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黄蓉):12月19日,“机遇中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在安徽省淮北市启动,来自埃及、英国、白俄罗斯、尼日利亚、尼泊尔、柬埔寨、约旦等国的外籍专家和媒体记者先后参观了刘开渠纪念馆、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南湖湿地公园、口子酒文化博览园以及濉溪古城。外籍专家们对淮北从“煤城”到“美城”的绿色转型之路赞叹不已,并感叹这里流淌着的运河文化生生不息,“古韵”与“新颜”交相辉映。
“煤城”变“美城” “淮北的生态治理很了不起”
淮北这座曾“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城市,走出了一条由“煤城”变“美城”的绿色转型之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项工程就是“采煤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南湖项目治理区项目”,由此建成的南湖湿地公园是皖北地区规划面积最大的水上休闲度假景区,也是淮北市首个通过煤炭塌陷区治理形成的湿地公园。
外籍专家和媒体记者在南湖湿地公园内合影留念 摄影 曲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尼泊尔语外籍专家拉姆萨尔在南湖湿地公园拍摄视频,向海外网友介绍淮北的生态美景 摄影 曲艺
在参观南湖湿地公园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尼日利亚籍专家乌斯曼·萨米努·阿勒哈桑看着眼前的美景向记者说道,“如果你们不告诉我,我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矿坑,这是个很了不起的尝试。”“淮北市的转型之路为类似的资源型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让我感受到中国对生态治理的重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柬埔寨语部外籍专家陈世龙说。
运河文化生生不息 濉溪古城换新颜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全长3200公里,地跨35座城市,淮北市则是35座城市之一。
走进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在运河遗韵厅内可以看到52米长的巨幅东阳木雕壁画,隋唐运河开凿、巡游、漕运、码头繁忙的场景仿佛浮现眼前。从馆内的展品可以感知隋唐大运河的繁华盛景。
外籍专家参观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摄影 曲艺
在参观完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外籍专家又来到了濉溪古城。据介绍,濉溪古城原有两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被称为前大街和后大街,前大街即“濉溪老街”,老街最早因水运码头兴起,宋代时又因水运交通便利而兴盛,被称为“濉溪口”,明清时达到鼎盛,清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完工后的老街用青色瓦子石铺成,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俗称“石板街”。
凭借厚重的运河文化底蕴,乘上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这条总长650米、保存着原有古朴风貌的石板街如今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游人络绎不绝。这里有许多年轻人喜爱的文创店,也有很多展现非遗技艺的商铺。
濉溪古城剪纸艺人仅用几分钟就为英国专家林柏瑞(右)剪出了一幅肖像画 摄影 曲艺
埃及专家希沙姆·阿布·巴克尔·梅特沃利(右)在濉溪古城学习泥人面塑 摄影 曲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