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亭亭
近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龙泉宝剑博物馆(新馆)开馆。龙泉剑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该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宝剑、刀剑为主题的博物馆。在冷兵器盛行的春秋战国,除却弓弩,战力最强的武器要数吴越铜剑。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即吴越铜剑的代表作之一。
吴越铸铜剑 利可截盘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除了祭祀常用的礼乐器,兵器是先秦时期最常见的青铜器类之一。剑为“百兵之君”,主要用于近体格斗,是可刺可斩的兵器。吴越之地的铸剑术在先秦可谓冠绝天下,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曾有诗云:“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芒。”《战国策·赵策三》又记有马服君赵奢对田单说:“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盘匜为周代用于沃盥之礼的青铜器,寒芒出匣截断盘匜,足可见吴越宝剑之利。“专诸刺王僚”是春秋晚期有名的历史事件,专诸所用的鱼肠剑就是产自吴越的青铜短剑。
据《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所记,公子光为刺杀吴王僚,先是设宴邀请。吴王僚赴宴前,其实对公子光的不臣之心已有所察觉,其母亲也嘱咐其需谨慎。为此,“王僚乃被棠銕之甲三重”,“棠”一般认为是以铸剑戟而闻名的棠溪,“銕”为古“铁”字,也就是说吴王僚披穿了三层棠溪的铁甲才去赴宴。宴席上酒喝到酣畅时,公子光以脚痛为由离席,让专诸把鱼肠剑藏在吴王僚最爱的烤鱼腹中端进去。专诸送鱼至吴王僚面前,迅速掰开烤鱼取出鱼肠剑,此时吴王僚的侍卫已反应过来,拿起铜戟刺向专诸,但专诸仍用鱼肠剑刺中了吴王僚,刺穿其盔甲直达后背,吴王僚当场死亡。
专诸刺吴王僚所用的“鱼肠剑”,一说因剑身上有像鱼肠的花纹得名,也有人认为“鱼肠剑”是“鱼藏剑”的谐音。《越绝书》讲到越国铸剑名匠欧冶子曾在湛卢山上铸造五柄名剑,其一便唤作“鱼肠”,可能就是专诸用的这把。即便这把鱼肠剑非欧冶子所铸,专诸作为吴国公子光手下的刺客,所用短剑也大概率是善铸的吴越之地所产。鱼肠剑能穿透三层铁甲,其锋利程度可见一斑。
吴越铜剑冠绝天下,自然会有许多人喜欢,“季札挂剑”的历史典故便与之相关。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晋国,途经徐国,徐国国君见季札所带的吴国宝剑,心中喜爱,但碍于面子并未表明,季札看出了他的心意,因出使晋国不可不佩剑,故未献出。等季札出使结束返回,欲将剑赠徐君,但此时徐君已逝,季札因自己先已心许,就将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而去。吴国的宝剑受到徐国国君的青睐,从这里也可看出吴越铸剑技术之高超。
战国早期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海南省博物馆藏)。
独步天下的越王剑
《庄子·刻意》:“夫有干越(即吴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说明在战国时期,吴越铜剑已成为名满天下的至宝。现在馆藏的先秦青铜兵器类的文物,以吴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践剑最负盛名。越王勾践剑1965年发现于湖北省江陵地区,此剑虽在地下埋藏近2500年,仍光亮如新,还可轻松割破十几层纸。除却越王勾践剑,现存比较知名的还有越王鹿郢(者旨乌睗)、越王不寿(亓北古)和越王州勾的铜剑。
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便是一把“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此剑通长为65.2厘米,格宽5厘米,圆剑首上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圆茎上有两道凸箍;剑体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剑格两面亦有铭文:“戊(越)王亓北古”和“自乍(作)元用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勾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据学者考证,“亓北古”即为“不寿”,又名“盲姑”,是为越王勾践的孙子。此剑最早从台湾省藏家手中购买而来,出土于何地已不得而知。
“越王亓北古”铜剑现已发现三柄,除海南省博的这件外,另有两柄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和安徽安庆博物馆,尤以海南省博这把最为完整品相最佳。另外省博这件“越王亓北古”剑还采用了复合铸造工艺,先用低锡青铜铸造带有榫卯结构的剑脊,再用高锡青铜铸造锋刃部分,在青铜液收缩凝固时锋刃会与剑脊两侧的榫头结合成为一体。这种复合剑高锡部分色泽黄白,低锡部分色泽偏红,故又有双色剑之称,“越王亓北古”剑的剑脊与剑刃确实可以明显看出合金比例差异导致的分色。复合铸造的双色剑既能保证长剑的韧性,不易折断,又保证了刃部的锋利度,提高杀伤力,既符合实战需要,又极为美观。
“越王亓北古”铜剑上面错金的鸟虫书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吴、越、楚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鸟虫书又名“虫书”“鸟虫篆”,属于金文中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从现存带有鸟虫书的文物来看,多见于兵器,像汉代瓦当及后世印章中亦有出现。像“越王亓北古”铜剑这种在刻鸟虫书的凹线内错金镶嵌,剑首和剑格显得高贵华丽,很好地彰显出了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战国早期越王丌北古剑(安徽省安庆博物馆藏)。
名剑问世的天时地利
吴越青铜剑能够独步天下,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主要战争形式是车战,当时的军事强国被称作“千乘之国”,就是说有装备有上千辆马车的国家。车战的时候,远则弓矢相射,近则用长兵戈戟格斗,长度一般不超过60厘米的短兵铜剑发挥作用较小。而吴国和越国大体在现在的苏沪浙闽等地区,地处江南,河网密布,林莽丛生,故而吴越军团以步兵为主,长于近身格斗,短兵铜剑以其灵活明显在战斗中更具优势,以铸剑为代表的兵器制作工艺自然比中原诸国更受重视,从而得以长足发展。
《考工记·总叙》中有“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的记载,也指出吴越能铸造出性能优良的铜剑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记有干将铸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文中极言铸剑所用材料的精良,并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铸造,不过即便如此还未能成剑。后干将妻子莫耶剪下头发指甲,投到炉中,让三百个童男童女鼓风吹火,这样铜铁才熔化成液状,最终铸成宝剑。《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相剑师薛烛讲述的铸剑过程更为神异:“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这些略带传奇色彩的故事演绎,从侧面也可看出吴越铜剑的精良。
吴越高超的铜剑铸造术还得益于当时冶炼技术的发展,《考工记·攻金之工》中有先秦时期青铜合金配比的记载:“金有六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这里所说的“金”即为青铜或纯铜,“六齐”即为铜、锡配比六种不同器类的冶铸工艺。“大刃之齐”指的就是刀、剑一类青铜器的铸造,吴越铸剑师明显熟练掌握了冶铸时铜、锡的配比,双色剑便是其中的绝技之一,故而具有很高的实战价值。
西汉以后,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青铜剑退出了历史舞台,吴越铜剑的威名也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中,如今的我们只能从“越王亓北古”剑等文物中一窥它们当年的风采。
古代名剑
轩辕剑
传说为黄帝的佩剑,一面刻着日月星辰,一面刻着山川草木,后传于大禹,因此又名轩辕夏禹剑。
湛卢剑
春秋时期铸剑名匠欧冶子所铸“五大名剑”之首,铸剑之地为湛卢山(今福建松溪县境内)。
鱼肠剑
欧冶子所铸“五大名剑”之一。据说,刺客专诸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穿透三层铁甲,可见其利。
干将剑
莫耶剑
据《吴越春秋》等记载,吴王阖闾命干将铸剑,其妻莫耶断发剪甲投于炉,铸成绝世双剑,雄剑曰“干将”,雌剑曰“莫耶”。
太阿剑
欧冶子与干将夫妇联手打造的一把剑。据《史记·李斯列传》等记载,秦始皇曾用此剑。
赤霄剑
汉高祖刘邦佩剑,《史记》记载:“(高祖)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龙渊剑
由欧冶子、干将铸造,唐初李渊很喜欢此剑,因避名讳,改名“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越王勾践剑
1965年出土于湖北,在地下埋藏近2500年,仍非常锋利,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制图/许丽 文字整理/罗安明
原标题:吴越古剑冠天下
责任编辑:林鸿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