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风机迎风旋转,光伏板向阳而列,青海的“绿电”翻山越岭点亮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科技智能设备助阵上演“空中造桥”,机器人为桥梁打造“钢筋铁骨”,青海基建在绿水青山中跑出加速度……近日,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跟随青海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 稳增长”主题采访团深入青海,近距离感受青海省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青海“绿算”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
在西宁市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实时跳动,风电、光电、水电等各类清洁能源发电量以及算力中心用能情况跃然眼前,每一度电的“旅程”都能被完整记录。
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一座座风机高高矗立,巨大的叶片迎风旋转,风能被收集起来通过输电线路送向全国各地;戈壁滩上一排排“蓝色海洋”般的光伏板将光能收集起来,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远方。“青海绿电已经点亮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杭州亚运会比赛场馆。”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了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3%。目前已经建成了全国首条绿电大通道,向全国15个省区市源源不断输送绿电。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应用迅速崛起,智能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一座座大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在青海拔地而起,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融合创新发展,加快融入“东数西算”的国家布局。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的机房中,一排排机柜鳞次栉比,大量数据信息在这里传递、计算和存储。“数据中心规划建设9000架标准机柜,为各地客户提供托管、互联网接入等云网服务。”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云中台副总经理陈晨介绍。
今年3月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现场一批绿色算力投资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北京科技企业也纷纷将部分“机房”搬到了青海。
青海是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全年314天自然冷却,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青海算力投资成本降低20%,运营成本降低30%。
据悉,目前青海省整体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23EFLOPS,并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此外,该省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指标PUE值保持在1.2以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智能制造让大桥建设跑出“加速度”
东起四川成都,西至青海西宁,川青铁路如同一条巨龙穿梭在险峻的山谷与广袤的草原之间。横跨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川青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纵向主通道兰(西)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832.9公里。
在川青铁路重点建设项目尖扎黄河特大桥的施工现场,黄河碧波荡漾,两岸边的大桥已初具形态,隔江相望。大桥位于黄河尖扎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了保护水环境和特种鱼类繁殖,河道内无桥墩,尖扎黄河特大桥主桥每个节间的杆件通过拱上吊机吊起,用高强螺栓连接,实现“空中造桥”。
桩机智能建造、承台智能温控、杆件智能检测、智慧监控识别违规行为……在尖扎黄河特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智能设备齐助阵严把质量关。在大桥附近的测量点,一台3D打印机正在辛勤工作打印一支微型磁力棱镜。
“以前测量需要人扛着几百元一个的大棱镜到测量点,现在只需要将微型磁力棱镜贴在测量点就行,不光安全,成本也大大缩减。”现场测量员孙仔明说道,3D打印机4小时就能打印出来一支微型磁力棱镜,成本约在50元左右,测量精准度更高。
大桥施工现场随处可见智能化应用,应力传感器像“壁虎”一般紧贴大桥,将大桥的相关实时数据传输到后台。3D打印机、测量机器人、传感器等智能设备为大桥建设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据悉,目前大桥工程总体进度架设过半,预计2025年7月份实现合龙。
不远处的尖扎县德吉村,在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小构件预制场和钢构件加工厂里,几台机器人正在埋头为川青铁路的桥梁、隧道打造“钢筋铁骨”。切孔、抓取、焊接、打包……生产车间里,几台机器人正有序进行钢构件的加工。
“目前整个生产流程都已实现自动化,效率比之前要提升3倍,并且机器焊接精度和质量都大大提升。”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副总工余漾介绍,小构件预制场厂房的自动化生产线还有一个“智慧大脑”,能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周期、全方位监控与管理。
“青字号”产品加速出青出海
小到一碗拉面,大到盐湖化工,青海正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面条筋道爽滑,汤汁香浓可口,撒上香菜和葱花,淋上辣椒油,一碗热腾腾的青海拉面让食客回味无穷,如今青海拉面的香气已经飘散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青海省拉面产业孵化基地的直播间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韩玉龙正熟练地展示拿手绝活“拉面穿针”,他将松软的面团反复抻开,面条细如发丝可穿针,每根面条粗细均匀、根根分明。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像韩玉龙这样的拉面从业者达到了11.3万人,在全国经营着1.8万家拉面店,
青海省化隆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国介绍,经过40多年培育和发展,化隆籍拉面店已经遍及全国337城市和16个国家,化隆拉面产业经营性年收入近135亿元,全县农民依托拉面走出了一条致富的发展之路。
不久前,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青海展团67家参展企业共展销400多种产品,拉面、牦牛、藏羊、冷水鱼、冷凉蔬菜等产品亮相,一系列“青字号”农畜产品加速出青。
随着我国数字、通讯、能源、汽车等产业的不断发展,原材料铜的需求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在西部矿业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解车间里,大型行车正有序作业,一摞摞色彩鲜亮的阴极铜板经过几台机械臂快速剥离、打包入库。
西部矿业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松介绍,今年以来,公司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截至目前,生产阴极铜17.8万吨,同比增加47.47%;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65.85%,1至11月上缴税费1659万元。
西部矿业集团还依托茶卡盐湖3000多年的盐业开采史,通过盐业开采技术升级换代和旅游观光的开发升级,将工业和旅游实现完美融合。被誉为“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每年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青海茶卡盐湖的“大青盐”也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前七个月出口量同比实现3.9倍增长,成为青海外贸领域的一抹亮色。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夏骅
流程编辑:u070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