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2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和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理论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陈建文出席座谈会并致辞。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主持座谈会。刘伟、张来明、韩庆祥、王博、俞海、洪银兴、方江山、曲福田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牢牢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区域定位”等主题先后发言。会议还发布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研究丛书”。
现将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方江山的发言全文刊发。
牢牢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区域定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 方江山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出光辉景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市场容量、环境条件、人口状况各不相同,如何既激发不同地区万马奔腾,又实现全国一盘棋,上下同欲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在全局上谋势,巧于在关键处落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刻阐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发展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时代区域发展战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进行悉心指导和科学部署,为各省区市、各发展板块“点题”“点睛”,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各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发展均衡性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崭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发展的重要论述,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各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各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江苏自然禀赋优越、人文底蕴深厚、经济基础厚实,在中国经济和人文地理版图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中引领风气之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江苏工作,每逢关键时期、重要节点,为江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明确新时代江苏转型升级重点任务,擘画“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指明江苏高质量发展重点方向,提出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指明根本方向,其中蕴含着宏伟蓝图的目标指引、走在前做示范的路径指引和为全国发展探路的方法指引。
“强富美高”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江苏特点为新时代江苏擘画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省域表达,指引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引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江苏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奋勇争先,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把“强富美高”新江苏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的全新景象。
人们欣喜地看到,今天,江苏“经济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竞争力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功能强,经济增长迈入高收入阶段,发展方式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二位,走出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量的更大增长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们欣喜地看到,今天,江苏“百姓富”,在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的同时,江苏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生活进入殷实富足阶段,区域城乡协调均衡成为鲜明特征,正以促进效率和公平相统一迈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人们欣喜地看到,今天,江苏“环境美”,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交相辉映,唱响了新时代的“太湖美”,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呈现良性互动,追求生态财富持续增长,有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们欣喜地看到,今天,江苏“社会文明程度高”,以高质量建设文化强省助力高水平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高效能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13个设区市全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推动人文江苏的时代底蕴愈加醇厚、社会文明程度稳步提高,充分展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场景,探索了在人文与经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经验。
新时代以来,江苏现代化进程的演进特征和规律启示,充分说明了“强富美高”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高度契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生动的、富有标识性的省域表达。江苏的成功实践及其探索性、创造性和示范性充分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思想的伟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区域定位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区域定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进行区域实践,既是各区域推进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找准自身在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推动各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区域定位,是适应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各异的客观需要;是突出主体功能定位的客观需要;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客观需要;是更好进行战略谋划、统筹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
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山河起宏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宜结合实际,在区域发展中着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悉心指导和科学部署落到实处,抢抓机遇,主动担当作为,立足区位优势,完成好区域战略使命,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一、宜提高政治站位,放在“全国一盘棋”中考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只有从全局出发,局部才能得到更充分、更持久的发展;只有格局高远,才能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国家事业发展的趋势和远景。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布局思路,跳出区域看区域,从区域整体上统筹规划各种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的空间布局,实现各区域发展效益、发展效率、发展效果的最大化,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二、宜坚持立字当头、立破并举,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改革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征程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引。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立字当头、立破并举,把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才能推动事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区域发展中,坚持立字当头,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区域发展新动能;坚持立破并举,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协同融通发展。
三、宜坚持突出特色,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优势,走好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坚持突出特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反复强调的问题。突出特色,就是立足实际,牢牢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做强做大,进而把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释放区域推进现代化实践的更多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仅能够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率,还能通过贸易与其他地区实现互利共赢,促进整个经济体的繁荣。
四、宜坚持实事求是,在区域发展中因地制宜,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因地制宜,就是既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位置,又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善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到实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新发展理念抓发展,实事求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跟风、不从众、不盲目效仿,而是遵循规律,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路子进行发展,积极行动,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实践举措,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发挥本地特长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五、宜坚持锻造长板,用好先行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不同区域承担不同功能使命,也具有不同发展优势,宜基于自身优势和功能使命,继续扬自身所长、锻自身长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多、更新、更强有力的动力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增长极的固本增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中,继续发挥好先行示范机制,积极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方式、新路径。
万里积跬步,江海汇涓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是一个地区立足自身实际、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扛牢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发展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上勇担当、挑大梁。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