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海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全媒体是指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综合利用多种媒介形态,针对不同受众不同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平台、载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型的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消费全面应用的当代媒体。如何将“四全媒体”理念融入讲好高校故事的新闻实践,这既是当前深入推进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强化校园媒体提高舆论引导力、掌握舆论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关注全流程,构建“全程媒体”
“全程媒体”让“好故事”关键点不缺失、不缺损、不缺憾。全程媒体本意是指媒体在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时,要对事件从开端到结果实现全过程的报道。这是新媒体的即时传播特性要求的,也是高校党委宣传部协调统筹能力的体现。对于活动而言,全程媒体意味着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议题管理”,从前期预热,到活动中的火爆,再到活动结束后的再传播,要保持持续的热度,以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并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校师生对于许多活动、事件停留在“听过”,但是对于活动、事件的前因后果却并不了解。这就要求校园媒体人通过捕捉故事“起点”,并密切追踪新闻变动全程,采用“中央厨房”式编发流程,确保“好故事”的完整性,避免因新闻的“盲区”与“荒漠化”,导致敏感事件出现“烂尾新闻”与“悬疑新闻”,“好故事”变成“坏故事”,继而引发舆情风险。
变革传播方式,打造“全息媒体”
“全息媒体”让“好故事”更具吸引力。“全息”是指新闻以图文、声音、视频、动漫、数据等多种表现手段进行立体式呈现、沉浸式传播,以科技赋权媒介,全息呈现社会镜像与媒介景观,营造新闻接收新体验,强化媒体新闻聚合效应。
首先,图、文、视频等技术需要充分整合并广泛应用,以适配不同终端产品的呈现,满足不同终端的用户需求。其次,新闻产品加工中要充分运用新技术,生动讲述事件、人物故事等,增强感染力和触达率。再次,要充分发挥融媒体矩阵的作用,除学校官方网站外,微信、微博、B站、抖音、人民号等几乎所有网络平台都要充分利用起来。同时,优秀的新闻作品应具备政治的高度、历史的厚度、文学的美度,因此“全息媒体”还应突破时空局限,不断拓展宣传渠道的覆盖面,强化新闻的表现力,让“好故事”更具感染力,实现“点”宣传到“面”宣传的转变,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强化大众参与感,推动“全员媒体”
“全员媒体”让“好故事”讲述声音更多元。“全员”是指在信息传播渠道十分便捷的环境下,各方参与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主体显著增加,成为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积极参与者。全媒体的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四全媒体”、提升媒介在新闻信息传播中效果、效能和内在驱动力的关键。
要加强校园媒体队伍的媒介素养培训,坚守教育新闻价值理想,掌握现代传播技术,助力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通过专家授课、案例教学等形式学习价值理念、新闻写作、平台运营、视频剪辑、平面设计和舆情应对等知识,提高校园媒体人选题策划、新闻采编、视频制作等综合能力。另外,要充分激发校园媒体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制定工作量化积分考核和奖励办法,对优秀作品实施分级奖励,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
发挥媒体融合作用,实现“全效媒体”
“全效媒体”让“好故事”有传必达。针对目前存在的校园媒体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要着重发挥媒体融合作用,“全效”强调媒体的传播效能、效率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与最优化。“全效媒体”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通过个性化分发、精准推送等传播手段,建立健全新闻信息传、受两端有效的互动与反馈机制,让传播效果适应媒体分众化的要求,让“好故事”精准抵达目标用户。
校园媒体承载着传播校园资讯、丰富校园文化、服务校园师生、引导新闻舆论的综合功能,必须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不同媒体要形成自身特色,有精准的受众定位,好的思想、观念和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校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仍然体现在内容上,除官方发布的正式新闻,还需要有适应大学生群体审美特征的内容和语言风格,贴近师生接地气的新闻内容更能吸引眼球。党委宣传部应从媒体融合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对校园新闻网、校报、官方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等多种媒体形式要进行精准定位,将适当的内容通过适合的媒介进行传播。校园各级新闻媒体矩阵齐上阵,汇聚合力联动发布,实现第一时间触达用户,就能大大提高传播效率。
通过“四全媒体”建设,高校校园媒体要达到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将融媒体+宣传引领,融媒体+思政工作,融媒体+服务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局面,合力传播高校好声音。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本文系常州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项目“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探新”〈项目编号:20DJSZ03〉研究成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