势首相”,伴随今后日本政局的变化,不排除石破茂也会在台湾等中日敏感问题上做出挑衅举动。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因素。陈洋认为,石破茂政府之所以现在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对冲“特朗普风险”。明年1月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后,将采取怎样的对日政策还难以预料,这令石破茂承受着巨大的外交压力。而如今积极改善对华关系,就是为了确保在日美关系出现动荡时,中日关系能相对稳定且具有可预见性。
“但如果特朗普为了在经贸议题上打压中国而积极笼络日本的话,石破茂政府能否坚持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就很难说了,特别是能否顶住日本国内亲美、反华势力的压力也难以预测。”
“因此,石破茂的对华政策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或许石破茂本人希望在对华问题上展现出与前任安倍晋三、岸田文雄不同的底色,但在当下的日本政坛格局及日本外交框架下,石破茂想要坚持个人政治外交主张绝非易事,这无疑考验着石破茂个人的政治实力和政治手腕。”陈洋说。
作者丨田鑫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