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2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笔者观察到,本次对于宏观政策定调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强调增量,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各类政策加大协同配合力度,将提振消费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首先,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看,具体操作包括提高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笔者观察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前增加了“更加”的表述,延续了本月政治局会议上的提法,表明财政扩张及政策加码的决心和力度,后续财政发力可期。
具体来看,近年来实际赤字率最高的年份是2023年和2020年,分别为3.8%、3.6%,本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明年要“提高赤字率”,笔者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4.0%。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将有所增加,用于两重、两新以及向国有大行注入资本金。笔者认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意味着明年的新增专项债额度有望达到4万亿以上。
其次,从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定位出发,未来将可关注财政与金融的深度配合。自2009年以来,货币政策定调首次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已经充分展现了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的决心。
笔者还观察到,“适时降准降息”意味着今年底到明年年初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财政金融配合将成为明年宏观政策组合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央行将借助买卖国债、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工具支持财政政策发力,通过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支持产业政策发力。
会议还要求,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会议确定了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第一便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笔者认为,从支持经济持续修复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或是明年的重要政策抓手。笔者通过梳理过往历史表述发现,2024年年初以来,消费在重要会议通稿中的位置有所前移,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放在科技创新之前,其中提振消费放在提高投资之前,体现国家层面对消费需求的重视。
实际上,今年下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已经对经济基本面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本次会议上继续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笔者认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可能通过提升额度、拓宽使用范围等方式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养老、生育等补贴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码。
编辑:王菁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