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赵秀琴老人为小朋友讲述剪纸技巧。
本报记者 吴琼 本报通讯员 王万影
呆萌有趣的十二生肖、婀娜多姿的四大美人、憨态可掬的老寿星、飘摇欲仙的十二金钗、各显神通的八仙过海、传奇英雄杨家将……在永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秀琴那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下,一幅幅剪纸作品,出神入化,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今年81岁的赵秀琴,从小酷爱剪纸,退休后她更是一门心思钻研剪纸技艺。现为永清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清剪纸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被市委老干部局授予“最美夕阳”称号,2022年入选市级银发人才库。
剪纸图案创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有时赵秀琴发现一个新图案,突生灵感,不管多晚、多忙、多累都得赶紧画出来。她的腿有时疼得厉害,需要每天做理疗,走路的时候也需要拄着棍子。但只要能坐下来,她便物我两忘,一心痴迷绘图剪纸作诗,把情融在一刀一剪里,把爱化在诗情画卷中。
“剪纸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手法的表现,更在于情感和思想的积淀和迸发。”在赵秀琴看来,“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她希望,自己的剪纸作品不仅能带给大家美好的艺术体验,还能带给大家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赵秀琴爱剪纸,也爱诗词。1998年退休后,她报名参加了县老年大学,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诗联歌赋。由于才艺双全,她被推荐为《永清老年大学》校刊编委会成员。多年来,她和校刊编委会成员们活跃在文化宣传阵地,从撰文写诗到收集汇总,再到校稿成书,每期校刊编印的成功都有她的一份默默付出。
作为拥有53年党龄的老党员,赵秀琴每到重要时间节点,都会创作出具有特殊含义的剪纸作品,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分敬意,赞美家乡、喜迎冬奥会、启航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剪纸并诗”的形式奉出应时作品,表达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意,积极弘扬传播正能量。据统计,赵秀琴至今共创作剪纸作品约400幅,诗文近1000首。2016年,她创作的《玉犬报春》剪纸登上中央电视台农民频道录制的春节联欢晚会。2019年11月,她被推荐参加2020年国际动漫大会展,并在北京昌平摄影基地参加了某影视公司举办的动漫片拍摄。2024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赵秀琴参与永清县文化馆举办的“剪刻盛世华章,礼赞七十五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剪纸作品展,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向祖国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剪纸是一项民间艺术,画中有戏、百看不腻的剪纸艺术古老而神奇,是一门历史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它不应是一个人的专利,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财富。要让其发扬光大,我们这些老艺人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传承下去,需要一代一代剪纸人不断地传承创新努力。”谈到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赵秀琴深感责任在肩。
为将剪纸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她积极为剪纸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赵秀琴在县老年大学和社区设立剪纸课堂,为老年人及小朋友讲解剪纸知识,传授剪纸技艺,手把手教他们折纸、剪刻。近百名爱好者参加了授课学习,一起享受剪纸的魅力与风采。
“文化自信,就是要做好传承。”赵秀琴说,社会上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剪纸、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剪出越来越好的作品,形成一种社会氛围,是她梦寐以求的事。她首先从自我做起,现在赵秀琴将剪纸传承给了13岁的外孙女王烁,她教外孙女怎样设计图案,花鸟从哪里下剪刀,手把手教,边讲解边示范。还把外孙女剪的小牛头、喜字贴在冰箱及空调上,激发她的学习兴趣。每逢寒暑假,外孙女都会住在赵秀琴家,跟姥姥学习剪纸,现已能自己剪些小吉祥物、小动物、小字画等等。
小小剪纸释放着大大的正能量。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而且弘扬着时代的浓厚特色。一把剪刀,一张纸,让赵秀琴与剪纸紧紧相连,为了热爱,为了普及,更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代代不息,赵秀琴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纸短情长,剪不完的,是那创新与传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