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三次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沈阳“幸福常住地”氛围感拉满。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四时寻常、烟火人家……幸福的场景无处不在,幸福的味道越品越香。
幸福是 你来,我接你
近日,从上海来沈阳旅游的陈先生抵达桃仙国际机场后,受到了和平区朝朝沐沐洗浴中心的热情迎接,坐上“专车”,抵沈“第一站”体验沈阳特色洗浴文化,外来客的陌生感被扑面而来的松弛感瞬间抵消。“来沈阳旅游之前,就听说这家洗浴中心为提升旅客服务体验,开通免费接机接站绿色通道服务,于是我给洗浴中心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真能享受到这么温暖、便捷、舒适的服务。”陈先生说,一路上司机还向他介绍了沈阳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风味美食,让他感觉到这是一座充盈着幸福感的城市。
于洪区星座社区居民小陈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沈阳工作生活。“这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最爱沈阳的美食,铁锅炖、锅包肉、拌鸡架……一说这个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还有公共交通出行也特别方便,地铁平稳快速,干净整洁。马上地铁3号线又要开通了,在这样的城市生活真的幸福感爆棚!”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冯大爷,则见证了沈阳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家门口就有小公园,遛弯儿锻炼都不用走远,没事儿还能和老伙伴下下象棋。医保政策越来越好,看病买药都特别方便还不贵,‘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称号,沈阳当之无愧。”
幸福是 陌生人不陌生
在沈阳人看来,“幸福感”既时常挂在嘴边,更在心坎与身边。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老党员、83岁的郭东辉老人告诉记者,作为多福社区的居民,“幸福”来自多福社区以“福文化”为引领的“文化自信”上。目前,“两邻”理念已深深地融入“福文化”中,多福社区居民一年四季都有“福”: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凝聚人心,独特的文化符号感染人心,居民们从小区里的“陌生人”变为了亲密的“熟人”和“好邻居”。
近期,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广场社区举办“邻里市集”主题活动,在免费磨刀摊位前,磨刀师傅手持磨刀石,聚精会神地为居民们打磨刀具。伴随着有节奏的磨刀声,原本钝化的刀刃恢复了锋芒。一旁等候的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邻里间的深厚情谊与幸福感、获得感,也伴随着这细致的一锉一磨,温暖传递。爱心义诊服务区、温情义剪区……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便捷专业的服务,居民们满意地说,“这就是幸福城市的模样!”
在浑南区浑河站东街道樾檀山社区党总支书记苏畅看来,沈阳的幸福是“两邻”理念在社区生根开花,小区环境优美,邻里和睦共处;幸福是社区每周举办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幸福是随处可见“红马甲”志愿者在身边开展助人为乐服务;幸福是社区工作者时常送上门的温暖关怀;幸福是只需给网格员发一条信息就能解决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每一个幸福答案背后,都彰显了社区对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幸福生活”的用心用情。家门口的创业空间、幸福教育课堂、卫生服务站、养老中心、惠民食堂、图书馆、电影院、共享健身室、家政服务站……让居民下楼走几步就能找到几乎所有生活所需。这些实实在在的便利与近在咫尺的幸福,也折射出了沈阳这座城市的发展温度。
幸福是 喜滋滋的眼
“孩子能在幸福教育课堂上课,我也有时间去参加社区的舞蹈班了。社区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生活需求,还让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皇姑区牡丹社区居民张阿姨指了指身后“幸福教育课堂”的牌子,喜滋滋地“晒”着她眼中的幸福。这几年,牡丹社区联合当地教育部门打造了“幸福教育”课堂,既增加了社区老年人的业余时间,又妥善解决了家庭中儿童的看护问题。截至目前,社区实现送课送活动900课时以上,开设了剪纸、民族舞、合唱、软笔书法等15门课程,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惬意,孩子的成长之路更欢乐。今年皇姑区对全区45个社区进行改造,让幸福感继续提质升级。
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民丰社区聚焦“老有所学”,依托幸福教育课堂,广泛征求社区老年人教育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开设太极、柔力球、书法等多门课程,不断充实老年人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如今,这样的社区“幸福圈”还在扩容,先后与沈北新区卫健局、正良医院、盛京医院、何氏眼科等多个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中医上门问诊,老年人免费体检,实现居民小病不出社区,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
幸福是 一日三餐暖人心
“以前做饭愁、吃饭难,现在有了社区食堂,饭菜可口、价格实惠又注重营养搭配,最重要的是食堂就在家门口,太享福了!”有了家门口的社区食堂,79岁的铁西区居民张大爷觉得生活幸福感又上升了。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重点民生实事,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餐桌”,截至目前,铁西区共有社区食堂32家,每日供应三餐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社区食堂对60岁以上老年人给予不同的折扣优惠,在助餐服务的基础上,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彻底解决了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就餐难问题,让“小食堂”托起“大民生”。
新民市辽滨街道全体党员干部表示,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解民忧、暖民心、纾民困”行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瞄准“一老一幼”重点工作精准发力,通过“爱心食堂”“便民大集”和“孔子学堂”等便民活动,真正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依、困有所扶。用心、用情、用力构建基层民生服务体系,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幸福是 有爱有善有暖有伴
大东区万泉街道魁星社区党委书记付卓说,沈阳三次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给了社区工作者极大的鼓舞。近年来,魁星社区通过“敲门行动”、“钥匙保管”服务、“蒲公英”志愿服务等工作举措,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居民提供便捷、温馨的“家”服务,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今后,社区将进一步深化“五彩同心 幸福魁星”党建品牌,落实“五色行动”基层治理工作法,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对群众的需求及时回应,对社区的问题“精准”扫描,让社区自治和志愿服务更精准,让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政府对我们一天比一天好,每天都会有人来给我打扫屋子,还给我们上门理发,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安心养老。”辽中区居民王大娘高兴地告诉记者。辽中区为全区209个社区(村屯)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全区政府购买上门服务已达20332人次,累计时长30498小时,累计完成33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养老质量,让“小改造”承载“大幸福”。
幸福是 宜居宜业和美
走进法库吉祥街道边门社区的社区活动室,居民于丽华正在领着孩子查找学习资料,她说:“听说这里重新装修改造,社区又购买了很多新书,我特意过来借几本。”这两年,吉祥街道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需求,不断促进社区提档升级,翻新书架、上新图书、完善借阅制度,充分发挥了文化惠民作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打造居民“精神粮仓”。
康平县胜利街道吴斌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德民说,近年来,康平县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提升,着力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在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赵德民说,作为服务居民群众第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今后将更加立足于社区工作实际,不断倾听居民群众心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切实做好居民的贴心人。
幸福是 奋斗+生活
为什么沈阳能够连续3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答案就是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机结合。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其实,民生幸福的底色,是扎扎实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在沈阳,各行各业的企业在拼搏、在成长、在创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695亿元,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集群实现两位数增长。总投资200亿元的华晨宝马大东生产基地升级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200亿元的远景新能源装备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70亿元的德生生物制药国际CDMO基地项目建成投用。一个个500强企业坚定在沈阳发展,推动沈阳跑出了上扬的增长曲线。
幸福城市,一半是奋斗,一半是生活。未来,市工信局将以擦亮幸福底色为出发点,拿出真招实招为在沈企业纾困解难,做优做强做大幸福城市的产业体系,为让市民的幸福生活走“新”更走“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刘洋、张晶、傅凇岩、徐娜、李莉、王晓婷、黄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