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招聘与AI应聘“斗法”,伤害了谁?

AI招聘与AI应聘“斗法”,伤害了谁?
2024年12月22日 18:01 工人日报

“实时生成面试答案,轻松拿下offer”“精准识别面试官问题,生成专业回答”“不怕切屏检测”……

当职场话题热点还停留在AI招聘时,各种AI应聘“神器”也已经悄然上线。为了防止面试者利用AI工具作弊,招聘方又开启了AI“反作弊”“反检测”功能。

在求职场景下,一场来自AI招聘与AI应聘之间的“斗法”逐渐受到关注。

一些应聘者对AI面试不适应

12月18日,《法治日报》对AI面试给招聘单位和应聘者带来的新挑战进行报道。

多位有相关经历的受访者坦言,AI面试带来的并非全是科技进步的惊喜。容易紧张卡壳、题目设置不合理、系统对人脸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大量收集等,让一些应聘者不适应。也有应聘者提出AI面试是否一定能保证公平,涉及的算法是否应当公开等问题。

相对而言,使用AI面试,被招聘单位认为是提质增效的一大法宝。

应聘者用AI工具应对AI面试

随着AI面试的逐渐普及,有少数应聘者为顺利通过面试,选择借助AI工具,应对各类面试问题。

一位应聘者透露,其在面试前会开启手机上的一款AI工具,设定回复身份为金融机构秋招生,并告知其自己即将面临AI面试。面试时,该工具“收听”到面试官的问题后,会迅速给出对应答案,应聘者只需用“这是个不错的问题”“毕竟某某技能在工作中十分关键”等套话拖延时间等待答案生成即可。

市场上出现专业AI面试外挂

除了使用通用AI工具,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更专业的AI外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AI面试助手”“AI面试神器”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不少提供“offer蛙”“面霸ai”“面试宝”等AI外挂的商家。

有商家表示:“面试过程中,软件会实时转录面试官的问题和对话,你可以直接点击对话气泡,便可针对该问题一键生成对应的答案。从提问到智能回复不超过0.8秒,保障你的交流全程迅捷、自然流畅。”

一家提供此类外挂的店主宣称,其售卖的AI面试外挂“任何岗位、任何问题都能应对,使用后面试通过率能达到100%,而且面试后涨薪幅度能达到30%以上”。

辅助工具设不同的会员价位

北京商报记者针对银行招聘领域进行调查发现,一款AI面试辅助工具,根据考生需求的不同,设不同的会员价位,普通会员2小时时长售价为58.8元、4小时时长售价为88.8元、8小时时长售价为128.8元,分别支持的面试场次约为4场、8场、16场;至尊会员支持英文面试,8小时时长的价格为188.8元。

考生只需填写面试银行以及需要面试的岗位,无需填写额外的细节。当AI面试官提问时,工具会自动聆听面试官提问,软件全自动一键生成答案,考生按照答案回答即可。

AI大语言模型“即问即答”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使用AI的不只有招聘企业,一些求职者使用AI的时间甚至比招聘企业更早。

在社交平台上,不乏利用AI技术“作弊”通过面试、然后发帖炫耀的网友,其大致流程是利用当前AI大语言模型“给出问题就能回复”的特点,以及声音输入能力,直接把面试官的问题变成问大语言模型的问题,再直接读出AI回复的答案,一些“简单粗暴”的网友甚至把打开大模型APP的手机直接贴在了电脑屏幕上,“就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某些“AI面试”工具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产品,并堂而皇之地在搜索平台、社交平台打起了广告,如“一款专为面试者打造的强大AI面试神器,面试实时生成面试答案,轻松拿下offer”。

对于AI面试产品的“反作弊”功能,一些AI面试工具具备“反检测”功能:可实时精准识别面试官问题,生成专业回答,面试笔试都能用,不怕切屏检测。

招聘方升级“反作弊”

在一些HR人员看来,仅凭经验就能看出对方是否用了AI,“有的候选人每次问问题都答不上来,沉默10秒钟后又开始流利地回答,眼睛有时候看一下屏幕左边有时候看一下屏幕右边……”

对于AI面试工具的出现,招聘方的“反作弊”也在持续升级。“目前我们的产品会使用极快的频率检测面试者的眼睛,看他是否查资料了,同时我们还能根据他回答的内容反查看是否是大模型给出的答案。”有招聘工作人员表示。

AI招聘作为新兴领域需有效规范

为有效规范AI招聘这一新兴领域,专家指出,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专门针对AI招聘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应聘者和AI技术提供者在招聘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例如,要求企业使用AI面试官时遵循公平性、透明性原则,向应聘者公开关键算法及决策依据,避免算法歧视,保障应聘者平等就业权。

“对于应聘者,应明确禁止使用AI外挂等作弊工具,规定其使用正当手段参与面试的责任。对于在招聘中利用AI作弊、开发传播非法AI外挂等行为,明确违法性质并制定严厉处罚措施。对提供作弊工具的外挂开发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乃至刑事处罚,提高法律的震慑力。”湖南高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茜说。

招聘关键还得是以“人”为本

新京报发表评论文章《AI招聘与AI应聘“斗法”是双输结局》写道,这一场技术战,起源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不重视,视应聘者为“工具”,而应聘者在此种情境下,干脆用工具去欺骗工具,继而形成了双重伦理陷阱:招聘者不视人为人,求职者就坦然在面试中作弊。

《劳动报》评论认为,招聘关键还得是以“人”为本,想不让求职者钻AI的“空子”,企业就应该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高效和人性化的招聘体系,将AI的精确性和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否则这场“斗法”还将会持续下去。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那样,想避免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决方案——把求职者叫到眼前来,亲眼看看对方是不是你想要的人才。

本期编辑:刘小燕  北梦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面试 招聘 面试官 应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12-23 黄山谷捷 301581 27.5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12.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