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12月17日的北京,冬日和煦,晴空万里。全国政协礼堂会见厅内,中外宾朋相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第十九次圆桌会议如期开幕。
这是新一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新一届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召开的首次圆桌会议,也是时隔5年后中欧圆桌会议在线下“重启”。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王东峰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新形势下中欧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年是中国与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周年,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推动圆桌会议机制走深走实,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开放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现场,与会嘉宾围绕“推动中欧经济合作持续发展”“加强中欧循环经济领域合作”两大议题畅所欲言、展开讨论,从各自领域、不同视角出发,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巩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进一步凝聚。
■ 树牢正确认知 增进理解信任
中欧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不同,正确的相互认知是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欧关系发展得好,不仅造福双方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双方关系的正确定位是伙伴,主流基调是合作,关键价值是自主,发展前景是共赢。”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孔泉在主持发言时表示,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要秉持正确的相互认知,增进理解信任,助力中欧关系健康发展。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对外关系部主席迪米特里斯·迪米特里阿迪斯表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欧中的沟通更显重要,必须携起手来、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朋友,我们可以齐聚一堂讨论各项议题,共同迎接挑战、实现美好愿景。”
“自1975年建交以来,中欧经济合作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原驻丹麦大使李瑞宇认为,中欧经济合作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长足发展表明,中欧之间已建立起紧密依存的利益共生关系,这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坚实基础,值得彼此珍惜。“希望在此基础上继续寻求合作共赢的最大公约数,加强合作与沟通,续写过去几十年相互成就的合作故事。”
“欧中的双边关系太重要了!”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雇员集团(第二集团)小组成员斯特凡诺·帕尔米耶里说,就像两个人才能跳探戈一样,我们也要共同合作。“我们必须要开诚布公地持续对话,通过对话构建共识。”
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李健提出,中欧应当做和平的伙伴、发展的伙伴、文明的伙伴。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坦诚的对话与沟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形成互补,为实现全球的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持久推动力。
■ 深化开放合作 凝聚发展共识
中欧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中欧经贸关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近年来,中欧双边贸易保持较高水平、发展更趋平稳,双向投资活跃、潜力巨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这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雇主集团(第一集团)小组成员亚采克·克拉夫奇克说:“欧盟经济与中国经济相互依存,创造了很多机遇。未来要共同努力提升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保证实现最佳的合作成果。”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民吉认为,中欧金融合作有着强大内生动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建议深化中欧金融监管合作机制,支持双方金融机构持续加深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业务交流,加强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应用合作。
中国民营企业是中国对欧盟投资的重要力量。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方光华介绍,2023年,近90%的中国对欧投资来自民营企业,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我们期待与欧盟共同建设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希望欧盟及成员国共同推动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深度合作,关注中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民间社会组织集团(第三集团)小组成员、西班牙经济社会企业联合会理事会成员米格尔·安赫尔·卡布拉-德-鲁纳表示,欧洲和中国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可持续且能帮助彼此解决好社会挑战的合作模式,在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制定共同标准。“做好这些工作、打好这些基础,我们才能够真正在合作和对话中取得坚实成果。”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姜颖认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中欧在这方面的合作交流具有广阔前景和发展机遇。“建议进一步丰富合作交流的层次和方式,共同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绿色是中欧合作最鲜明的底色,循环经济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发展循环经济,协同实现绿色增长和气候目标,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共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第四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朱黎阳认为,中国和欧盟是全球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者和引领者,双方开展了广泛而务实的合作,建议中欧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交流互鉴,加强政策对话、技术合作、人才交流。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民间社会组织集团(第三集团)小组成员、匈牙利全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艾格尼丝·切尔表示,欧中在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方面已有较好合作,现在正在携手开发储能系统,共同研究废旧电池回收技术等。她建议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和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共同组织交流探讨知识经验、试点项目成果以及最佳实践案例等。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翟青建议,鼓励中欧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效应,推动实施人才交流计划,促进中欧循环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的交流互动。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雇主集团(第一集团)小组成员、葡萄牙商业和服务联合会副主席瓦斯科·德·梅洛表示:“当前,欧盟和中国都将循环经济视为实现环境和经济目标的重要抓手,我们不仅要合作促进创新,也要促进全球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未来要加强对话,形成更多常态化的双边合作项目,同时组织欧中的相关研讨会共享进展成果,吸引更多地区参与。”
第五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万建民介绍,中国牵头发起了一项国际大科学工程——农作物基因资源阐析,并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等20多个国际机构和科研院所启动了战略合作。“欧盟国家在这一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人才和设施基础优势,希望通过加强与欧盟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民间社会组织集团(第三集团)小组成员帕纳约蒂斯·格科法斯认为,欧中还可以加强贸易和供应链方面的合作。“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欧中可以共同建设一些融入循环经济理念的基础设施,不断促进经济转型。欧中也可以通过标准建立和最佳实践的成果分享,推动在废物回收效率提升等领域新的合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朱烈斌表示:“发展循环经济关乎人类未来。希望中欧能源企业能够长期保持良好合作与互动,将涓滴之力汇聚成推动中欧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
■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捍卫多边主义是中欧双方最重要的共识。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主席奥利弗·罗普克表示,欧盟和中国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并积极倡导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认识到其在确保全球贸易公平和稳定方面的重要性。“我们积极寻求与中国建立透明、公平与互惠的投资和贸易关系,也希望继续加强和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合作,为欧中关系发展、解决全球问题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商务部原副部长钱克明认为:“中欧要共同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坚决反对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坚定捍卫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叶辅靖认为,要提升中欧第三方合作效能,将中欧双方率先开创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理念扩展到全球减贫、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合作、公共卫生合作等全球治理领域。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建议,要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面向非洲、亚洲、南美洲、太平洋地区等,积极携手拓展第三方绿色低碳综合服务、产业发展、产品营销的发展空间。
“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张海滨呼吁,“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出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不能三心二意,不能采用双重标准,不能搞单边主义。”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刘结一在主持闭幕式时表示:“圆桌会议进程充分体现出中欧合作领域宽广、潜力巨大、成果可期。贯穿大家发言的鲜明主线,是中欧双方必须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双方将积极发挥作用,发扬合作传统,实现互利共赢,助力中欧合作走深走实。”
大道众行远,携手启新程。展望未来,与会嘉宾一致表示,愿共同打造坦诚深入、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搭建深化了解、互学互鉴的桥梁,携手拓展共享发展新空间,为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凝聚共识和力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