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深耕尾气净化近20年
从起家到行业领先 创新贯穿始终
一家做摩托车尾气净化起家的民营企业,近20年间在成都发展,潜心研发、拓展市场,成为尾气催化剂行业龙头。企业年报显示,去年中自科技实现了15.44亿元营收。
为企业发展积势蓄能,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达到工业4.0水平;发力新能源储能领域,新建的4条产线即将投产;抢滩氢能源赛道,与成都企业的新合作刚刚达成……
近日,记者走进中自科技,对话董事长陈启章:民营企业如何找准赛道迅速成长?如何紧跟市场之变迭代发展?以什么样的秘诀长立于领先地位?
绘制一家民营企业的成长路径,需要通过灵敏的市场嗅觉找准发力点。
20年前,我国居民汽车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彼时正在探索创业机会的陈启章意识到:尾气净化技术必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5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比上年增长20.6%。同年,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成立,扬起企业发展的风帆。
不到10人的初创团队以身入局,如何快速在市场站稳脚跟?“我们选择了另辟蹊径,从摩托车尾气催化剂赛道发力。”尾气催化剂产品相当于汽车、摩托车的“肺”,能将尾气排出的有害气体转变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物质。
为了实现国产替代,中自科技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系列产品研发。5年后,这匹从成都冲出的“黑马”已成为铃木、雅马哈和大长江等知名摩托车生产厂的主要催化剂供应商。
方向已确定,技术研发步履不停。陈启章表示,“技术创新是我们拥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贯穿企业自诞生至今的历程。”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9522.53万元、9278.77万元和8696.51万元,作为技术优势的来源之一,研发高投入功不可没。
天然气机催化剂国际领先、柴油机催化剂国内领先、汽油机催化剂国内先进等技术成果一步步实现,企业催化剂产品早已从摩托车到汽车,走向更广的应用场景。在天然气重卡催化剂市场,中自科技市场占有率高达20%以上。
随着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市场对高性能尾气处理催化剂的需求增加。现在,内燃机催化剂、VOCs催化剂、工业催化剂产品构成了中自科技的“第一增长曲线”,为企业带来90%的营收。
“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干,随着市场变。”陈启章这样总结企业的打法。
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为中自科技的“第二增长曲线”指明方向:近年来,公司依托环保催化剂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储能及“储能+”业务,踏上了打造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发力“第二增长曲线”业务,中自科技以前瞻的眼光强势入局,不变的是对技术创新的一脉相承。陈启章介绍,企业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进行储能及“储能+”产品的研发和迭代,形成了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兆瓦级工商业储能系统等系列产品。
据最新消息,中自科技已成为成都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催化剂定点开发供应商,将完成指定型号产品的开发、试验验证、生产准备与交付工作。同时,企业新建成4条量产化的生产线,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将推动储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助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茜 受访者供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