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2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课题组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丝路文明互鉴与人文艺术审美交流”国际会议在兰州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安特卫普大学、韩国又石大学、格鲁吉亚国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7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00余位学者参加了线上线下研讨。
本次会议共分5场论坛,8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发言。第一场论坛由兰州大学郭茂全教授主持,厦门大学代迅教授评议。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四川大学金惠敏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李怀亮教授分别围绕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与文明互鉴、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百年大变局的文化之维等话题作了相关主题发言。
第二场论坛由兰州大学杨建军教授主持,李怀亮教授评议。代迅教授、四川大学傅其林教授、奔萨国立大学叶莲娜·佩斯科娃(Пескова Елена)、俄罗斯敦煌学学者普隆金娜·奥莉娅(PRONKINA OLGA)围绕18世纪欧洲美学中国化及其范式革命、齐格蒙特·鲍曼的审美知识社会学、兰州与奔萨城市之间的文化交往、中亚五国考古中的敦煌元素等主题做了相关发言,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呈现丝路交往的辉煌历史,兼具个案研究与理论提升。
第三场论坛中,西北民族大学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瓦伦蒂娜·佩多内教授、兰州城市学院贾永平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智辉 (TRIPATHI VIVEK MANI) 副教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拉吉夫(Rajiv Ranjan)副教授、格鲁吉亚国立大学塔玛尔(Tamar Patashuri)博士、云南财经大学孙婷婷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袁晶副教授、兰州大学姚富瑞博士、陇东学院崔亚莉副教授、新疆农业大学李暮凡博士、湖南工业大学龚玲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许栋梁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傅钱余副教授、兰州大学王垚副教授、甘肃政法大学王红丽博士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四场论坛中,比利时鲁汶大学、安特卫普大学彭静莲教授作了题为“Curating Diversity: Case study of the Expo‘Happy Family’”的主题发言。彭静莲教授关注21世纪背景下丝路审美文化的多样性,以博物馆展览为研究中心,认为优秀的博物馆展览可以起到“接触区”和“文化圈”的作用,有助于推进丝路文明互鉴的进程,并结合“全家福”照片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彭教授梳理了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认为博物馆策展从一开始的专业鉴赏行为演变为一种日益具有批判性、协作性的文化发展模式,以服务于审美共同体为导向,以多感官共轭的方式增强了审美共同体的软实力,既为丝路审美文化研究提供了更为开放、活态的方法,也为整合丝路审美资源、促进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第五场论坛为硕博生论坛,共分六组。来自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50余位青年学者紧扣会议主题进行了相关发言并热烈讨论。
将有力推动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的不断进展。
责任编辑:李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