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2024澎湃新闻责任践行者年会在上海启幕。本次年会以“责任同行共创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嘉宾,共同探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企业践行ESG的有效路径以及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模式等一系列热点话题,全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创新模式。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以“绿色金融加速低碳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从机构投资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和加速低碳发展。她认为全球政策制定者正在积极推动经济模式向低碳转型,但上市公司的气候转型步伐仍需要大量资金推动。同时,郭思平指出了机构投资人在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投融资决策过程中的积极变化,并展示了气候转型领先者的长期财务收益更优的实证结果。郭思平认为,绿色转型需要各方的合力,MSCI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中国企业的优秀气候实践转化为全球投资人可以理解的共同语言。
以下是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澎湃新闻的邀请,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能够跟各位分享来自资本市场、机构投资人的一些视角,分析在绿色变革之中,企业、机构投资人如何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绿色金融以及加速低碳的发展。
全球气候投资与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说到气候投资,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不管是发生的频率还是所带来的财务影响都在与日俱增,在2024年,包括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贝碧嘉、康妮以及贵州的山火和去年袭击美国的野火,其实都给基础设施带来了严重的损毁,并由此导致资产的减值,对企业的运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MSCI最近发布的2025 年《可持续与气候趋势展望》报告也指出,虽然投资者对碳排放和气温上升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对极端天气的经济影响看法一致,而亚太区的投资者更倾向于认为极端天气会造成严重影响。根据MSCI的数据,MSCI中国指数的成分股受到这些极端天气的影响带来的资产损失大概在10%,这一比例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凸显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对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实体风险的影响非常敏感。
再从全球的政策制定者角度来看,包括《巴黎协定》设立的1.5度、2度的目标,以及全球主要的经济体所设定的低碳和减排目标,都在努力把原本依赖于化石能源的经济模式向低碳模式进行转型。
全球上市公司的气候转型的现状并不乐观。按照全球上市公司当前的排放水平以及所承诺的减排目标进行逐年的测算,到本世纪末全球的上市公司可能导致全球的温升达到2.8度,这与1.5度、2度的目标相差甚远。全球范围内只有11%的上市公司和1.5度的目标相符合,反映全球上市公司的气候转型步伐相当不乐观。而转型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如果上市公司不再进行有雄心的减排承诺,我们可能在2026年11月就耗尽将温升控制1.5度的总碳排。减排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推动,而资本市场是推动近零排放转型非常关键的力量。
机构投资人气候投资考量:三大驱动力与行动开展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机构投资人将气候变化的因素纳入到投融资决策过程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银行、保险公司在信贷流程、承保的流程中嵌套了气候相关的考量。这个向好的变化背后有三大驱动力:外界的监管驱动力、市场需求的驱动力,内生的驱动力。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以中国所提出的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为例,其实也是要求金融机构纳入绿色可持续和循环经济相关的考量。监管的推动对于金融机构纳入气候的考量是非常重要的推手。当然,市场的需求也形成了一个合力。跟踪MSCI的ESG和气候股票指数的ETF不论在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在过去十年都在稳步增长,凸显了机构投资人进行ESG和气候投资方面的坚定立场。MSCI 2025 年《可持续与气候趋势展望》报告同时也指出,相对于构建净零投资组合,全球投资者日益将能源转型视为优先议题,旨在降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风险并抓住相关机遇,并开始在私募市场探寻能源转型解决方案。
在内生的动力层面上,这主要得益于机构投资人对于气候风险就是财务风险的理解越来越深入。首先从风险端来看,随着化石燃料的需求量减少,化石燃料的资产持有者已经慢慢意识到,投资组合中的化石燃料敞口可能会逐步形成搁浅资产。从整个供应链看,目前碳强度相对比较高,并且是较难减排的行业,他们面临随着碳价的上升、成本不断被侵蚀的风险。当然还有来自供应链的风险,很多产业链下游的链主已经提出了明确的低碳转型目标,对于整个产业链上游形成了一个风险的传导。化石燃料和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是相当复杂的,所以需要一个非常体系化、全面的工具进行衡量。
MSCI依据过去十年的研究成果,提供绿色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相比持有大量化石能源面临搁浅资产风险的组别,在长期看股票收益明显更优。这也体现出投资人优选气候转型的解决方案以及气候转型的领先者,在长期来看有利于长期财务收益。
中国上市公司气候披露水平提升,需捕捉气候风险与机遇
在外部和内部的共同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考量在其投资决策里面纳入气候因子。我们观察到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的机构投资人,在进行气候投资的流程之中也在经历一个从基础到进阶,从回溯到前瞻的过程,基础和回溯更多有关自己投资组合里面的碳排放的水平,也是现在大多数企业最关注的气候披露相关的工作里面的基础。但投资人不会只以碳排放这个单一数据进行投资决策,他们也会考虑到企业在绿色收入、绿色专利方面的投入水平和创新能力、减排目标是否具有雄心、减排目标和当前的排放水平将会对未来的气候变暖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对投资人的投资价值所产生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由此形成一个全面、系统化对于气候风险和气候机遇的捕捉体系。
聚焦中国公司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披露水平,根据MSCI的研究分析,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当中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已经披露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碳排放,其中高碳排的行业其实是披露的排头兵,目前已经披露的温室气体的大概是总排放量三分之二的水平。在披露提升的背后,体现了中国上市公司意识的提升。MSCI为全球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免费和沟通平台,企业可以根据其MSCI评级或气候分析的数据点进行反馈,对比过去三年数据反馈的情况,我们观察到气候变化已经跃升成为全球上市公司最为关注的议题,这也凸显了全球发行人对于气候变化这个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意识进步的背后,我们看到行动的提升,气候转型目标的提升。MSCI的数据显示,中国公司在设立减排目标的进度上在过去五年有非常快速的提升。对比来自化石燃料相关的收入和绿色技术相关的收入,我们可以看到自2022年至今,中国指数成分股里面来自绿色收入的敞口已经超过了化石燃料的收入敞口,而这一比例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体现出中国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的领先者地位。
最后,结合今天活动的主题 “责任同行 共创未来”简单地总结一下。在绿色转型的过程当中,在低碳转型的过程当中,需要各方的合力。企业端不断提升气候的透明度,才能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投资决策参考指标和信息。机构投资人更好的投资决策和绿色金融的决策也可以反哺实体经济,推动更好向低碳进行转型。在整个过程当中,MSCI通过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把中国企业的气候实践转化为全球投资人可以理解的共同语言,帮助全球的投资人理解中国企业的最佳实践。
谢谢大家!
方彦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